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灾难报道永远都是考验|观察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从之前的“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到近日的天津特大爆炸事故,每有突发性灾难,对媒体也是一种考验。今天我们结合几家媒体在两起事故中的表现对灾难报道做一分析。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刺猬君

灾难报道永远都是考验一家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报道能力的最好指标。一方面媒体需要利用手中的资源和团队尽快在第一时间完成对事件的基本信息报道;另一方面,还需要抢到更多独家信息,在差异化上抢到先机,同时利用后期的深度发掘,在思想性上体现出自家品牌特色。而进入到新的媒体环境下,门户网站和移动端新媒体的加入,从前传统报纸+广电的垄断局面不复存在,全媒体的竞争时代已然到来。

在此情境中,媒体和受众的地位也在发生变换,受众选择性的增加使得媒体在灾难报道的任务面前还多出了一个考核指标——内容的可传播性。可视化、即时性、互动性…依靠全新的技术工具优化报道内容,同时制作符合受众兴趣口味和新媒介传播规律的作品,同样是这场全媒体报道战争中各方面临的重要考验。

传统纸媒在深度内容所沉淀的优势和新媒体们的渠道资源,在灾难报道的全媒体合唱中,谁将更胜一筹?下面,我们以近期“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和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来看看新旧媒体的代表们有着怎样的表现,同时也将参考外媒在同类型事件中的做法经验。

1传统媒体:集中版面做深度报道

《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编崔木杨提到,灾难事件发生后,基于平时对记者的了解,编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工,形成主编、编辑、记者三位一体的体系。记者首先要尽快赶到现场,做一个还原,接下来做跟踪报道、剖析原因,他们一般在写消息的时候,就要为后续的调查报道积累素材。有任何问题,随时和后方编辑沟通。

作为传统纸媒中的杰出代表,《新京报》的处理办法也符合纸媒一般的处理流程。而在选题的呈现上,常规操作思路分为三块:首先就是报道灾难现场的基本状况,包含时间、地点、遇难人数、救灾情况以及相关一线人员的采访,这一部分信息对即时性要求最高。而度过初期的对一线信息的报道后,相对深度的信息挖掘工作就开始了,这也是第二阶段的任务主题,即对第一阶段碎片化的信息进行集中的整合报道,并对整起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做一补充。最后,即是传统纸媒最为擅长的,对于事件原因进行追问、还原事件全貌、采访遇难者家属及更多相关人员,以深层报道进行呈现。


而在反馈到媒介上时,传统纸媒最常规的办法便是利用连续几天的多个版面完成组合报道,逐渐完成对事件各个层面信息的补全,同时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展示其重要性。《新京报》就在事发后的6月3日至7日期间,在头版为沉船事件留出位置,平均每天都有4-5版的比重进行呈现。

在天津爆炸事件中,《新京报》也在第一时间用头版及整版篇幅进行重点报道。在报道中,新京报引用了多家官方发布的消息,包括了公安部消防局、央视新闻、国家地震台等,也通过对现场群众进行采访,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文字还原,还有多张现场图片和绘制地图,让报道呈现丰富程度最大化。



这种传统报道方式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时效性和可传播性,即开头所提到的第三方面。尽管深度内容的挖掘依靠传统纸媒的专业能力不在话下,但囿于报纸本身的局限性,一手信息最快也只能依靠报纸的官方微博等社交账号进行发布,后续的进展更新就依靠转发评论的方式进行补充,在阅读体验上明显不及一篇完整的报道文章,但后者对于纸媒而言,一般会出现在次日的报纸头版上,时效性上明显滞后。


另一方面,深度报道内容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更为多元的呈现包装方式,单调的长篇报道不利于阅读,更不适宜传播。传统媒体在很久以前也发现了单纯依靠文字本身完成传播任务的局限性,因此对灾难报道现场的图片要求颇高,也产生了不少佳作,这次《长江日报》的陈卓所拍摄的东方之星的打捞图就是典范。但在众多的html5产品、大数据漫画、视频产品等形式面前,这种呈现方式还是略显单薄,相比之下,传播性自然大打折扣。

2新媒体:网易发挥时效性和多元化的优势

新媒体方面,四大门户之一的网易近年来在移动端上不断发力,备受业内人士关注。谈及对这次“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与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报道,网易新闻客户端主编黄欢分享了一些经验。

第一步:信息流

网站和客户端24小时无缝对接,每天分为三班:早上7点到下午15点;下午15点到晚上23点;晚上23点到早上7点,每个班次都有值班编辑。6月1日晚发生沉船事故后,新闻中心的编辑在第一时间做消息推送,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

同样,8月12日晚间爆炸事件发生后,值班编辑第一时间跟进,并在各大新闻客户端中率先一步推送相关信息,显示了及时跟进重大事件的专业性和时效性。


事发后,网易新闻客户端在13日的零点39分率先推送。其余相关新闻平台的推送事件基本都在13日凌晨一点左右。

第二步:直播平台

另一边,除去一般的信息流滚动外,网易搭建了专门的直播平台。沉船事故发生后,受众需要获取前方信息,遇难者家属也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寻找亲人。直播平台能有效地为他们提供最新信息。网易对该事件连续72小时的直播,有2954多万人参与,1000多个聊天室容纳了30万用户。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网易新闻客户端同样第一时间建立直播平台,主持人“头条君”在群内实时发布最新消息,截止13日下午16时左右,网易新闻客户端直播间参与人数已经达到近300万人,随着直播的进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直播平台的搭建,是在传统的信息流的基础上对信息时效性和受众互动需求更为深入的满足。

第三步:相关专题及多元化呈现


为方便受众更为清晰完整地了解整个事件,网易整合前期的碎片化信息,建立专题。

专题内容中,一方面需要编辑团队不断更新事件相关信息,整合各方报道内容;另一方面,编辑也会将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整合,同时找到矛盾、冲突点呈现给受众,供其讨论,为信息本身的二次传播提供更多契机;再有,网易本身的原创栏目也会进行深度报道和评论,旗下新媒体实验室也会以Html5、图文漫画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得报道本身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便于移动端的阅读传播。



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新媒体避免了媒体版面有限的弊端,在呈现方式上更加多元、资讯更加丰富,发挥传统门户整合新闻的优势的同时,也贴合了移动端的传播需求,新闻本身的呈现方式符合社交空间的传播口味和阅读习惯,更多受众得以参与到新闻本身的讨论中。


3外媒:新技术条件下的“内容为王”

外媒在同类型灾难报道中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参考学习。

“快速反应+持续关注+跟进调查”,时效性和信息量这类从传统新闻业就一直传承至今的要求也同样是外媒在处理同类型事件时的第一标准。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项,就给予了去年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作出及时报道的《波士顿环球报》,后者在爆炸案发生后4分钟即以Twitter发布第一条信息,7分钟后终点线的另一位记者的快讯发布于官网,9分钟后该报博客发布第一篇相关报道,16分钟后一篇更具现场感的完整报道也被发布。


全新的技术平台出现,各家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的压力愈发加重,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也依托这样的需求在逐步推广自身同各家新闻媒体的合作。

同时,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也是必然的要求。《纽约时报》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灾难报道“雪崩”就是数字化报道开始日渐盛行的标志,此后,3D模拟、定位追踪、远程航拍、动态地图等报道技术纷纷登场,信息的直观化大大加强。而利用交互式技术,受众的阅读体验也在不断优化,《西雅图时报》2015年获得普利策“突发报道奖”的作品就是一例:读者可以通过左右滑动看到灾难前后的地区状况对比,触目惊心的效果远比文字的描述来得有力。

以12日发生的天津爆炸事件为例,CNN记者利用便携拍摄设备在事件现场进行实时直播,将一手现场信息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传递给大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头条中国天津发生爆炸 17人死亡)


(英国广播公司(BBC)头条:中国爆炸:港口城市天津发生爆炸致人员伤亡)


(英国路透社头条:中国天津港口区发生爆炸 17人死亡400人受伤)

对于国内灾难报道中屡屡引发争议的媒介伦理问题(这点在传统媒体上尤为明显),外媒也有着自己的操作办法。

一位在路透社工作过的记者透露,新入职时,媒体会就报道操守对记者进行培训,例如对尸体图片的处理,对处在悲伤绝望中的人的采访,对未成年人的采访等。具体事件发生时,所有路透社去往灾难现场的记者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一个叫“敌对环境报道培训”的项目。脱产培训,为期一到两周,培训内容是各种各样灾难情况的应对,包括如何准备、如何急救、如何应对绑架者的审讯等。做完这个培训之后,记者才能有上前线的资格。

综合来看,“东方之星”和天津爆炸事故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在深度内容和权威性等方面的尽管依然有着不错的表现,但相比起新媒体在时效性和内容多元化上的优势,显然要略逊一筹;后者要更为适应当下移动网络的传播规律,符合社交空间内的传播需求。而在业界经验上一向走在国内之前的外媒,也用其实践操作经验证实了这一判断。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