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请期待,南周也要做视频了|一周传媒观察(10.23-10.29)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已有了土豆、豆瓣、糯米、梨视频,南周的“南瓜”让新加盟凤凰网和一点资讯的陈彤调侃:“一些互联网公司取名喜欢往农副产品上靠。”生产拥有南方周末气质的视频,最后能照样赢得深刻的口碑吗?

 by 罗彬心

南瓜视业成立,

向传媒集团进击的南方周末!

都说纸媒要转型,怎么转型?这周一,南方周末宣布成立广东南瓜视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涉足视频领域。

这并不是一家报纸在单打独斗,据了解,广东南瓜视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广东南方周末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代表南方周末电视团队的小强填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联合投资成立。单看后两家公司在视频制作方面的经验,可以说他们的加入能让南方周末在这次合作中受益。


 

据悉,南瓜视业成立后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南方周末气质、集研发、制作、销售为一体的视频产品制造公司,前期主推文化和生活方式类视频,包括文化脱口秀、大型文化类真人秀、系列纪录片等节目,目前正在筹划中。

南周气质?这是要打出品牌特色的概念。事实上,南周的视频上的尝试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2012年南方周末成立电视部,2014年,“南周电视”研发的益智类真人秀节目《我知道》就在四川卫视周末黄金时段播出,且第一季的收视成绩还算不错。

视频内容创业的确是近年的大热风口。比如原澎湃新闻CEO邱兵离职后创办起梨视频,原南周资深记者,后创办壹读传媒的马昌博也创立了重点为内容可视化的“视知”项目,《外滩画报》前总编徐沪生创立了主打生活短视频的“一条”TV。

虽然目前来看这些视频新项目还没弄出特别大的水花,但有电视人马东成功通过《奇葩说》一炮而红,成立了专注互联网视频内容生产的米未传媒一例,就足以让越来越多的媒体人看到希望。而且,随着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已经普遍,《好声音》、《喜剧人》等综艺节目爆火,更不必说网络短视频也遍地开花,南周这个老牌媒体当然也想进来分一杯羹。早前,南方报业制订了《加快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一点就是从报业集团向文化传媒集团转型,所以南瓜视业正是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否会成为未来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趋势?还是难说,得看南瓜视业今后在视频红海中的表现了。 

也属一代人记忆的华娱卫视将关停

曾经为国内观众放送最新最热门港台日韩偶像剧的华娱卫视,也要关停了。内陆年轻人或多或少熟悉它的名字,它引进的韩剧、台剧《海豚湾恋人》《浪漫满屋》《宫》《恶作剧之吻》等,台湾综艺《康熙来了》《周日八点党》等,也一代电视记忆。


10月25日,李嘉诚旗下的香港中文媒体集团TOM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年底前终止华娱卫视广播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运营。TOM集团实际持有华娱卫视99.99%的已发行股本,其发言人强调,终止营运华娱卫视符合股东的利益,对集团营运不会产生影响。

据悉,关停与TOM集团调整业务组合有关。事实上,TOM集团的电视及娱乐事业业务连年亏损,按其今年上半年的年报数据显示,电视及娱乐事业收入为4468.1万元,年跌38.9%;分部亏损虽然较去年同期收窄,但仍有1518.8万元亏损。华娱的衰落很明显,数据表明,自1995年创立以来,其营运11年亏损逾六亿元。

作为一个境外媒体,定位为综艺娱乐频道,引进了很多热门剧集节目的华娱卫视曾经是黄金时间收视第一阵营,在广东等南方省份享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不过要想吸引内陆大众单靠引进是不行的,华娱后来确实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革,提升自制节目比例。但遗憾的是,自制节目影响力不大,观众渐渐不再买账。

2003年TOM收购华娱时,李嘉诚顺利进军内陆传媒娱乐界就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不过随着内陆广电总局在落地等方面的监管政策趋严,以及传统电视媒体广告市场的衰退,华娱还是没能成功立足。但内容质量上的教训还是更大的,毕竟同为时代记忆的凤凰卫视中文台还在呢。  

定了!鲍勃·迪伦发声将接受诺奖

前几日关于酷酷的鲍勃·迪伦到底领不领诺奖的新闻是不是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了?不过最终还是定了,不管最终能否去到颁奖仪式,迪伦都会接受这个诺贝尔文学奖。

消息来源是10月29日的BBC最新报道,消息称,鲍勃迪伦已经致电瑞典学院的常务秘书Sara Danius,表示自己接受诺奖,“The news about the Nobel Prize left me speechless. I appreciate the honour so much.(获奖消息让我激动无语。我对此非常珍视。)这打破了迪伦自13日被宣布授予诺奖后的多日沉默态度。


 

报道还称,瑞典方面的诺奖基金会还不能够确定迪伦是否能够出席授奖仪式,但“迪伦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自己有意出席,如果可能的话。”

刺猬君回顾下前几日鲍勃·迪伦拒领诺奖的洋葱新闻的刷屏,其实就是迎合了大众心里对鲍勃·迪伦不羁个性的设想,只不过恰好其本人确实沉默了好些天,才让本周的舆论圈里多了这么个话题。其实,领与不领,迪伦的才华才是关注的重点,诺奖也不过是公众心中最熟悉的一套评价体系罢了。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内容产业第一报道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