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尔街日报》为什么要做新的App?|域外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华尔街日报》(《日报》)近期要推出一款名叫“What’s News”的App,仅限《日报》的订阅用户。在《日报》担任了20多年实时新闻主编的玛格瑞特(Margaretde Streel)将出任这款App的主编。和以往媒体推出App不同,这次《日报》的App只针对老主顾,目标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巩固读者忠诚度。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董朝

1为什么《华尔街日报》做新的App

专业媒体分析人士分析了《日报》此次动作的意义,首先是用户阅读习惯决定了新闻呈现的方式,短小精炼无疑更受手机用户欢迎,既然是针对手机用户的,那么《日报》的新App每天只有10条,每条350个字的快速新闻也正中用户下怀。其次,对订阅用户的福利,也可以用来吸引新的订阅用户,这款App只针对订阅用户,新用户想看,只能通过订阅享受,每年近300美元的订阅费也不是所有人说订阅就订阅的。然而,《日报》也并没有降低逼格来做快消新闻,在新的App上的短新闻虽然会与报纸主要的App有所不同,但关注领域还是集中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专注利基用户市场。最后,有人怀疑《日报》这次是跟《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的风,模仿雅虎新闻摘要,但这就是《日报》的逼格,有近百万订阅用户,强大的新媒体团队,当然要步步紧跟时代。

2做新闻App做的是什么

基本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都有App,这些媒体做App的方式各有侧重,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发布传统媒体原文,实现数字订阅

对于大型报业集团,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都有对应各自新闻网站的App,其中《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是需要付费订阅才能长期阅读,《纽约时报》在今年五月份才全部免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起初做App如同它们做数据库、做网站、做付费墙一样,只有一个目标,争取互联网用户的订阅量。然而,只有《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两家金融类报纸实现了数字订阅盈利。《纽约时报》从90年代开始进行互联网收费制度改革,2002年电子版报纸和纸质报纸收费相同,当年只有1000多份订阅;2005年对部分内容选择性收费,2007年全部免费,2011年再次收费,这次收费调整更加复杂,对通过社交媒体链接过来的用户进行了细分。尽管经过多次改革,今年终于全部免费,让媒体不得不认为付费墙并不是媒体改革的出路,让年轻人为内容付费似乎任重道远。

2. 实现内容多样化

对于不差钱的大型媒介集团,手机App也好,苹果手表App也好,都不是问题,怎么方便读者怎么来,宗旨仍然是做好内容。诸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有BBC News、BBC Sport、BBC Good Food等数十种App,不久前刚做完iplayer Radio,允许用户免费下载BBC巨量的音频资源,并合法保存30天,这个App一个月内就搞定7千万人次的下载量。BBC今年另一个动作是推出了BBC International News的App,覆盖200多个国家的新闻,50000多个主题,用户可以自己订阅喜欢的主题,并得到所选主题的多样化的内容,从音频到视频,从文字到图片,应有尽有,难怪刚上来就有150万人下载,不得不承认BBC做的新闻App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App之一。

《经济学人》也有众多App,除了本杂志的手机电子杂志外,还有快消新闻“Espresso”,“World in Figures”和“Traveller Briefings”等。

内容多样化借用了新媒体的优势,突破传统媒体的版面限制,尽可能多地拉拢不同层次、有不同内容需求的受众。

3. 提供定制新闻平台

另一些广受欢迎的新闻App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并非传统媒体改革需要,这些App借助技术优势和广阔的互联网资源,为受众量身定制每日新闻快餐。典型代表是雅虎的“News Digest”,每日分两次,每次8条涵盖政治、商业、科技等不同主题的新闻。同样,“Google新闻和天气”提供每天最高阅读和最热门的新闻,每条新闻都有出处和来源媒体。这些App以提供搜索服务为主,整合各大媒体的新闻资源,剪裁给受众。每条热门新闻还可以通过下拉窗口看到同主题的其他媒体的报道。互联网公司资金雄厚,技术成熟,为内容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诸如微博,不但提供内容发布平台,还可以实现媒体与用户的互动。

3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合适做App

媒体做App其实劳民伤财,有时候还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据一家专业做手机App的公司提供的消息,每年不少大小媒体的管理者找他们做App,他们只答应了本省最大的一家媒体,上百万资金投入之后用户反响冷淡不说,并没有吸引更多广告商,App盈利模式的探索仍重道远。

对比专业互联网公司,媒体做App也不见得能够满足读者的平台需要。在一个叫Gizmodo的博客网站,博主问“除了Twitter,大家都在用什么软件看新闻”,73条回复中,被提到最多的是BBC和Google,也有不少人认为Twitter已经满足了用户的全部新闻需求,一个用户描述到,“我去医院做血样测试的时候,发现好多警察守在门口检查,我们被认为安全之后才能通过进入医院,我问医生和护士们发生了什么,他们都不知道,而我在Twitter上只用了15秒搜索这家医院的名字就知道了这里发生了什么。”这种现象经常发生,通常微博成为最及时和快速获取新闻的方式,而新闻媒体要做的仅仅是快显然已经不够了。

《华尔街日报》为了新媒体创新,不断对记者和编辑裁员,新招聘人员皆为技术人才。而《纽约时报》编辑对App免费的回应是:不管什么平台,读者在哪儿我们就应该在哪儿。从为读者提供“一切适宜发表的事实”到“读者到哪儿我们到哪儿”,不禁让人反思未来新闻发展的方向,是不是转型成功的媒体公司都将成为新媒体公司?新闻业将是技术导向型还是文化导向型?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