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守护中国小店

 刺猬公社 2020-09-03

保护我方逆行小店。

编辑 | Tim

“薄皮青椒一斤左右,苋菜一斤左右,草鱼一条四斤左右,红富士特价苹果三斤左右。”

“土豆四斤,薄皮青椒二斤。”

“前腿肉二斤(不要太肥),土豆五斤。”

“收到,以上订单请付款。”

这是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个名为“徐东e享生鲜团购群”中的对话。

武汉市民在团购群中的对话

徐东,是武汉市武昌区的繁华商圈,“e享生鲜”则是这里的一家普通生鲜小超市,向周围数万群众提供果蔬禽蛋、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

在“宅家抗疫”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几百万武汉人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无数像e享生鲜这样的小店,都在微信上拉起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百人规模的“团购群”,一笔笔确认街坊邻居们的定单。

在小店们的努力下,微信群里的“社区团购”让无法出门的人们不至于断粮断炊,甚至还能吃上新鲜活鱼。

若论小店们对疫情期间居民生活的贡献,怎么说都不为过。

微信在2020年6月发布的“码上经济战疫报告”表明,类似“e享生鲜”的小店数量,5月底相比一月底增长了2.36倍,交易量增长了5.1倍。

逆行的小店们,不仅满足了顾客,更让自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艰难却坚韧地活了下来。

所谓“码上经济”,指的就是在微信及其二维码支付生态下的经济活动。它的背后,是几千万家小店和十几亿微信消费者。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小店们的业务中的绝大部分都在线下,这让他们在面对隔离防控造成的客流大幅减少时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最大。

虽然小店的老板们不一定懂什么是“智慧零售”,不懂什么叫“数字化转型”,但他们明白,想要帮自己走出困境,度过疫情,就要把业务向线上迁移。

这个时候,“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的微信社群和支付工具,成了几千万家小店们的救星,也让他们能够咬一咬牙渡过难关,继续服务十几亿人们的衣食住行。

然而,这一切并不容易。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成千上万的小店和他们背后的人们,都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心理、病毒的威胁中负重逆行。

“一天从早忙到晚,饭都没时间吃。”苏宗武说,他是小超市“e享生鲜”徐东店的店长。e享生鲜在徐东的这家小超市规模不算大,2020年1月初才刚刚开业,但却是苏宗武看着从无到有做起来的。

苏宗武在超市工作已经很久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局面——顾客不能上门,物流突然中断,供应商眼看要断货,但周边居民的需求却只增不减。

在这种情况下,小店们依靠着平时大家最常用的微信,搭建起了从选购到支付再到配送的一套 简单但完整的解决方案。

e享生鲜建立的团购群和顾客订单

苏宗武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疫情期间,他们店主要服务周围的五个小区,每个小区都建了一个团购群。

这段时间,他的日常就是等着居民们在微信群里“接龙”,然后把顾客“点”的菜、顾客的姓名、住址、电话抄在纸上,再配菜、打小票,开着车把菜送到小区门口。

另外,微信朋友圈也成了苏宗武和e享生鲜员工们的另一块“宣传板”,一到了新的东西,他们马上就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当时能有新鲜菜吃,是很高兴的一个事情。”苏宗武说,这也是为了告诉大家基本的物资保障一直没断,让人们安下心来。

办法虽然简单,但确实有效。4月初,微信还进行了一次更新,在群聊中上线了“群工具”功能,方便用户找到和使用群聊中的小程序,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团购等场景中,利用小程序或者群接龙的方式下单购物的效率。

相比“复杂”的各种商超App,对于顾客们来说,微信上的社区团购学习成本极低,选购、下单、支付都能在一个App中完成。

特别是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想在大型生鲜超市的App中买到东西并不容易。

“下载了无数个App,一打开就是不在配送范围内。一个一个下载安装再一个一个卸掉,最后还是只能靠小区团购。一位武汉网友这样说道,微信上直接对接消费者的社区团购,成了人们吃饱饭的最后一层保障。

但最终的执行者,还是一个个普通的超市员工、小店老板。不光每天忙到深夜不说,还要为了送货、取货四处奔波,平均下来,e享生鲜这样的小型超市也要送上1万多单。

e享生鲜送出的团购商品

苏宗武还记得,有段时间肉类和鱼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很难弄到,只能自己想办法找货源。

有一次,他听说几十公里之外的武汉远郊区黄陂有货,马上开着车赶过去取。拉到这批货,苏宗武的心情像是抢到了宝。

疫情还把每个人都“逼”成了多面手,联系商家、取货送货、收集顾客需求......因为人手不足、工作量又大,平时各自分工的事情,只能让每个人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但这些勤劳的逆行者们又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天,有位陌生的顾客找到苏宗武,请他为附近的一户独居老人送菜。这个顾客是老人的孩子,但远在城市另一端,因为全城交通封闭的缘故,他不能给老人送吃的,老人又不太会用智能设备,已经快吃不上菜了。

对方想要多加100块的路费作为酬谢,苏宗武却没有收,像这样的为独居老人送菜的事情,他们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频繁的外出送菜、取货,也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为了不把这种风险传递给家人,苏宗武和e享生鲜的员工们选择不回家,晚上也住在公司。

直到最近情况好转之后,连续没日没夜工作了几十天的他们才见到了家人。

送货中的e享生鲜店员

“我在武汉生活二十多年了,”苏宗武说,他觉得,“抗疫这么大的事情,能坚持就坚持一下,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和e享生鲜一样,在疫情中坚持供应的小店,在武汉还有很多。在“封城”的特殊时期能吃到新鲜的牛肉粉、香菇肉丝粉,对于热爱吃面嗦粉的武汉人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位于武汉后湖的粉面店吴记三宝牛杂也正是靠着社区团购,给周围数不清的居民送去了慰藉。

顾客在某点评软件上的留言

解封之后,一位在疫情期间吃过社区团购的吴记三宝牛杂顾客,在路过他们家时又一次忍不住买了一碗粉。“香菇很入味,肉丝很嫩,分量十足,买完荤的老板还会送个面窝。”5月底,有顾客在大众点评给这家小店留言。

很多顾客都很感激吴记三宝牛杂在疫情期间逆行送来的美味,吴记三宝牛杂也没有忘记那些挽救了无数生命的人们。

“为了感谢战疫英雄拯救家园,本店决定从2020年4月8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对此次疫情中武汉市所有抗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军人实施全年免费用餐,个人持证到店一律免费任吃管饱。

4月初,武汉“解封”前夕,小店的老板吴亚雄贴出了一张告示。语句虽然不太通顺,但意思却很直白:为抗击疫情做出过努力的最可爱的人们,小店请你吃到饱。


不久之后,武汉市政府拿出了5亿元投放消费券,加上腾讯等商业平台配比,共计投入了18亿元平台消费券和商户消费券。不少人拿着消费券来吴亚雄的小店,吃到了价格打折但味道不打折的牛肉面。

吴亚雄的小店

也出现在了腾讯微视“武汉最暖逆行”挑战赛中

“感谢市政府提供的消费券,让我见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看着店里的生意渐渐恢复常态,他贴出了新的告示,一切都在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截止6月3日,通过微信支付核销的武汉消费券就超过了274万张,累计核销商户超过34000家,带动经济7.5亿元,总杠杆率达11.8倍,有力推动了居民消费和小店们的复工复产。

也有更多的小店在疫情期间没有营业,但刚刚解封,他们就开始马上活跃起来。比如,武汉的网红小吃店“蒋婆抄手”,从1992年起卖抄手,已经有了将近30年的历史。当地的不少电视台、报纸、新媒体都专门来过这里,探访传承了两代人的民间致味。

如今,这家小店的“主理人”是蒋婆的女儿刘桂枝,今年已经68岁了。尽管年纪不小,她也在学习怎么做团购、做外卖,想着怎么把关店几十天的缺憾找补回来。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刘桂枝的女儿一度劝她,不如干脆就此“退休”,但她觉得,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手艺不能就此丢下。

“蒋婆抄手”的主理人刘桂枝

也表示正在学习做团购和外卖

4月10号,经过了里里外外的消毒,“蒋婆抄手”又开始重新热闹起来,为了吃上这碗现做现卖、绝不冷冻的抄手,老顾客们又回来了。

刘桂枝对刺猬公社说,房东免除了店里两个月的租金,店里的员工也开始回来了。她相信疫情总会过去,这也是包括e享生鲜、吴记三宝牛杂这些“逆行”小店们的共同期盼。

在全国,e享生鲜这样的小超市,蒋婆抄手、吴记三宝牛杂这样的小吃店,纳入市场监管总局统计范围的就有6523万户。他们是居民生活最直接的接触者,也是整个经济运行最尾端的神经末梢,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最敏锐的感知。

保护好这些小店的生存,对于稳就业、保民生而言意义重大。但在“后疫情”时代,小店们面对的问题也同样不少——低迷的消费欲望下,设想中的“报复性消费”始终不见踪影;更激烈的存量竞争环境中,小店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疫情期间发展的社区团购

改变了很多人的生鲜消费方式

全社会都在为了小摊、小店的生存问题想办法。“开店必备”的微信收款二维码背后,就有一整套微信支付体系,服务着超过5000万个体商家商户。

这个数字意味着,全中国每五家商户,就有四家开通了微信支付。

小商家们借助微信生态工具,解决各种最急需、最朴实用户需求的的案例远不止于此。

微信小程序,也变成了零售门店的线上新入口。2020年的《码上经济影响力报告》显示,小程序的交易额达到了8000亿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拼多多;小程序会员拉新规模提升了6倍,还有41%的企业认为小程序降低了线上开发和运营成本......

从市场变化的角度看,微信生态对商家的数字化改造,也是包括小店、小摊等商家在内所急需的。

这次疫情,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很多消费习惯。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线下消费行为,都开始了线上转型:比如,人们在以前买水果、买蔬菜,往往要去菜场、水果摊,如今,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网上下单、配送到家的生鲜类产品消费习惯,正在渐渐变成另一种主流。

不论小店还是新零售创业者,哪怕是去夜市、街边摆摊,如何顺应潮流,在“后疫情”时代完成互联网改造,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这种零售实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