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些社会面貌,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有所了解的,人从出生开始不要面临着各种的不公平,身份和地位上的不公平主要也是因为当时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天之骄子,享受着各种权利和地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是有的人却一出生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阶级,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遭受着贵族的欺压,生活中充满了艰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考科举,还是想要考上科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十年寒窗苦读,考上的人却寥寥无几,到时候如果真正考上了的话,不但是自己,就连自己的子孙后代命运也将会改变,所以古代很多读书人对于考科举非常的执着,甚至活到老考到老,相信大家都知道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考中科举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为什么范进考中科举后疯了呢,如果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在的话,要你你也疯。 古代很多人经历寒窗苦读,然后去考科举,范进就是无数考科举中的人其中的一个,他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参加考科举了,但是每次参加都考不中,范进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努力的在考,直到50岁,连续30年的不断考科举,终于考中了。这个故事其实看起来是非常励志的,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成功,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范进也是如此,经过了30多年的努力,终于考中了科举,但是结局却让人非常意外。发现在知道自己考中的消息之后,非常的开心,开心的大笑不已,结果竟然笑疯了,最后成了一个疯癫的人,其中也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让人们认识到了古代封建科举的弊端。在古代考科举是非常难的,大多数考科举的人都是来自一些王公贵族的少爷公子,普通百姓却没有几个能考得上。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士农工商,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不同的阶层享受着不同的权利和待遇,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想要出人头地的话,就只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门楣。而且考科举要花费巨大的金钱,毕竟古代的笔墨纸砚都是非常昂贵的,很多平民百姓都是读不起书的,再加上赶考时所要花费的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10年苦读,没有时间和精力出去工作赚钱,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就像范进这样,因为读书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每次参加科举都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再加上他没有工作,不能给家庭带来利益,作为家人并不是很待见他,尤其是他的老丈人。 但是范进对于考科举这件事非常的执着,虽然一直考不中,但是一直在努力的考,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科举,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难怪他这么的开心。再加上他经历了10多次的科举考试,中间也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自己的家人也跟着吃了很多的苦,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和母亲,因为自己考科举这件事,连饭也吃不饱,当他终于考中科举后,也意味着自己一家人终于可以过上好的生活,自然是非常开心的,考中了科举就可以当官,不但拥有了身份和地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过,再过着让人看不起的日子,生活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让你你也会开心的大笑不止。 范进考中举人之后,就可以入朝为官了,但是他并没有执着,正在继续努力,最后还考中了进士,考得越好他的官就可以越大,再考中进士之后,范进在朝政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这还当上了四品大官。四品大官放到如今是什么样的官职呢?大概是教育厅厅长的职位,这个职位还是比较高的,放在如今而言也是一个香饽饽,何况是古代那种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呢。范进寒窗苦读几十年,受尽了数不清的白眼和欺辱,最后终于一朝翻身,如果是你的话,连续考了几十年,终于考上了公务员,而且还是教育厅厅长的位置,估计你也会开心的发疯吧。范进考科举考了几十年,可以说有着很强的心理素质了,但是在考中之后,仍然开心的最后发了疯,并不是他的心理素质太差,而是当时的这个社会现象,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考中科举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因此也充满了讽刺意味。 是这个故事,主要是讽刺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很难出人头地的,哪怕可以通过考科举的方式来改变命运,但是能够做到的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穷人都已经接受了这样悲苦的命运,尤其是古代的那些寒门学子,面对无奈的命运,也只能妥协的接受。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