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泰基金盛希泰:我复盘得到的“洪泰八诫”和打死不投的“八类项目”! | 天使说

 拉风小帅哥 2017-07-13

洪泰基金

盛希泰

只有创始人对行业有深入的理解,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会说人话」、「吃过猪肉」、「会打巷战」,才更有可能成功。


从优秀的投资银行家到优秀的天使投资人,与“国民校长”俞敏洪合体成立的洪泰基金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也不负众望,取得稳健发展。复盘反思,作为leader的盛希泰总结了一位优秀投资人的“洪泰八诫”,洪泰投资准则上,也有宁死不投的“八类项目”。希望本篇文章对你的投资/创业有所帮助。

天使茶馆编辑作品


洪泰基金成立以来,我们紧跟“双创”大旗,经历了一个从高潮到低谷,从发烧、狂热到冷静的过程。现在,大家对资本寒冬的到来心有戚戚,我则认为是资本经历过膨胀的泡沫后逐渐回归理性和正常,这其实是非常好的事情。未来十年依然是创业的黄金期,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传统企业家焦虑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高效的资产配置成为刚需,这是我们非常好的时代机遇。从2015年弹药相对充足时就着手募资,至2016年初募集30多亿人民币,并成立了新一期的天使基金、成长基金、新三板基金及正在成立中的美元基金,我们共累计出资6亿多人民币,投资了90个项目,迄今项目死亡率非常低,整体相对健康。

 


在我20年证券公司生涯建构的认知里,如果一个人没经历过熊市、没见过死亡、没交过学费,就很难成长为优秀的投资银行家。其实,早期天使投资、VC投资等也是同理。作为一个危机意识很重的人,居安思危几乎已成我的惯性强迫症,更时常惊觉年幼的洪泰尚无“安”可言。我非常善于复盘反省,盘点洪泰这两年的发展经历,针对投资人,我不恰当地借鉴“摩西十诫”,总结了“洪泰八诫”;针对项目,洪泰基金也总结出了宁死不投的“八类项目”。

 

我们不仅要依据专业能力做出独立判断,在能力之外更要坚持独立判断的意识,建立自己的判断力。切记,不要做“乌合之众”,即便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判断上。


1

洪泰八诫


第一诫:孤芳自赏


洪泰成立以来,第一年里主要是外延式扩张,以快速扩大影响力,建构起资金管理规模和生态体系;第二年以内涵式发展为主,招揽大量优秀投资人才和各类管理人才。

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与其它天使、VC同行相融不够好。反思原因,因为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拿了很多大奖,似乎具备了所谓的“牛气”,我们有时候难免会沾沾自喜。所谓“水低成河”,要谨诫“孤芳自赏”。以后,从我开始,我们洪泰的每个人都应该把身段放低下来,加强与同行的互动,主动向同行学习,多多合作。


第二诫:不专业、不职业


以前做证券时,投行和研究是我的看家本领,比拼的就是专业能力。现在做早期投资,专业性也是我的自我要求:脑中必须建立自己的投资地图。虽然洪哥和我在原来各自领域做得还可以,洪泰一成立便备受关注,但任何领域都会观察newcomer ,很难做到欢迎新人介入,任何不足都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够专业。


客观而言,作为行业新人,虽然洪泰队伍受到了高强度训练,但我们与业内最好的投资机构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今年从主流投资机构和 BAT引进了8名总监以上的富有经验的投资人,梳理了洪泰主投的四个赛道:消费升级、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文化娱乐,并在这 4 个赛道上展现出一定竞争力。总之,要与洪泰的名声相称,就必须要更专业、更年轻化,并不断充实、重塑洪泰品牌的既有印象。



职业性建立在专业性基础之上,意味着专业之外加职业化的态度,及勤奋、负责的精神。职业的最终结果是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企业家走向成功或取得更大成就,并给我们的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今年我们同步更新了Slogan,即职业、资本、成人、达己,展开来讲,就是通过“专业+ALL IN”的职业化操盘,以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抓手布局,成就创业者、LP 和相关合作者,最终实现洪泰的自我价值,成就我们每个洪泰人的人生价值!


第三诫:专业性大过人性


在早期投资中,专业团队很重要。在专业投资能力之外,如何不漏掉看上去争议很大、但有可能成为大独角兽的项目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做投行的时候,企业 IPO 要造假,作为外部人士的投行人员根本难以发现,所以,跟企业自己比,投行可能完全就是被糊弄的傻瓜。在投资行业,作为创业项目的外部人士,投资人也可能是这样,最清楚项目的人永远是创业者,投资人自己搞得清楚的早期项目不一定有未来,投资人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


同样,吴玲伟曾经对 AA 加速器“不作恶”的描述也值得参考:


1、不要打着加速的名号浪费创业者宝贵的时间,强制大家做标准化动作;


2、不要任意评判一个项目的未来,扼杀创业者的创业信心和创业梦想;


3、不要以过来人的语气或投资人的高位告诉创业者你只能怎么做。


总之,不要因为所谓专业性而看不到创始人的独特性,忽略掉他们发自内心的人性。相反,投资人要努力感知创业者的内心,关注细节,这是减少错过独角兽的重要所在。



第四诫:不善于独立判断


洪泰第一年,我们复盘了所投项目,那些发展最不好的恰恰都是跟别人合投的项目。究其原因,洪泰成立初期,我们底气不足,潜意识里总有想拉人背书的心理。但结果惨然,试想一下,如果所有钱都是自己的,你就会真正为这些钱负责,你才会更谨慎深入地思考问题。而那些给你出主意、那些名声可能很大的人并不一定真正会为你的钱负责。


总之,我们不仅要依据专业能力做出独立判断,在能力之外更要坚持独立判断的意识,建立自己的判断力。切记,不要做“乌合之众”,即便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判断上。


第五诫:标签化


在洪泰的布局中,我们一度要求所有的项目都要基于移动互联网,今年又开始投资一些线下为主甚至纯线下的项目,比如「几粒玉米汁」、「高大师精酿啤酒」,其实真正的 O2O 是反过来的,从线下到线上。线上、空中扔几个炸弹跑了容易,但打地面战、打巷战、拼刺刀不容易。



所以,创始人在行业里的积淀非常重要。人们时常以“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来反驳,但吃过和看过当然不一样,只有创始人对行业有深入的理解,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会说人话」、「吃过猪肉」、「会打巷战」,才更有可能成功。所以,现在需要把眼光投向传统产业,去挖掘产业基础上的「+互联网」的机会。


第六诫:只投不管,单轮驱动


洪泰最初的英文名字叫 Angelplus,这里面是我们的初衷:天使加什么呢?就是加资源、加品牌、加对项目的深度服务。所以,洪泰要想走得更远,就要回到初心与原点,加强人力、财务、PR、法务四大系统,将中后台和投资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对内及项目服务管理,全面提高整个中后台和投资的衔接效率。


洪泰的使命不只是基金,而要做受人尊敬的“资本家”。什么叫资本家?就是从创业者成长为优秀企业家乃至以后的全过程全链条,都可以提供资本服务,洪泰要成为高效配置资本、资源的创业及企业发展的全要素平台。在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领域里实现“让天下没有难融通的钱”,帮缺钱的人找到合适的钱,帮需要花钱的人把钱花出去以实现增值。在实践中有两点:


第一,做创业者全天候的陪伴者。洪泰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新三板基金即将要成立的PE基金、并购基金,从头到尾能给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全程相伴的投资机构。


第二,做创业者全天候的陪护者。我们打造的洪泰智造工场、洪泰创新空间、洪三板、AA加速器等,要给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七诫:文化复杂化


洪泰内部是一种简单、透明、开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简单、公平一直是我认为的做企业的基因文化,我有个简单粗暴的口号:谁搞事,我搞谁。强调大家有话直接说、沟通无极限,我们需要的是阳光、正面、积极的文化。



我希望洪泰每个人都要有合伙人思维——不论职阶、全局思考。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的潜能没有被极致挖掘,就是一种浪费,洪泰简单的做事文化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彻底成就自我!


第八诫:不再生长


这条主要是写给我自己的。我本人是洪泰发展的瓶颈,如果我不再生长就会成为洪泰进步中最大的障碍,我必须永远打开自己,永远能够和大家无障碍沟通、交流,并且是主动敞开心扉,我必须持续撑开自己,听得进所有不同意见和建议。


作为一个 Leader,要学会用屁股思考问题,即所谓屁股指挥脑袋,位子使然,就必须把心胸撑大,否则难以成事。有几点非常重要:


1、必须永远看重年轻人,平视甚至要仰视年轻人。


2、居安思危是一种习惯。要不断提醒自己:我没有什么不能放下,我随时都可以重新来过,牛X的人生随时都可以重启。


3、必须具备快速迭代能力。学习能力是人一生基本的能力,我有学习意识强迫症,每天处理完工作事务后会集中 2 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思考。这年头,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如何避开碎片化信息,集中注意力学习、思考是个大学问、大命题。


4、必须具备正确的选择能力。选择智慧是人一生成功与否的首要前提。人的一生面临无数选择,不同的选择路径的排列组合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其中既源于能力问题,也关乎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还有运气的成分。


作为一个 Leader,必须清醒、自省、少杂念、少私念、去伪存真,尽量做出较佳的选择,以带领团队持续进步,不断走向成功。

 

如果企业出现问题,一定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去修屋顶,不要等到狂风骤雨的时候再补窟窿。


2

宁死不投的8类项目


投资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每周工作时长超过100小时,阅读BP数量超过200个,看项目超过25个,每个项目要形成文字归档,新投项目要DD,已投项目要对接资源、人才,帮忙梳理商业模式,这是工作的苦闷所在。尽管如此,每天接触正能量人群,聆听新鲜想法,精神上会非常愉悦。总结项目经验,在洪泰的投资准则上,有8类宁死不会投的项目:


第一类:没有商业计划书的项目


在几页纸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忽悠到几百万的行业环境下,如果团队连商业计划书都不愿做的话,这个团队基本上就没有可投价值。所以,建议创业团队的CEO亲自来写BP(business plan),因为写BP是你重塑商业逻辑的过程,不断拓延你的创业想法,能让你想的更缜密,甚至在写的过程中你会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新的商业灵感。当然,BP的内容可以团队一起来讨论交流,但操刀撰写的一定要是CEO本人。


第二类:没独立IPO可能的项目


木桶理论强调短板决定长板,但投资恰恰是长板决定短板的事情。只有项目具备了足够的市场想象空间,天使投资才愿意参与其中。当然,并不是说有IPO可能的项目就一定能IPO,但没有IPO可能性的话肯定会拒投。


第三类:无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很多做餐饮的项目、做食品的项目、做生意的项目基本上都没有核心竞争力,它可能经营发展的很好,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话就不适合企业化运作。比如,我曾在四川遇见一个做四川火锅的团队,生意非常好、服务也非常好、口碑也非常好,但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是,这块市场很难再杀出一个海底捞出来,它会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但是并不是一个企业化运作的项目。



第四类:创始人不和睦的项目


如果核心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不合理,很容易为后续企业发展埋下隐患。国内大部分创业团队可以共患难,却很难同享福。洪泰跟团队分享的时候经常会说:如果企业出现问题,一定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去修屋顶,不要等到狂风骤雨的时候再补窟窿。

针对这种情况,创业者有什么事情先白纸黑字写清楚,怎么分配股份,把利益分配写清楚,投资人看到你股份安排合理才愿意和你聊。


第五类:创业者盲目乐观或封闭的项目


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其实很像家长看孩子骑单车,离得太远怕孩子摔着,离得太近怕孩子学不会。其实,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你要帮忙,而不是添乱。投资人帮自己认为的忙的时候,很可能帮的是倒忙,反而扰乱了创业者自己的发展计划、路径和步骤。


基于这种情况,创业者盲目乐观或封闭的项目,投资人应非常谨慎。如果创业项目如果会PR,它在未来会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创业者盲目乐观、比较封闭,不愿意与投资人交流的话,投资人无法更好的帮助项目对接资源、树立商业模式等,这样的项目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第六类:依赖资源型创业的项目


如果一个项目刚开始就讲自己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资源,在我们看来,这样的项目一般都不是特别靠谱。资源和人脉不是说的,而是用的,能不能转化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好的项目不需要借助太多关系资源,好的项目,只要遵循市场规律就可以成长,靠特殊渠道成长起来的创业项目大多发育不良,也很难做大。


第七类:为了风口而风口的项目


有些创业团队短期几年会换四五个创业方向,实在不好判断他到底是不是真正想创业。有时候,这样的人会有不同的标签属性,可能是连续创业者,或者名校毕业,或者出自BAT,也可能是海归,一系列豪华标签之下,路演时很受投资人青睐和欢迎,可能很多家机构都愿意投他,但是我们不一定会喜欢这样的项目。因为,我们不投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风口而风口的投机性团队,而更看重市场、策略、模式、营销、估值等综合因素。当然,这也需要投资人用专业的眼光去识别。


第八类:不专注的项目


在早期项目的尽调中,创业者在短短一小时内可能会不断蹦出一些时髦的词汇:大数据、云计算、高科技、生态圈、平台等等。但是我们认为,早期项目应该找到行业痛点,沿痛点深扎,构建起护城河,形成行业联动。甚至,不用讲平台故事,只要能够把痛点形成垄断力,就能自然而然地覆盖其他方面。如果创业团队一上来就讲故事,说自己是平台,却不落地,这种项目会得到特别低的分。


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初创项目已经很难实现平台化,有仰望星空的梦想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能够脚踏实地把活儿干好的人。


素材来源 | 网易科技频道 砺石商业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