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后,我终于离开了纸媒 | 转型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采写 | 马婧

C=刺猬公社

H=黄长怡(原《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记者、阅读周刊编辑,育儿公众号“麻麻在这里”创始人,小学生诗歌节组委会副秘书长)

当“新闻理想”遇上“媒体黄金期”

“2005年7月,我是一个傻不愣登的硕士毕业生,和一百多个同龄人一起,骄傲地入职了南方报业。那时候,提到‘新闻理想’这个词,还不会被人耻笑。”

C:十年前,为什么铁了心要当记者、要当南都的记者?

H:1994年我读初中的时候,是个足球迷,当时央视在改革,有了《足球之夜》这类节目,黄健翔、张斌这些主持人在电视上谈足球,没有太多官腔,我特别喜欢,当时我就觉得做媒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有了做媒体的想法。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我更觉得自己适合做记者,因为我喜欢观察、提问,是崇尚理性和情感克制的人,不喜欢煽情和鸡汤,我认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十年前是媒体非常火热的时代,南方报业如日中天,我就做了这样的选择。由于本科和硕士阶段做了很长时间的实习,在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都有或长或短的实习经验,相比之下,最喜欢南方都市报。

为什么南都当年吸引那么多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把生产内容的人作为核心的生产力来对待,得到的锻炼和行业尊重是最高的。

C:当时对纸媒是什么样的印象?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H:那个时候的纸媒更纯粹,只对内容谈内容,做报道就是做报道,媒体人觉得自豪的地方在于采编和内容的彻底独立,采编不管经营怎么样,只做独立的内容,但现在是很难实现的,现在媒体不管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至少考虑能不能传播起来。可以说,当时的记者真的是高扬理想主义旗帜,而南方报业的情怀是最突出的,色彩也很鲜明。

C:进入南方报业后被分到了哪个部门?做哪些工作?

H:南方报业集团面向全国大学生招聘,进去后按照各个报纸进行分配,我被分到南方都市报,这也是我的第一志愿。 2005年开始,南方报业会把新招进的大学毕业生全部发配到各个记者站,再根据自身能力重新分配部门。当时我被分到了佛山记者站,半年后调回广州,进入以前实习过的文化副刊部,一直到离职。

我当时进入文化副刊成为文化记者,从2008年开始,因为部门岗位的变动,兼职做书评周刊的编辑,两年后,全职当书评周刊的编辑,一直到今年7月2号。


转型:从记者到妈妈达人

“我依然深爱着媒体这份职业。但就像缘分已到尽头的恋人,理智上知道得走,感情上的牵绊只能狠下心来斩断。”

C:十年后,为什么决定开始转变,不做记者了?

H:因为在以前,在报社编辑、记者是核心竞争力,报社也认为记者、编辑是最核心、最能产生效益的人群,但现在呈现一种“采编不如运营”的趋势,现在能直接拉动业绩的是经营部门,采编似乎没办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为大家都说”报纸上的内容都没人看了”。另一方面,也跟薪酬有关,这么多年纸媒的薪酬没有涨,其实相当于在下降。

C:在寻找转型道路时,有什么困难?

H:好多人说想离开,但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可能每一行的人做久了都会觉得别的事情不会做,所以只能改变自己。我开始思考,如果自己不学习新东西,还能干什么?如果放到广阔的社会里,会发现自己会的东西少的可怜。

C:你是如何找到转型之路的?

H:2013年4月,我的孩子出生,当时刚好是微信元年,我在家休产假的时候,看到微信公号非常多,当时有很严重的危机感,觉得好可怕,既然自己愿意读微信公号,那么大家都会愿意读,当时觉得再不转变不行了。而报纸本身改变的空间很小,如果继续待在纸媒,还是一个报纸的版面编辑,没有什么空间让你去改变,改变只能是自己跑出来,离开。

因为在孩子一两岁时,当妈的表达欲望是最强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朋友就说“去开个公众号吧”,我就慢慢寻找方向。我是一个妈,同时做过文化记者,是书评编辑,于是思考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后来发现很多家长需要我介绍童书,因为图书市场太大了,家长没有时间,也确实不懂,我就开了一个公号,叫“麻麻在这里”,试着给大家介绍童书,传授育儿经,发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很大。

有朋友发现我在做这件事情,就邀请我到他们公司去,做育儿产业,我觉得自己在媒体走到了尽头,对这块市场也有很大兴趣,就决定辞职。


消逝的纸媒黄金期

“原来,十年之后,不是哪份报纸的黄金期过去了,而是报纸这种媒体的黄金期过去了;原来,十年之后,不只是报纸被洗牌,是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剧烈地洗牌。”

C:十年间,以你的感受,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H:纸媒的操作机制不是很灵活,所以记者的操作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现在的记者考虑的事情更多,会想传播率的问题,以前的记者只想把内容做好,现在的动机会变化。

我们一直在争论内容为王对不对,现在大家觉得不对,觉得营销经营才是王,内容只是服务于营销。以前是“我写的东西很牛,爱读不读”,现在不行了,现在是网络营销倒逼内容,记者要想大家爱读什么,起什么样的标题,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传播出去。

C:如今,很多纸媒的深度报道部被撤销,十年来你所在的文化副刊部有受到什么影响?

H:现在书评周刊没办法像以前那么高冷,而重视怎么把版面做得碎片化、视觉化更高,降低阅读障碍,虽然长的稿子也有,但比重相对降低一些。并且重视用书单、短评这样的形式,增加传播度。

C:其实在广播、电视出来后,一直在争论纸媒会不会死的问题,但纸媒一直都存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H:电视、广播抢占的空间不一样,广播可以开车的时候听,但手机阅读和报纸阅读是同一个方向上的,不可能边看报纸边看手机。门户网站出来的时候,对报纸还没有太多压制,真正的竞争是移动互联网出现后,报纸受到了极大的挤压。

我做版面的时候,觉得纸媒很大的问题是通过形式决定内容,比如这个版必须是5000字,如果文章只有2000字,还要补充一些内容,如果文章有1万字,全是很精彩的内容,但还是需要删减5000字。现在的时代是有话讲多,没话讲少,为了版面填充的几千字谁会看呢?而移动互联网不会这样,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媒体人转型的优势和劣势

“我有幸在纸媒最辉煌的时候当一名记者、编辑,这是我此生宝贵的财富。”

C:这十年的记者生涯,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宝贵财富?

H:首先,媒体的黄金时期造就了一批编辑记者,他们做内容的能力和功底是很难复制的,主要是对严肃新闻的调查能力、呈现能力和把控能力,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全部。比如文化中国专题里,我们倡导写大稿子,你要把几万字的采访素材在几天内写成8000字的文章,从独立采访,到把各方说辞、各方关系在一个文章里写清楚,同时你要承担可能的后果,比如别人会告你,所以锻炼还是很大的。

至于编辑,他的工作主要包括对选题的判断,内容呈现形式的判断,和记者的沟通,以及约稿等,书评周刊还有版面要做对话、访谈和活动现场的采访,它们对编辑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虽然是副刊,但南都文化副刊一直秉承“副刊不能只是风花雪月,更需要现实关怀”这样的理念。我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做。比如2008年,我们做了“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选题,采访了文化领域具有重大影响性的事例。另外,每周副刊都有一个“文化中国”深度专题报道,关注文化领域的热点事件、现象。

现在的新媒体虽然热闹,但很多只是单方发声,只是代表个人。但作为记者,是公众媒体的角色,压力也好,对能力的要求也好,记者承受的东西是更高层次的,在非传统媒体里很难受到这样的培训。

离开学校这十年,我依然在不断学习、成长,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塑造了今天的我。有记者梦能在这里做十年是很值得的。

C:从记者转型到育儿产业,你觉得媒体职业给你带来哪些优势和劣势?

H:媒体人的优势在于知道怎么吸引大家的眼球,把事情讲出来,让大家记住,宣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媒体人的思维也比较活跃,资讯接收的多,点子也很多,天马行空。

劣势是缺乏执行力。在踏踏实实做事情方面要多多加油。媒体人通常喊得很好听,想法很多,但做事情的执行力比较差,比如跟别人一点点谈合作、做文案,会很繁琐,就容易感到烦躁。

C:作为媒体人,在带孩子方面有什么优势?

H:有的妈妈喜欢让老人带孩子,但我喜欢自己带,多观察、多留意,其实带孩子不难。我们家里有很多书,有别人寄的,有自己买的,我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给他讲绘本、讲故事。我的孩子现在两岁三个月,我觉得可能因为交流得多,他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比较好的。这是不是媒体人的优势?我说不好,嘿嘿。


在育儿道路上狂奔

“我为自己选了一条新的跑道。我要往育儿、儿童教育产业的道路上狂奔而去了。”

C:“麻麻在这里”公号中的育儿经验是如何总结出来的?推荐的童书又是怎么选出来的?

H:做媒体有个好处是会表达,有的朋友说“这个问题我早就遇到过了”,但从没想过写这样一篇文章。媒体人是有选题意识的,有表达能力的,有调查精神的,用来做育儿的内容也挺合适。

在书评周刊做编辑时,办公室的书多到爆,看书和逛书店就是工作。作为一个和书打交道这么多年的人,唯一一点好处就是对书的判断力强,拿起一本书,通常一眼就知道这是不是好书,挑书的角度上会更专业独到。

C: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运营这个微信公号吗?具体做什么工作呢?

H:公号是利用空闲时间做,因为做了这个公号后,才有了现在的工作方向,就是亲子、儿童教育,一切转型都是从公号开始的。

我现在任职的公司叫蓝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下属二级公司。虽然也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但和原来我在的南都完全不同。我要从集团离职,再重新签合同。公司的具体业务以主办一年一届的小学生诗歌节为主,还有别的一系列活动。小学生诗歌节是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诗歌比赛,已经举办了五年,今年是第六年,已经参赛的小学生接近20万人次。但之前,这只是一个拿政府拨款的项目,现在我们希望能开拓市场资源,进行一些产品的开发。

公司有一个叫“天空城”的网站,是小学生的交流社区,他们在这里贴诗歌、发表画作,各种交流,目前有大概接近20万的注册用户,以小学生为主。我现在担任网站的总编辑。

C:现在的工作和在南都的工作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H:最大的改变是行业已经整个被转变,我不再是做报道的人,而是做产品的人,所以需要对东西卖不卖得出去负责任,以前在报纸是不用负责的,只用报道就好,不管经营。而现在我是需要被KPI考核的,嘿嘿。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