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zg2259 2017-08-26

一、写春联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 真光 - 真光 的博客

过年了,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树上、水井上、粮食囤上、车子上,整个村子的年味儿顿时就燃烧起来了。

小时候,村里会写春联的不多,准确的说写得漂亮的不多,每到临近春节,左邻右舍都端着墨水,拿着红纸就上门求字了。

有时候能写上半个村子的,白天黑夜的也得写上好几天,农村人相互帮忙并不需要报酬,不过能为乡亲们服务,心里乐呵着呢。

看看现在吧,农村人谁还请人写字儿呀,到集上买一套现成的,虽说是机器印刷的,便宜,贴出来还不是一样吗!

可是,能一样吗,机印的和手写的怎么看怎么少了一些气氛。

按现在农村人的说法,不就过个年嘛,讲究那么多干嘛,差不多就行了。

二、拜年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 真光 - 真光 的博客

农村人的礼节还是比较重的,大年初一早早地起床,一般四五点钟就起床了,吃几口馒头,代表新的一年里都有劲儿,在吃些饺子,这是规矩。

然后穿上新衣,带上笑容,先去给父母长辈拜年。

之后,再去给左邻右舍的长辈拜年,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大人孩子成群成群的乱碰头,过年了,大家打个招呼,互道新年好,再聊聊过去未来,笑声点亮了睡眼惺忪的太阳。

去邻居家拜年,特别是家中有遗像的,那是要真跪下磕头的,健在的人,也就是说些祝福的话,互致问候而已。

这种可以热闹整个早晨的场景是越来越少见了,就是有,也只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还坚守着过往的礼节。

年轻人是不买账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过年方式,三十晚上不是打了一宿的牌,就是看了大半宿的电视,一觉睡到大天光,又找人聚会打牌娱乐去了。

三、走亲戚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 真光 - 真光 的博客

走亲戚是过完年必不可少的程序,我们这里的规矩是,初二去舅家拜年;初三去岳父家;初四、初五去姑妈或姨妈家;初六去一些远亲家。

乡村的道路上,每天走亲戚的人川流不息,每天也能看到喝醉了的人,东倒西歪的样子滑稽极了,有些干脆倒在了路边,引起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走亲戚的顺序也是不同的。

亲戚多的,可以走到年初十这才算完,小时候农村还不富裕,孩子们走亲戚出门之前,父母都千叮咛万嘱咐,到亲戚家千万别吃红烧肉(饭桌上的一道主菜)。

不是说红烧肉不好吃,也不是不能吃,而是那个时候不富裕,农村人普遍买的肉不多,做一两碗肉能从头到尾招待客人,到最后依然是原封不动,貌似这已形成了潜规则。

现在是大不同了,农村人饭桌上的鸡鱼肉蛋丰富起来了,人们反而不想吃了,都开始吃素、吃新鲜。

如今走亲戚再也不用拎着麻竹篮子,下面放些白面馒头,上面放几包果子以及麻花,再盖一条大毛巾的样子了,这样已经落伍了。

乡间小卖部现成的酸奶、牛奶、复合奶,饼干、瓜子、火腿肠,想买哪一种就买哪一种,开着车,不到初四,亲戚就走完了。

有时候一天能走好几家,东西一扔就走了,饭也不吃,这个春节,也算是草草的过完了。

四、拾炮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 真光 - 真光 的博客

我不知道全国的小伙伴们可干过这事儿,但在我们当地,这是儿时一道不可磨灭的记忆。

小时候,年三十晚上不像现在有电视看,吃完饭,小朋友就早早地睡了,凌晨时分吧,都主动从被窝里爬起来了。

穿上新衣,屁颠屁颠就跑出去了,此时新年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开始响起来了。

这时候跑出去可不是给别人拜年,而是去拾炮,小伙伴们像不约而同似的,纷纷走出家门,成群结伴,竖起耳朵听哪家开始放鞭炮了,像风一般的奔跑过去。

等鞭炮响完,小伙伴们一拥而上,用手电筒找地上哑火的鞭炮。

每个村里都有几户有钱的人家,过年买的都是大盘的鞭炮,小朋友们早就打听清楚了,早早的就守在他们家的门前,一直等到主人在夜空里扯开鞭炮,点燃炮捻为止。

http://look.360.cn/detail?url=http%3A%2F%2Fzm.news.so.com%2F45b47b04c3b7700f5aafcd359275e827&check=0d3bf061eb39e895&uid=d5d2c1a50984a44ca3fd1a69ec3414ed&sign=pcta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