分享

渤海国中京遗址

 黑龙江波涛 2020-09-03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698年—926年)历时228年,是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疆域范围相当于今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始建于唐天宝初年(742年)前后,748年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将其国都从敦化迁至此地,曰显州。755年徙国都于上京龙泉府。

中京遗址位于延边和龙市西23公里。城址有内外双重城垣,内外城均呈南北纵向长方型,城垣为土筑。外城南北长720米,东西长630米,最高处可达4米。内城共有5座宫殿遗址。

渤海国时期多次向唐朝纳贡,主要贡品为“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其中“卢城之稻”就是中京显德府卢州所产稻米。

渤海国五京分别是龙泉府、显德府、龙原府、南海府、鸭渌府。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8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中京遗址

渤海国中京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