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歌词该被一些人批得体无完肤吗?

 梧桐树边羽 2020-09-03

伪古风

这里提到的“古风歌词”,是指近来“古风圈”里流行的古风歌曲的词作,与之配套的是汉服圈、cos圈。这类作品音乐素材大都取自民族乐器,音调优美,民族感强,传唱度高,特别受小朋友们喜欢。

至于歌词内容,就一言难尽了。

好一点点的,只是在现代歌词上加强古文修饰,而乱一点的,就不知所云,只讲古词堆砌,新时代网络化、意象化、玩梗化全都杀入,美其名曰“新古风”,博得不少文化层次同道中人的喝彩。

实际上,在诗词领域,我们称这种作品为“伪古风”。

“伪古风”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是时代的产物,就好像早些年头顶非主流发型在路上横行的少年一样。这是一种没有底蕴的风潮,而潮流中人也只有在自己成长之后,才会发现当时的可笑——但是并不后悔,哪样不是青春呢?

伪古风也是青春,辞藻浮华堆砌也是青春,到了后来,知道这些作品没有文化底蕴,但是听到的时候,想起一起听这些歌的人,一起哭过、笑过、爱过,同样会成为这一代人催泪的情怀。

至于内容是否高大上,是否叛逆急先锋,这都无关紧要。

是否被传统文人拉上火堆去烤,去批得体无完肤,对这些写伪古风、听伪古风的人来说,是不重要的。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从来是存在的,并非针对伪古风。即便是对李白、杜甫、王维,同样存在着文学批评。只不过有些文学在批评中生存下来,并且焕发出传世光彩,而有些则在批评中沉沦,被世代所淘汰。

古诗词就是经典,非主流已经被淘汰。这就是文学艺术不同形态在批评之后的不同结果,这种结果与批评有关吗?有关,但是与它们自身的质量和成长关系更大。

西方的非主流成长为朋克、摇滚,占住了价值观的一亩三分地,中国的非主流则沦为笑柄。

伪古风的结局也同样会分化,像方文山等有文化底蕴的新古风会随着时代进步、演化被人接受,那些矫揉造作、不知所谓的作品则会被唾弃、消失。

这不是批评的功效,是它们自己能力不逮,自己作到残废而已。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学习、沉淀,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不是没搞懂什么是古风,就开始写古风。

指出方向

其实诗歌领域的古风是指古体诗,是区别于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的其他诗。古风当然涵盖了诗、词、歌词各种形式,但是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古风”,重点是在于“古”,也就是说作品中自带古朴、古拙意境的作品,才真正称得上古风。

这种意境,无论你多高的文学水平,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再重现的。

这是文化精致化、多样化发展的不可逆。

所以我们才统称如今的这类作品为“伪古风”。

那么有远见的诗词作者,该决定的是自己的伪古风作品是承前启后,附带上文学价值,走入“新古风”的境地,还是继续在“伪古风”中,接受脑满水的崇拜,换取一些零碎的利益。

真正的对古风歌词的文学批评,是应该的,是要击醒这些自我沉醉的非主流人群,让他们正确认识到新古风的未来和价值,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批判。

也就是说,自身不懂诗歌进程,不懂古风之不可逆的人,也没有什么资格去批判现在的伪古风歌词作者。

你当然可以说它不好听,但是这种批评只及皮毛,未动筋骨。

时代是变化的,要做文学批评,需得自身有一定的文学认识。

要批评古风歌词,你不能总是骂人家“辞藻堆砌”、“不知所谓”,你得告诉他们该往哪儿走,才是古风歌词的正确生存方向。

至于执迷不悟者,纯粹以抄袭为荣者,不但该骂得体无完肤,还要往死里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