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水与疾病

 谷山居士 2020-09-03

江苏 张家港市 / 骆昌芹

       人们通常认为:人在天热时会出汗, 冷天就不出汗。实际上, 人每天都是在出汗。在冬天不活动的情况下, 每个成年人每天仍要出1.5 斤左右的汗水;夏日里出汗量则更多。

       人体出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感觉不到的, 不管天热、天冷, 汗液不断地从皮肤角质层里渗出,随即就被蒸发掉,并不形成汗珠。这是一种“不显性汗”, 它与汗腺的分泌无多大关系。另一种则是“显性汗”, 是从小汗腺分泌出来的,“大汗淋漓”就是指的这种汗。

       人体的汗腺有两种:一种是位于手掌、脚心和腋下, 另一种则位于上述部位之外的身体皮肤的表面。根据英国生理学家克劳赛在1884 年测定, 人体皮肤上共有 220 多万汗腺。如果把这些汗腺都连接起来, 共有 30 多公里长。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 但是手掌、脚心、腋下所分泌出来的汗, 并不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譬如有些人在精神紧张、恐怖、惊慌时, 就会大量流汗, 而且出汗部位大都限于手掌、脚心和腋下等地方, 与气温或体温变化无关。这种出汗是由于精神刺激造成的, 人们称为精神性出汗。还有些与体温变化等无关的, 例如吃辣时, 有的人也出汗, 出汗部位限于下颌、面颊和额部, 这是由味觉刺激引发的反射性出汗, 也与体温调节无关。与之相对, 在皮肤其他部位所流出的汗, 则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称之为温热性出汗。

       中医学把汗液和泪液、胃液等各种腺体的分泌物统称为津液, 认为津液与血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有“ 津血同源”之说, 在《 伤寒论》中就有“ 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原则。中医学把病人有无出汗, 出汗的时间、性质和多少同其他症状结合起来, 综合判断疾病的性质, 为治病提供一定的根据。

       如疾病初起发热轻、怕冷重、无汗, 是外感风寒表实证;而发热重、怕冷轻、有汗, 则是外感风热表虚证。另外, 对于盗汗, 中医学认为“ 汗为心之液”, 虚阳扰动, 津液外泄,故盗汗出。平时怕冷, 气短无力, 自汗, 为阳虚, 阳虚发热者在治疗时, 应用温补阳气, 引火归原的药物。阴虚发热者在治疗时, 应使用滋阴清热的药物。

       有几种异常的出汗, 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般病人高烧退时会流汗, 这是正常的,但有的病人在发高烧的同时大量流汗, 并且每天重复不断, 这是异常的出汗, 可能是患了败血症之类的严重疾病。

       肺炎、癌症, 也可能有与败血症类似的流汗现象。低热而出汗, 皮肤潮湿, 是结核病常见的症状。但如果同时发生悸动、手指颤抖、身体消瘦, 则多半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就寝之后出汗, 被称为流寝汗。其形成原因很多, 如室内空气不流通, 衣服穿得过厚,或者自律神经异常等, 都会引起流寝汗。某些疾病也是造成流寝汗的原因, 如神经症, 各种疾病的恢复期, 全身衰弱时都会出现流寝汗的现象。

       恶性淋巴肿瘤,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精神性、肉体性的疲劳时, 会使自律神经发生异常而致出汗。

       感冒、白血病及某些传染病等, 由于细菌所释放的毒素, 以及组织被破坏时所形成的物质, 都会造成流寝汗的现象。

       出汗有异常的现象, 汗液也有异常的情况。如汗色为黄色时,可能是由黄疸所造成的;服用特别的药物, 也会使汗带有特殊的颜色。大腿、胸部、腋下、乳房下方, 出汗一多, 不易蒸发而致有臭味, 这是正常的。但有一种臭汗应予注意, 即汗中带有尿臭, 且皮肤上还形成结晶, 这是尿毒症的表现之一。

       还有一些应出汗而未能出汗的情况, 也应引起注意:如有的人先天性没有汗腺, 这种人不会出汗, 容易得热射病而昏厥。严重的下痢或呕吐, 同时皮肤发干, 会造成脱水, 应立即送医治疗。患有糖尿病的人,如果到了不出汗、皮肤又干燥时, 说明病情已非常严重。

       对异常出汗,不应忽视。应在送医治病时,详细描述出汗现象, 以便有效地治疗疾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本文作者:骆昌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