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创投界的《非诚勿扰》你见过吗?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都看过创投类节目,但你看过让投资人和创业者“相亲”的创投节目吗?

By 刺猬君


当我们看创投节目时

我们在看什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让创业这个关键词家喻户晓,而以创业投资为题材的内容节目也日益火爆。仅仅是2016年,就有《我是独角兽》、《一起投吧》、《合伙中国人》等十多部创投节目亮相。

认真追溯起来,创投类节目的历史还要从央视2006年推出的《赢在中国》系列说起。后者更贴近于“商业实验”的类型,大型商战贯穿节目当中,各位嘉宾评审也大多由一线企业巨头老总组成。相比之下,《赢在中国》们更像是创业者的孵化器,关注商赛过程本身。

尽管今天看来,《赢在中国》与其时掀起的青年创业热潮密不可分,但相比之下,因互联网引发的创业热潮显然才是真正的大众创业时代的到来。伴随众多创业项目和创业者的出现,创投类节目的模式也从早期的商战实验抽离出来,把创投融资的部分作为核心之一,更关注项目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联系。

纵观创投节目的市场,围绕明星投资人的打法占了绝大多数。典型如胡海泉的《为梦想加速》和《命运60秒》,都是他直接担任主持人和创业导师等关键角色;其他如《我是创享家》、《我是独角兽》等,也都会邀请李冰冰、任泉等明星投资人来担任嘉宾造足话题。这样做最突出的效果就是让创投这样一个本来枯燥严肃的话题的接受度大大提升,节目的娱乐性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让专业性有一定兼顾。

明星投资人为创投节目雨后春笋般涌现奠定了基础,但对创投这种垂直性较强的领域而言,明星的娱乐价值终究只是一时的噱头,缺乏足够专业的导师班底和流程设置,众多创投节目终究只是一场关于创业投资的“真人秀”。据媒体报道,此前就有某投资基金创始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表演太多,实质性的东西太少,荧屏上的创投互动转化率较低。

对创投双方而言,节目的曝光价值要远大过其在节目里是否融资;而对节目制作方来说,这样的创投节目也只是真人秀在创投领域的一个分支。虽然创投节目遍地开花,但真正具有行业高度的爆款节目,始终还在摸索中。


你就是奇迹

创投节目里的《非诚勿扰》是这么玩的

在创投这样一个严肃命题下做到兼具专业性与认知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就是奇迹》去年做了这样的尝试。

这档首播于湖北卫视的创投节目,在2016年初刚刚结束了其第一季的播出。即便放在今天,这档节目所反映出的对创投类内容的操作思路也值得思考。在第一季里,离职央视后的张泉灵献出了她的荧屏首秀,这位已经跻身投资圈的名嘴很好地将其在创投圈的积累与十多年的广电经验进行了融合,让整档节目保持了较高专业水准的同时也能做到深入浅出。

除去嘉宾的个人素养,第一季在处理创投融资严肃性问题的方面,最大的创新应该是把创投双方的关系交锋作为重点,秉持“投资就是投人”的思路,让围绕项目的创投融资变成了创业者与投资人的一场“相亲”。这样一来,资本经济流动的乏味过程被更加激烈真实的人际交锋所替代,创投的过程也就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全面展现。在即将开播的第二季中,《你就是奇迹》更是把这一点发扬光大,由乐嘉担任观察员的设置让节目颇有创投类《非诚勿扰》的味道。

“我发现投资人跟创业者的关系就像男女恋爱关系一样。如果男人说,你爱我我就爱你,女人一般回答:滚。如果男人说,不管你是否爱我,我都爱你。女人会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乐嘉从心理学角度针对不同创业者性格特征展开分析点评,配合另一位观察员经济学博士马红漫,为观众对严肃议题的解构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参与度和话题性。

但仅有相亲式创投的套路,还不足以让这档节目长远发展,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垂直领域。由飞科智能电器冠名、泰然天合基金联合赞助的《你就是奇迹》第二季的最大突破,在于其提出回归投资和创业的本质,把创投的专业性摆在第一位,力图打造一场摆在荧幕上的桥接创投双方的公开路演活动,而不是一场情景再现的“真人秀“。

根据制作团队的介绍,第二季的通过“去电视化”来保证专业性的努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在灯光舞美的设计上,团队放弃了当前主流的“调色盘”风格,以英伦风的冷色调打造演播室,意图减少其他要素的干扰,降低“节目”的身影从而放大商业的本质,让投资路演成为节目的主题。

在嘉宾阵容的硬件选择上,本季《你就是奇迹》一改创投类节目过于娱乐性的风潮,强化了投资专业内容的比重。一方面,精简数量,提升质量,邀请到包括火山石资本创始人章苏阳、汉理资本创始人钱学锋、黑桃资本创始人潘溶融、泰然天合基金总裁司阳几位深耕投资领域多年的投资大咖,避开明星光环,从实际创投融资需求出发;另一方面,依据投资人性格标签进行组合设置,在专业性的前提下,让观众感受更加有血有肉的投资人。

但同时,在第二季对专业性的高度强调下,观察员本人也并非是创投圈的新人,也不是单纯的“玩票爱好者”。马红漫本就对商业和资本有专业理论功底,而另一位观察员乐嘉也绝非是“萌新”。后者早已在自己的色彩心理学之外进行了新的拓展延伸,提出创业色彩理论,对创业者的性格心理有独到的研究。这些内容一方面是节目可观赏性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为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了一种视角和工具,同样是对专业性的补充。


创投是风口

但广电+才是核心

大众创业的大时代背景下带来的创投风口是节目推陈出新的关键,但从更深远的角度看,节目背后反映出的对广电+理念的践行,才是这档节目最重要的意义。

广电+,从字面意义上,是对既有广电行业的升级改造,通过“+”来引入新的技术和资源,进而优化广电内容产品,比如对新媒体渠道和用户的引流。长江文化和约珥传媒联合出品的《你就是奇迹》就联手国内最大的职场APP脉脉,在线下项目展示之外进行线上创业者的社交,并借助线上资源发掘更多优质创投资源,实现双屏深度互动。

节目还得到共青团中央和上海市团市委的大力支持,由共青团中央牵头多家政府机构联合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成为节目的项目库之一。

实现不同媒介平台的资源流通,是广电+的直观要求。但更深层次的,广电+是对广电这种内容行业本身的改造和延伸,通过连接不同资源对内容逻辑进行改造,进而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最终对广电内容行业本身的属性进行拓展。简而言之,内容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节目内容的生产要肩负起连接价值。

《你就是奇迹》正是如此,相比传统创投节目,前者能在创投的垂直领域里肩负其连接的作用,为创业者投资人提供连接的平台,它提供的连接能够发挥实际价值。比如在第二季的首次录制中,就有项目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后能够迅速在线下实现转化,双方能将口头的承诺予以实际兑现。而其他未能获选的项目,也在节目之外获得了其他方面的资源支持。

但要做到这一层面的广电+,商业和资本的力量不可或缺。节目出品方之一的长江传媒和担任制作的约珥传媒都是新三板挂牌公司,而长江传媒自己也设有专门的股权投资基金,这些真金白银的投资源成为节目“真刀真枪”的重要支持。从这个层面上讲,《你就是奇迹》的成功不单单是一次爆款内容的胜利,它是基于内容产品展开的一次对产业链条的整合拓展,内容担负了展示窗口和连接中枢的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内容就是全部。

长久以来,内容的生产者们在广电+这样的问题上一直陷在第一个层面上难以跳脱,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内容自身价值认知的局限。《你就是奇迹》的成功尝试,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突破的方向——以内容为手段,连接整合多个产业链条进而衍生新的商业模式,才是其新的价值所在。

2月8日起,每周三22点锁定湖北卫视《你就是奇迹》。

(校对:张宇欣)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