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安之旅

 黑龙江波涛 2020-09-03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全长197千米,从2008年11月17日开工到2012年09月26日开通,前后用了近4年的时间。这段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东北区域骨架公路网的纵一线——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中的一段。贯通辽吉两省丹东、本溪、通化三市。穿越长白山余脉,经过41个隧道,隧道总长度近37千米,最长的隧道有3.3千米,这在东北的高速路中也绝无仅有。

    这条路号称最美高速公路,途经很多风景名胜——虎谷峡、青山沟、黄椅山、卧龙湖、天桥山。由于在选线上采取“近景不进景”的原则,所以它成为辽宁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高速路。在高速路中专门设有五龙山、南股河、杨木川、弯沟、鼻子沟、挂牌岭等6处观景台。
    金秋时节上路,景色最佳,一路上,金黄的农田、色彩斑斓的群山,不时闪过;道路中间的绿化带,同一株植物的顶端是黄色,下面为绿色,层次分明;两侧的绿化带布满了核桃楸、山里红、红松等。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集安之旅(一):丹通高速

序号

隧道名称

长度(米)

序号

隧道名称

长度(米)

1

虎岭

1820

22

无名

200

2

大川

1508

23

小城子

555

3

新开岭

1198

24

青山沟1号

663

4

双岭1号

630

25

青山沟2号

610

5

双岭2号

1100

26

土门岭

825

6

黑沟

715

27

五道岭1号

525

7

宋家沟

1590

28

五道岭2号

496

8

上古城1号

516

29

错草沟

3334

9

上古城2号

490

30

大鞍口

986

10

挂牌岭

790

31

肖家堡

675

11

上哈达1号

447

32

毛甸子

1298

12

上哈达2号

560

33

车道岭1号

766

13

无名

500

34

车道岭2号

442

14

大泉眼

600

35

车道岭3号

1179

15

马路沟

740

36

杨木川

2145

16

鼻子沟

350

37

蚂蚁岭

880

17

粒门

1085

38

土城子

586

18

大荒沟

1080

39

梨树沟

545

19

弯沟

950

40

五龙山

1305

20

无名

200

41

金山

1020

21

东岭

1065

总计

 

36969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内容的这个高句丽丸都山城,建在三面环山的沟里,现今这里依然有农户在种地、生活。真不知,他们对这些古迹的意义知道多少,看到人们在山沟中穿梭,到处拍照,觉得城里人活得虚无。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沿着这样的小路,通向宫殿遗址。一路走进去,到处是农村生活场景。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这向日葵像淋浴头吧。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猜猜这个大叶是什么?是芋头,原来不认识。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这黄叶的植物又是什么呢?是山药。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这个不认识可不应该。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起地瓜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远处就看到这个白色的牛在遗址园内吃草。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看到游客来到,这老农也觉得不妥,连忙将牛赶了出去。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老农向我们兜售的玉米,这些要50元。这种玉米可用来蹦米花。色泽鲜艳,用来做装饰品最佳。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走过好长的一段路,终于看到了这个宫殿遗址。

 

集安之旅(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生活的农家    为方便观赏宫殿遗址,修建了这样的楼梯。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在本溪桓仁五女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迁都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唐兵攻克平壤,高句丽王国覆灭,存在了704年。

    集安作为高句丽的国都历时425年,经历了十九代王,最大版图覆盖辽东、吉林大部和几乎整个朝鲜半岛,是当时东北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

    现今在集安境内仍留下许多文物古迹,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其中高句丽古墓群七十五座、古墓万余座,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大型王陵十余座。好太王碑被誉为“海东第一碑”,二十余座壁画墓是“东北亚艺术宝库”。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被称作将军坟的墓穴,实际是高句丽20代王长寿王陵墓。据说他活了90多岁,在那个年代是少见的高寿。清初康乾之世,长白山区视为满族祖先发源地,被封禁二百多年。晚清时,由于“闯关东”移民安置的需要,这里解除了封禁,当首批移民来到这里,见到如此宏伟的墓地,认为是镇守边关的将军葬于此地,故称为“将军墓”,时至今日一直延续了这种叫法。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这个古墓是洞沟古墓群著名墓葬之一。墓高12.40米,底边边长31.58米,底面积960平方米,共用1100余块精细加工的石条垒砌边缘,内以河卵石充填,是方坛阶梯石室墓的典型,系用精琢的花岗岩砌筑,分7级。据介绍墓的顶部是木制建筑,早已不存在了,整体呈“金字塔”形状。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整体墓经过修正,才看到现今的模样。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墓室门位于第5级中央,有墓道。墓室为正方形,边长5米,高5.6米,墓顶大石封盖。早年被盗。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墓底四面各有倚护的巨石3块,最小的重约15吨。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墓北原有陪坟5座,现存l座,外观呈“石棚”状,据考证是妃子之墓。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好太王是高句丽19代王,长寿王之父,在位22年。他在位期间高句丽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为了纪念好太王一生的功业,铭刻守墓烟户,立了这块碑。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该碑发现于清末。高6.39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为保护它,1927年当地乡绅

            们集资修建了碑亭,后被火烧毁。现今已建成完全封闭的碑亭,禁止游人对其拍照。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碑文共44行,满行41字,共l775字。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百多年来,先后有多个版本的拓本。研究好太王碑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距离好太王碑不远处就是好太王墓,远眺墓体远大于其儿子的大将军墓,但保存远不如儿子的墓。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这种墓葬形式,墓室都高于地面。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墓穴看起来很大,墓室很小。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在好太王墓顶,远眺附近的村落。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离开好太王墓,几分钟的车程,来到这些五盔坟边,别看这些坟头普通,里面隐藏着绚丽多彩的壁画。由此名扬中外。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关于这些壁画,后面将专门介绍,由于不允许拍照,只能翻拍于画册。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公元197年,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溃败,国内城被毁。公元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在山城中修筑大型宫殿,公元209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2004年丸都山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宽敞自如,环境优美,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口簸箕形山城建筑模式。这是瓮城城墙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城内建有瞭望台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现今的宫殿遗址,只有基石尚存,共人想象。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山城下是成片的古墓,看来高句丽人是十分重视厚葬的,许多古墓中不仅有精美的壁画,画中镶嵌着各种珍贵的宝石。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二):高句丽古国遗址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于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 , 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创作时间与敦煌早期壁画创作时间基本相同 , 或更早一些。在高句丽贵族的坟墓中,除陪葬品之外,常常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矿物颜料。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宝石等,这在中华壁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反映生活风俗的内容,也有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描绘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的壁画较多。

    集安高句丽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技巧高超,自成体系。除壁画数量上不如敦煌之外,在绘画内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绘画技巧和绘画材料上,都不在敦煌之下,“西北有敦煌,东北有集安”,这样评价并不过分。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之旅(三):高句丽古墓壁画

    差不多二十年前,就知道在中朝的界河上有一个叫云峰的水电站,一个曾经的同学在这里当了领导,见面总要提起邀请我们去游览的事,答应若干次,直到后来同学高升离开了那里,也没兑现。印象中那里是个景色宜人的偏僻之地。

    这次到了集安,才知道距离云峰电站只有40多公里,那就一定要去看看啦。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从集安到云峰,一路都是沿着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前行的,江的对面就是朝鲜慈江道。看对岸的村庄是如此之近。咋看没有想象的那样破旧。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途径一个水泥厂,烟尘缭绕,看来朝鲜不用讲环保啊。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对面土地稀少,都在山坡上种地,不知水土是如何保持的。那些电杆好像是电气铁路线,但并不见火车。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这里好像是个工业区,出现楼房。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云峰水电站是中、朝两国共同建设的国际河流水电站,于日本侵略中朝时期的1942年8月开始开工兴建,1945年8月日寇投降时停工。1958年10月重新开工,1965年9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67年建成。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出了山洞,就上了大坝。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中国侧的界碑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大坝宽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侧宽出许多。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大坝中国侧山峰陡峭。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朝鲜侧比较平坦,这里是慈江道满浦郡,傍晚时分,并不见人影和炊烟,不时传来大喇叭播放的音乐,有节奏的音乐反复播放,不禁让人想起“文革”的年代。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大坝并未以中心线为界,中国人可以越过中线,到朝鲜侧,好像朝鲜人就不能享受这个待遇了。这是在朝鲜侧坝上拍的民居。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家家都竖着烟囱,看来是用煤火取暖和做饭。这些房屋整齐划一,一定是统一建设后,分配给每户居住的。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从坝上俯视,严格说来这种坝下是不允许居住的,属于泄洪区,遇有丰水年很危险。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97年我曾经去过朝鲜,按着事先预定的行程路线,没有机会深入看农村百姓的生活,这样近距离观看民居还是第一次。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大坝的朝鲜侧尽头,分别是中国、朝鲜的边哨,悬挂着两国的国旗。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雄伟的大坝,保留了水泻的痕迹。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日落时分,朝鲜侧的吊车仍在工作中,将木排从上游吊到下游。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两个坝上的朝鲜工作人员好像下班的样子,其中一个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我们兜售鲜币,小心翼翼,犹如地下工作者,看着让人觉得可怜。可能实在没有可交换的物品,中国人要鲜币能做什么呢,只能是收藏欣赏。

集安之旅(四):界河大坝上实拍朝鲜村庄    朝鲜侧坝内,堆积了这些木排,不知用途。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集安之旅(五):五女峰秋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