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文作家怎么也搞起了直播?

 刺猬公社 2020-09-03

看网文,比看网文作家直播香。


作者 | 佳 璇
编辑 | 石 灿

4月23日下午5点,正在上班的丁帆摸了个鱼,打开“阅文作家”的快手直播间。此时此刻,起点白金大神“会说话的肘子”刚刚开始直播,标题是“90后年入千万是种怎样的体验”。
 
丁帆嘴上吐槽着标题,心里却还是期待又好奇。试问,谁不想窥探些让网文作家名利双收的写作秘密?
 
14分钟后,头发半白的“肘子”戴上了一次性手套,拿出一盒真肘子,又拿出一盘小龙虾,吃了起来。他说,为了准备这场“‘会说话的肘子’直播吃肘子”的表演,他故意没有吃午饭。

网文作者“会说话的肘子”直播现场
 
丁帆旁边的同事扫了手机屏幕一眼,眉头紧皱:“天呢,你这是在看些什么?”
 
丁帆尴尬地关闭了直播间。他不知该如何向同事解释,这是阅文和快手合作的世界读书日直播活动,而屏幕上的人,是一位作品风靡全网、粉丝百万量级、年入千万的网文作家。

网文作家的直播能有多无聊

不止丁帆一个人在面临这种尴尬。网文作家和忠实粉丝们聊得热火朝天,许多圈外人却感到困惑。
 
“这是作者?”“怎么变吃播了?”“我以为这会是个有文化内涵的直播间?”
 
质疑的声音被粉丝们催更、刷梗、开作者玩笑等评论淹没,这场读书节直播变成了更加纯粹的网文作者“宠粉”活动,也劝退了不少“非粉籍”的潜在读者。

也就是在这天,许知远在快手和好友对谈荐书,罗振宇在抖音收获约20万销售额……而在网络上码出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字作品的网文作家们,却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平均一两千人同期在线的直播间显得格外平淡。
 
毕竟,没多少人有耐心花几个小时,看一位网文作者吃美食、撸猫、回忆青春时代,说那些陌生的人物名字,聊那些不熟悉的网文故事。
 
今日头条旗下的番茄小说,花样则更多一点,让网文作家们展示“独家技艺”:快速码字。
 
自4月21日至23日,每晚八点都有一位平台内网文作者在抖音在线更文,由读者们“云监工”。平日里勤快高产的作者们,立下了码字flag,若没有码完规定字数,当日就要加更。

然而,直播开始没多久,作者们无一例外,全部翻车。一位跑去厨房做饭,一位开始晒偶像周边,还有一位边吃火锅边聊天。显然,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谁也没把直播码字这种事当真,反而欣然接受作者加更的“甜蜜惩罚”。
 
网文作者“杨十六”在线卡文

在直播外,作者们写着五花八门的故事,靠着重脑力劳动风生水起;在直播内,他们于镜头前殊途同归,走向了一种最无聊的营业模式。当网文作家离开小说平台,进入“带货、美妆、吃播”的直播江湖,没有内容加成,没有打榜PK,直播间人气就只能靠作者与粉丝间的情感链接艰难维系。
 
疫情爆发后,线下产业亏损严重,直播成为新的流量增长点,迅速崛起。央视名嘴下场、明星线上营业、企业靠直播卖货维生,一波波登上微博热搜。
 
可全民直播,万众直播,怎么独独和网文“无关”?

在直播边缘反复试探
 
事实上,网文行业一直在直播边缘“反复试探”。
 
早在2018年底,直播码字就在网文圈引发过一波讨论。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生产环节的祛魅,潜藏着巨大风险,尤其是类型化网文写作。
 
晋江知名女频作家“海青拿天鹅”在微博发贴感慨:直播做饭和直播化妆都好有意思。反观自己,直播码字恐怕会让读者们纷纷离去……多位网络作家对此表示认同。
 
直播情景下,镜头的压力,读者的期待,把写作这一颇为私密的过程全然打破。著名作家马伯庸把这一点总结为:逼格崩塌。
 
“读者光看文,只见‘山势崔嵬,林壑阴翳,一头恣睢猛虎仰天长啸,百兽震惶’,觉得作者文笔不错,一看直播,作者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形容老虎的冷门词语……”马伯庸调侃道。
 
创作环节没法直播,还有审核环节。
 
2019年3月,起点中文网把自家编辑部拉出来,在斗鱼“网文思维”直播间在线审稿。直播时间不定,具体通知加群,一个小时审稿,半小时讲创作,半小时答疑互动。

起点编辑直播现场

追直播的人,大多是网文资深读者或新人作者。编辑们把质量参差不齐的小说开头“公开处刑”,让许多想要入行但还一头雾水的“小白”,屡战屡败但不肯放弃的“扑街”,更了解编辑的标准和口味,以便投其所好。
 
拉到今天来看,这也是网文行业综合质量最高的直播之一。内容充实,案例多样,直播者经验丰富,观众互动频繁。有人把直播内容全程录屏,上传到B站共享,还有人认真写下直播笔记,发到贴吧和论坛。
 
但直播审稿不是常态。
 
全民写作时代,投稿量只增不减,编辑工作繁重,直播无疑降低了审稿效率。最重要的是,审核环节的公开,被吸引来的多是潜在作者,对网文行业亟待打破的读者天花板,作用微弱。
 
网文平台想要的是读者增量,能在平台留存的增量,有付费意愿的增量。

网文直播去向何方
 
拆开来看,网文和直播很难组合,它们更像是互相排斥的对手,而非同伴。
 
沉浸私密的文字阅读模式,为其他媒介形式的加入设置了阻碍,尤其是同样“杀时间”的直播行为。当脱离了内容的网文作家单独出现在直播间,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便很自然滑向网红与粉丝。
 
百万长篇作品,高额的订阅收入和版权回报,让网文作家在资本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但平台要获得新流量,依靠作家力量仍然很困难。
 
对平台已有读者而言,网文的独特生产机制,让作家本人并不具备太多神秘感。章节更新,评论区留言,都是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机会。随着平台重视作家个人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粉丝群、本章说、书友圈、媒体报道、专访短片……铺天盖地的信息涌来,知名作者的传奇故事几乎被扒了个干净。
 
直播与否,只是个作者露脸,和粉丝们唠着“口水话”的互动新形式。作者少量剧透,一起玩梗,回应读者对剧情发展的呼声,是让直播更其乐融融的“小彩蛋”。

网文作者“囧囧有妖”直播现场

从根本上说,直播的崛起并未给网文行业带来新突破。
 
网文作者依然靠作品而存在。新生代作家的涌现,娱乐形式的丰富,让争取读者注意力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新人作者—资深作者—大神作者”这条主流升级之路上,独立创作仍须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直播暂时只能是一种点缀。
 
而所谓读者影响剧情走向,互动式的文学写作,在目前的资本运作和版权管理体系下,仍是噱头大过实际。
 
毕竟,在类型化网文的写作模式里,最宝贵的商业秘密,并非是创造出读者以为自己需要的产品,而是有能力将读者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但实际上渴望的新东西,注入到因同质化而倍感焦虑的网文行业。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