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点原因揭露农村的年味儿为啥越来越淡了,最后一点不可取!

 佰秀农业 2020-09-03

很多农村人都感觉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完全没有小时候那种热闹劲儿了,可很多人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过春节的兴致为啥越来越淡了呢?

一、农村人生活水平提高了。

过去的农村,不是有句俗语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说,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过了腊月初八,农村人就已经进入过年的状态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从这天起,农村人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蒸馒头、做鱼肉,每一天都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一年四季吃不到几顿好吃的,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置办一身新衣裳,面对那么多好吃的,好好解解馋劲儿,那种心情,应该说是一年当中最愉悦的。

而现在呢,按照农村老年人的说法,咱现在的日子天天就像是在过年,生活条件提高了,对过年的期待也就淡了许多。

二、农村人生活速度提升了!

过去的农村,主要过的还是农耕生活,一家人守着几亩庄稼辛辛苦苦过一年,每到冬天就没什么事情做了,趁着春节的气氛走亲串友好不热闹,从年初一开始,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了,忙着走家串户跟村子里的长辈们拜年,初二去舅舅家,初三去岳父家,初四初五去姑姨家,初六去父辈的亲戚家,总之,亲戚多些的人家,走亲戚都能走到年初十,每天在村道上都能看到喝得醉醺醺的人东倒西歪的往家里晃。

而现在呢,人们都外出打工了,有的临近春节才回到家里,有的甚至过年都不回来,在外辛苦了一年,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睡大觉,大年初一都能睡到日上杆头,对于走亲戚更是随意,除了初二初三还严谨些,剩下的亲戚开着车两天搞定,把礼物往亲戚家一扔,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起身告辞了,有些亲戚一年就见这一次面,见面聊天不超过三分钟,亲戚之间的情谊不淡才怪呢。

不过也没办法,年初六又得踏上远行的火车,貌似大家都接受了这种急匆匆的方式。

三、孩子们对年的认识淡化了。

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貌似就是孩子们了,那时候流行拾炮,早早看哪家邻居买的鞭炮大,心里都暗自记下了,除夕夜刚过,凌晨两点左右的样子,村里就陆续开始响起了鞭炮声,这时候孩子们都从床上爬起来了,不约而同地都聚在了鞭炮最大的那家门口,呐喊着让人家起床放炮,然后就涌进院子捡那些未燃放的鞭炮,然而就听着哪里有鞭炮声就往哪里跑,那时候经常有小朋友被鞭炮炸到手,但依然不能阻挡大家拾炮的乐趣。

现在的孩子,谁还愿意拾炮呢,家里的鞭炮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还有丰富的电视节目,父母的手机游戏,过年对他们来说,除了压岁钱还能提起点兴趣,其它的貌似都和他们无关。

四、攀比之心愈演愈烈。

很多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农村人,最怕过年回家相互攀比,平时抽十块钱一包的香烟,过年回家就拿一包超过二十块钱一包的,今年你买了新车,他买了楼房,见到邻居的小朋友,压岁钱一掏就是百元大钞,怎么看怎么都感觉不是在聊天,这分明就是在炫富嘛,兜里真挣到大钱了还好,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做起来其实是最心痛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