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昵称32901809 2020-09-03

邵民瞻家系闸口(旧称永定)望族。民瞻与苏轼是忘年交,曾请东坡为其手书“天远堂”匾额。一日,东坡作客邵家,花间月下,酒至半酣,吟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并说四川眉山盛产海棠,可惜园中独缺海棠花。之后,苏东坡特意从四川捎来海棠,亲手植于园中,人称“永定海棠”,也称“东坡海棠”。虽经900多年,仍花繁叶茂,生机盎然。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在荡起书院看到的介绍手植海棠的紫砂浮雕

然而这段文字上却没有说这棵手植海棠所处的具体位置,而我在东坡书院内也没有遇到任何人,包括里面的工作人员,故而此事无处打听。于是找个荫凉之处坐定,在手机上仔细搜索,竟然查得宜兴果然有个海棠园,只是此园不在东坡书院内,距此竟然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

既然导航上有这个地址,说明该园确实存在,于是跟着导航前往那里去探看。导航上显示该海棠园位于宜兴市闸口镇永定村东端,这正与浮雕画上的介绍文字相符,以此说明我在查资料时的粗疏,想当然的认为东坡手植海棠处在东坡书院内。

东坡对宜兴一地感情至深,他费了许多周折在宜兴置田产,但他却并没有如愿地于此安度晚年,虽然他几次前往宜兴,但并没有住过多少天。为此,周必大写过一篇《东坡与宜兴事》之文详细地考证了此事,周必大是宋绍兴年间进士,累官左丞相,他是江西吉安人,但他有个女婿是宜兴人,故他时常住在宜兴。正因这个缘故,他对东坡之事进行了考证。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影壁上写着东坡海棠园

周必大的考证从东坡所作《楚颂帖》的时间下手,该帖原文为:

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暇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桔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书

荆溪乃宜兴最有名的一条河,东坡自称他乘船前往宜兴,只要一入荆溪顿觉心情舒畅,以至于让他觉得选此为终老地真是正确的决定,他想效仿王羲之要快乐的死去。

对于这一点,清周启嶲在《重修东坡书院记》中称:“盖尝论之东坡赤壁,非不乐也,而非其志;珠崖儋耳,非不安也,而非其宜;金马石渠,非不欲也,而非其处;惟阳羡之居,先生欲之,志所存也,而安而乐焉。固其处也,宜也。”

东坡平生去了那么多地方,各有其所乐所安之处,但那都不是他心中向往的归宿,只有宜兴乃是其真乐。所以他在《楚颂帖》中讲到个人喜好接种果木之事,他甚至考虑过宜兴处在洞庭湖边,种柑橘最易成活,当他买到一个小园子时,他在此园内将三百棵橘树,并且在园子里面建一个小亭,亭名都想好了,他将效仿屈原的橘颂而将该亭命名为楚颂。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前来之路略显荒凉

但是东坡在此帖中有“当买一小园”及“吾园若成”字样,说明此事还停留在想象中。后来周必大在长沙见到了苏峤珍藏其曾祖东坡所书陶渊明的《丈夫志四海》,该帖的落款为“元丰七年十月二日宜兴舟中写,东坡居士”。此帖的落款竟然跟《楚颂帖》的落款是同一天,由此周必大作出了下列详细的推论:

苏文忠公以元丰七年量移汝海,四月离黄州,五月访文定公于筠,七八月之交留连金陵,遂来常州,度九月间抵宜兴。闻通真观侧郭知训提举宅,即公所馆,不知凡留几日也。今观《楚颂帖》及公曾孙季真所藏渊明“丈夫志四海”诗,皆题十月二日,又云宜兴舟中写,计留宜兴不过旬余。

周必大认为东坡元丰七年四月离开黄州,大概九月下旬抵达宜兴,十月二日书写此两帖,前后留宿宜兴的时间也就十几天,但是此后东坡是否又来过宜兴呢?周必大又作了如下梳理:

复回郡城,自此复趋汝州。过泗,遇岁除,八年正月四日乃行,道中上书乞归常。三月六日至南京,被旨从所请。回次维扬,又归宜兴,留题《竹西三绝》,盖五月一日也。《同孟震游常州僧舍》诗云:“湛湛清池五月寒”,而谢表谓“今月二十二日到常州讫”,其为五月无疑。是月被命复朝奉郎,起守文登,《次韶贾耘老》云:“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偃横奔牛。”七月二十五日,与杜介遇于润之金山,赠以古诗。八月二十八日,复赠竹西长老绝句,则在道日月,历历可考。其冬到郡,五日而召。自此出入侍从,以及南迁,逮靖国辛巳北归,竟薨于常,不暇践种橘之约矣。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影壁之后只是个休闲公园

看来东坡离开宜兴后再没机会前往宜兴了,后来他去世于常州,无法实现他前往宜兴种柑橘的愿望。虽然如此,但周必大经过调查,还是认为苏轼的确在宜兴置办了田产,他读到了宜兴主簿朱冠卿续编的宜兴县《图经》,该书载有四件与东坡有关之事,周必大在文中转录了其中两件事:

黄土去县五十五里,东坡与单秀才步田至焉。地主以酒见饷,谓坡曰,此红友也。坡曰,此人但知红友而不知黄封,真快活人。邑人旧传,此帖今亡。

东坡初买田黄土村,田主有曹姓者,已鬻而造讼。有司已察而斥之,东坡移牒以田归之。

第一件事说明东坡在宜兴所买之田是距离县城有55里之遥的黄土村,该村是现在的哪里,已难查到相应的史料。周必大转引《图经》中的第二段记载,则说明东坡在黄土村所买之田原主人姓曹,但买完田地后,对方反悔了,为此还打起了官司。对于此事,周必大在文中又写道:

元祐八年五月十九日,任礼部尚书。辨御史黄庆基论买田事云:“责黄州日,买得宜兴曹姓人一契田段,因其争讼无理,转运使已差官断遣,不欲与小人争利,许其将兑价收赎。”今公之曾孙犹食此田,岂曹氏理屈不复赎耶,抑当时所置不止此也?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公园内立着的公约

但周必大注意到东坡在黄土村所买之田后来仍为东坡的曾孙所有,这说明那块是并没有退给姓曹的地主。故周必大猜测曹地主没有打赢那场官司,土地没有被赎回,但也有另一种可能,东坡在宜兴所买田不止一处,也有可能其后人所持有的是另一块田地。

关于曹地主卖田又反悔之事,东坡给王巩所写之信中是这样说的:“所欲宜兴田。某岂敢有爱于此等,然此田见元主昏赖。某见有公文在浙漕处理会,未见了绝,当亦申都省也。田在深山中,去市七十里,但便于亲情蒋君勾当尔。不知在公时,蒋能如此干否?更筹之。”东坡说他并不是特别贪求那块田地,只是曹地主很无赖,所以东坡并未让此人得逞。

除了买田之外,东坡还在宜兴买了处小庄园,他给王巩的信中写道:“近在常州宜兴,买得一小庄子,岁可得百余硕,似可足食。非不知扬州之美,穷猿投林,不暇择木也。”揣度此语气,东坡更想在扬州买庄园,只是来不及仔细筹划,故只能买下宜兴的庄园。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影壁的侧旁也是一个仿古院落

虽然东坡未能在宜兴安居下来,但他的子孙却住在了此庄园内。宋拓《东坡帖》中有一通《呈宪使书》,东坡在信中写道:“子由在筠,甚安。此中只有儿子过繄身相随,余皆在宜兴,子由诸子在许州也。”

绍圣二年,苏轼兄弟均被贬职,苏辙居住在了筠州,而东坡被贬到黄州而后再贬惠州,此过程中仅有小儿子苏过陪同,他的长子苏迈和二儿子苏迨均住在宜兴。

东坡与其弟苏辙感情至深,他被赦后很想与弟弟住在一起,后来苏辙前往颍川定居,颍川即今日许昌。苏辙定居此处乃是因为在那里有田产,东坡很想前往颍川住在苏辙那里,但他对这件事很纠结,比如他给李之义的信中说:“某本以囊装罄尽,而子由亦久困无余,故欲就食淮浙。已而深念老境,知有几日?不可复作多处。又得子由书,及见教语,尤切至,已决归许下矣。”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原来这里才是海棠园

东坡称自己囊中已无钱,但他了解到苏辙的经济也很困难,所以他决定还是前往淮浙,而淮浙指的就是宜兴。但他考虑到自己年老体衰,不应当跟弟弟分居两处,再加上苏辙给他来信力邀他前往颍川,故其下决心前去与弟弟团聚。

但是东坡在给黄实的信中说:“行计屡改。近者,幼累舟中皆伏暑,自愍一年在道路矣,不堪复入汴出陆。又闻子由亦窘用,不忍更以三百指诿之,已决意旦夕渡江过毗陵矣。”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海棠前院景致

东坡在北还之路上一路纠结,他带着一家老小近三十口人在路上走了将近一年,路途之辛苦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听闻到苏辙的日子过得很窘迫,他不忍心带着近三十口人前往颍川,因为这会给苏辙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他还是决定住到宜兴去。

东坡不往颍川与弟相聚,除了考虑到苏辙的经济压力外,其实还有深层的顾虑,他在给苏辙的信中写道:“兄近已决计从弟之言,同居颍昌,行有日矣。适值程德孺过金山,往会之,并一二亲故皆在坐。颇闻北方事,有决不可往颍昌近地居者。事皆可信,人所报,大抵相忌安排攻击者众,北行渐近,决不静尔。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家宅,极佳。”

觅苏记·宜兴海棠园:海棠依旧(上)韦力撰

右侧情况

东坡在信中先说他听从了弟弟的建议,决定前往颍川与之团聚,于是他们一家人往颍川进发,然走到金山时,他遇到了程德孺,在聊天的时候,东坡了解到了朝中的一些传闻。东坡觉得颍川离朝廷太近了,他居住在那里肯定引起一些人的猜忌,说不定会再次受到攻击,他经过仔细权衡,还是决定暂居常州。虽然在常州没有买下房产,但他借到了孙家的一处宅院,东坡很喜欢此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