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过记者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然辣么多|观察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白俄罗斯女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细数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届得主,会发现有记者经历的获奖者不在少数,接下来就和刺猬君一起回顾一下吧。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张宇欣 田香凝 整理

截至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一共112人。检视这100多名“世界年度文学家”的简历,可以发现,有记者履历的竟要占到1/10,比海明威、丘吉尔、马尔克斯、怀特、略萨、伊姆雷、帕斯、蒲宁、高 行 健,连莫言都是《检察日报》的记者。加上今年的新科得主女记者,至少11人。

当记者能给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阅历,不想当记者的作家不是“好厨师”。这似乎也在昭示,中国传统媒体人纷纷谋求转型之际,又多了一个选择。

1阿列克谢耶维奇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首部著作《战争中悲惨的女性面庞》1985年发表。

阿列克谢耶维奇并非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来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历、机密档案以及从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幸存者们,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

身为一名纪实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基本上是对重大悲剧性事件当事人采访稿的合集,更类似于“口述史”,作者个人的存在感非常微弱。

2海明威


海明威可能是大众最熟悉的兼具记者和作家身份的诺奖得主了。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又凭该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新闻从业生涯可追溯到高中当学报编辑的时代,有时他会使用“Ring Lardner Jr.”的笔名写作。高中毕业之后,海明威即进入《堪城星报》当记者,直至一战爆发,他辞职冲向战火。1920年,海明威迁往多伦多,并在《多伦多星报》工作,1920至1921年间,在芝加哥北部附近居住时为一所小报社工作。在发表了不少新闻作品后,到1923年,海明威的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才在巴黎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授予海明威奖项的颁奖辞中,瑞典文学院几次提到了他的编辑记者经历对他日后写作炉火纯青的影响:“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他曾在《堪城星报》时受到了“使用短句和短小的段落”的技术训练,“使他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

颁奖辞中还提到,战争中的经历成了海明威传记中极重要的篇章。“这不是说,战争消磨了他的勇气,而是恰恰相反,战争使他发现,像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托波尔那样亲自考察战争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无价之宝,这样,他才能真实地描写战争。”这便是使他成名的小说《永别了,武器》。

3丘吉尔


丘吉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然而除了政治成就之外,若以诺贝尔奖的含金量来度量,他在文学殿堂也可凭借6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占据一席之地。1953年,瑞典文学院因《回忆录》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丘吉尔,理由是:“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和他那捍卫人的崇高价值的杰出演讲。”

而丘吉尔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来源于他踏入政坛前战地记者的经历。1895年从军校毕业后,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到古巴体验战争。《每日纪事报》遂聘请他为随军记者,为该报发稿。1870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战争,得知消息后驻扎印度的丘吉尔请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之后,他在向两张报纸发出稿件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资料,写出了第一部作品《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

1899年,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越狱成功后,他在英国名声大噪,之后便抓住机会,进入政坛。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辞中甚至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

4莫言


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2年获奖的莫言,其实也曾经是一名记者。1997年10月,莫言从部队办完专业手续,成为《检察日报》的记者,并度过了十年媒体人生涯。

莫言曾经著文回忆称,“在《检察日报》工作的十年,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黄金岁月。尽管我的档案已经不在报社,但我的心还在报社。我现在还是《检察日报》的记者,还是高检院影视中心的艺术总监,还是《方圆》杂志的名誉主编,更是《检察日报》的忠实读者。报社的大小事情我都关心,夜里做梦经常梦到与报社的同事一起出差,谈到《检察日报》,我总是习惯地说:我们报社。”

5马尔克斯


还得说一个画风和记者不大相符的作家,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天才的小说家、文学史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百年孤独》给世界读者展现了拉美神话般的历史。

然而他和新闻的渊源可不浅:1955年,马尔克斯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开始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没过多久该报就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同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1959年,马尔克斯为古巴通讯社拉丁社在波哥大、古巴和纽约工作; 1959年,他在古巴革命胜利庆典后切·格瓦拉领导的拉丁通信社工作。

1961年到1967年,马尔克斯一家居住在墨西哥,他本人在那儿担任记者,并继续创作小说。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获得广泛好评,为他赢得各类奖金,使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

1975年以后,马尔克斯大部分时间住在墨西哥城,依然涉足新闻业,并发表了许多公开的政治宣言。

6略萨


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的职业跨度更大:从记者到总统候选人。青年时代,略萨的第一份工作是银行职员,以后做过图书馆编目员、守墓人、新闻记者、编辑、特约撰稿、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等工作。最多时曾同时做7份工作维持家计。

1959年,略萨移居巴黎,任职于法新社及法国国家电视台,在工余时间写作了《城市与狗》。该作以略萨早年在军校学习的经历为蓝本,小说一出来就轰动了西班牙文坛,被译为20多种文字发表,但也曾被秘鲁政府列为“禁书”,被当众焚毁一千册。

其后,略萨曾在美国、南美与欧洲多所大学讲学,1990年,略萨参与秘鲁总统竞选,在遭受了三年不断的死亡威胁后,最终输给了秘鲁前总统阿尔韦托·藤森。1993年,略萨转入西班牙籍,1995年,略萨获颁西班牙文坛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奖”。

7凯尔泰斯·伊姆雷


这位匈牙利犹太作家于2002年获得诺奖。他饱受关注的另一重身份是:大屠杀幸存者中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姆雷在1944年曾被关进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

1949年,他在布达佩斯《火花》报社开始了记者生涯,1953年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二十余年后,他的首部作品《无命运的人生》出版。这本以集中营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一开始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直到1988年和1990年《无命运的人生》的两部续篇《惨败》和《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发表之后,他才开始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位“坚忍地重返自己生命中决定性的事件”的作家曾获德国布莱登图书大奖、匈牙利最高国家文学大奖科舒特奖、德国语言与诗歌学院一等奖、莱比锡书展大奖、德国国家最高文艺奖等多项国际大奖。2002年问鼎诺奖的理由是,“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另外,有过记者从业经历的还有1938年诺奖得主赛珍珠、1976年诺奖得主索尔·贝娄、1998年得主若泽·萨拉马戈,以及2000年得主高行健等。这些曾经的记者们,也在以另一种视角和笔触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