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吴国平数学教育】并得到授权添加原创标志! 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小时候被问到长大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被问有什么理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长大想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宇航员等等。随着年龄增长,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只有极少数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绝大部分人都从事着与自己愿望相去甚远的工作,甚至一些人从事着内心深处根本毫无兴趣的工作。 不管是哪个年龄层次的人,只要对某件事物产生抵触,毫无工作兴趣,那么提高工作效率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出工作成绩了。是什么让我们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呢?一些人或许是因为天赋的原因,但更多的人确是因为自己的放弃,没有坚持到底。 举个最简单的学习现象: 在小学时期,绝大部分人学习都很努力; 进入初中之后,大部分人在努力学习; 进入高中后,是一部分人在努力学习; 进入大学后,是少部分人在学习。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随着学习年级不断增长,但坚持自己梦想的人却越来越少,更直白的说是坚持努力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自然离自己梦想也就越来越远。 长大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否成功实现目标,很多大一部分因素都取决于你能为之付出多少努力。如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之前,我们都需要先去实现一个个无数的“大小目标”,像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期末、期中、单元考试,甚至一章节的学习等等,你都要做好。 不过在现实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通常都是给自己乱定学习目标,最终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困扰,甚至影响学习状态。 如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都非常高,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双一流”大学,每门学科的考试,都要求自己每回考试必须在140分以上(满分150分为例子),班级排名必须前五,最差也不能掉出班级前十等等。如果达不到这些目标,他们的学习就会显得很“惊慌失措”,感觉自己离名校越来越远。 或是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为了能让自己成绩追赶上来,眼里只盯着综合题、难题、压轴题等等,熬个夜,就期望自己60分的成绩一夜之间就变成110分以上。忽视自己的基础,逃避自己的基础,却非要去学习自己没有达到的层次知识,这不是学习,而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自然也就越学越没信心! 再者,一些学生虽然题目能看懂,解题方法也能找到,但一直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审题也不够仔细,造成每回考试都是“会而不对”,分数不高。这些学生心里虽然着急,但却又不愿意花时间去纠正这些细小的学习毛病,造成每回考试不是因为计算丢分,就是审题不仔细,看错题目。 等等以上这些错误的学习行为,都是没有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与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相违背,最终造成学的累,成绩又不理想,严重影响学习的信心。 因此,我们都要学会正确认识学习目标! 如果一个人立志长大要当科学家,我们可以说这是学习目标,但其实严格来说这是人生目标。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看似相同,但其实存在着一定区别,如二次函数单元的学习目标,我要考到90分,但你绝不会说我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了二次函数考个90分。 学习目标相比人生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实际,可长可短、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属于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要想实现人生目标,我们都需要先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帮助我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同时,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那么首先你就要去实现你的学习目标,这样你才能一步步,慢慢的靠近你的人生目标。 实现学习目标,就是你实现人生目标的开始。 如那些数学成绩只有60分,甚至60分以下的同学,就先不要定90分的目标,可以先定个65分或70分目标。同时更不要把那些压轴题当作你的学习目标,因为60分不到的数学成绩,很大程度上基础都没有掌握好。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掌握好基础知识,扎实基础才是首要的学习目标。 如果你是属于计算粗心,审题不仔细经常看错的同学,先把分数目标放一边,应该以什么时候自己不会再计算出错,审题仔细等等为学习目标。大家一定要知道一点:对于考试来说,“算错”和“不会”结果是一样的,都要被扣分。 具有粗心毛病的学生,最可怕就是掉入一种“迷之自信”的陷阱里。如考试考砸了,他们首先不会为自己的粗心去担心,去改正,只会说“题目我都会的,都是粗心造成的,下次细心一点就好了”,关键下一次还是会粗心犯错。像这些学生再怎么努力,如果不以改掉毛病为学习目标,都会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失之交臂。 一些尖子生总是以自己不能有任何一次失败为学习目标,如数学考试必须都是要145分以上,若某一次考到140分以下,可能就会打击信心,觉得自己是不是学习不行了,要么开启更加“疯狂”的学习模式,要么进入“信心受挫”模式。不管何种模式,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若不及时缓解和疏导,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学习问题。 考试要考到什么样的分数,我们一定要结合试卷的题型、难度和自己的水平等等,进行一个公平、准确的分析。不要贸然下结论,就像2003年的高考数学,如果非要考到140分以上才满意,那真是太为难自己。 像这些学生,要学会放下高压力的学习状态,适度学习压力要有,但偏离正常学习压力轨道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某次考试考砸了,某种角度来讲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说明你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还没做好,哪里还需要进步等等。知道自己考砸,马上进行错题纠错,通过老师的帮助找找原因,下次以征服这些“错误”为学习目标,那么你肯定能考好。 不管任何阶段的学习,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由许多知识点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因此,你只有掌握好眼前的“学习内容”,掌握好已学的知识内容,才能抓住这个“学习内容”在知识网中的位置,顺着这个点走下去,学习的路才会通畅无阻。 这个“学习内容”就是你眼前的学习目标! 要想取得优异学习成绩,我们一定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清楚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知识的层次要求,这样你才能准确把握学习重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提供一个合理参考。 学会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制定学习目标,不高不低,适合自己才是真正的学习目标。 当一个人去实现自己一个个学习目标的时候,就会慢慢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标。 名师工作室·【VIP】精品教学资源库【中考数学课堂】第1课~第50课,课堂目录【中考数学课堂】第51课~第100课,课堂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