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 | 潮州大老爷袍上的九斤纯金线都用在哪里了?

 长光里 2020-09-03

上期讲述了绣娘们的故事用9斤黄金制成的大老爷袍现在何处,超过90%的潮州人都不知道?,今晚阿伯来给大家揭秘一下三件老爷袍怎么就花了那么多金银线,神袍身上的图案又蕴含着怎样的含义,来,戳视频告诉你。

时长 5分20 秒


与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的气质不同,在敬神上,潮州人表达得直接而热烈。潮州人把最好的木雕、最好的嵌瓷装点在神庙上,把最好的锣鼓,最好的潮乐奏给神明听,当然也包括将潮人引以为傲的刺绣技术用在“大老爷”身上那件华贵的神袍上。

89年,作为潮州唯一一家刺绣企业,接到政府部门制作老爷袍的请求之后,同意投资绣制。无论是物料还是人才,什么都要用最顶尖的,是潮绣厂当时的执行理念。一方面是出于当时舍我其谁的行业艺术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老爷”虔诚之心。

▲蔡民强,高级服装设计师。其设计研制的钉珠晚礼服风靡欧美,年产销达到60万件,被外界称为“中国钉珠大王”

时任厂长蔡民强先生,请刺绣艺术专家李春亮先生担任整个设计绣制工作的艺术总监。请前潮绣厂副厂长林智成先生负责设计稿件。

设计师们就遍访街巷、遍查史料,分别按照安济圣王、大夫人和二夫人的身份进行图案绘制。最终确定方案,用真丝贡缎为面料,每件新袍分为一百几十片绣片的配件,分发给工人绣制,再将完工的各部分绣片组合缝制成衣。

林智成先生是当时全国公认的工艺美术大师。在传统潮绣设计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一九八二年其设计的“九龙屏风” 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赛的金杯奖

三件新袍的丝绒配色同样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特别是金银线用料全部选用纯正的金银线,纯度达到96%。

八十年代末,这三件神袍总共花了三万多块的刺绣工钱(其他费用另计),用了370扎纯金线和150扎银线,每扎线13克,重量合计分别为9.62斤和3.90斤;每扎线长68米,长度合计分别为26000米和10000米。什么概念呢。牌坊街总长1948米,绕几圈自己算,阿伯数学不好。

三件神袍的图案绣法多样化,用传统的潮绣工艺,将丝绒线和金银线的各种绣法、立体垫高绣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龙头各部位都是垫高立体刺绣。先在图案上垫一层棉花,用丝线绣出初胚,然后按图案的需要勒出高低,钉出垫高立体的图案形状,这个过程要施勒针及平绣针二到三层,最后再绣上金线。接着四周围用细小的纸丁缠上丝线钉绣在周边,使图案更立体。

安济圣王袍总长178cm,肩宽75cm,每边袖长110cm,圣王袍要比两位夫人大得多,以示威武神圣。袍的前片和后片皆以正面龙为主,刺绣图案以立体垫高绣法,龙眉的材料为纯兔毛,突出眼睛有神;饱满的身躯、嘴边威武的长须、龙身大鳞片,给人以威严大气,庄严肃穆之感。

圣王袍后片是一条蛟龙跃然于海水之上,而前片的正面龙下方为龙珠火宝,龙身底下是一个龙门,龙门两边各有一条侧面腾龙。袍边海水分为三座水山(取义三山),更有五条龙头鱼身插着四翅的鳄鱼(取义五“鳄”),潮语寓意三山五岳,泛指名山宝地,取义庇佑潮州风调雨顺。三座水山中有鱼虾等多种海底吉祥生物,龙头鱼身取义鱼化龙,这就是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

两件夫人袍总长136cm,肩宽68cm,每边袖长104cm,图案一致。以正面龙为前片,后片为一条凤凰飞舞于海水之上,寓意龙凤袍。前片正面龙下方是一个龙珠火宝,龙身之下是龙门,龙门两边各有一条侧面飞凤,袍边设计的“三山五岳”和“鱼化龙”图案皆与圣王袍相呼应。

三件神袍于1989年完工并在潮绣厂保存了五年之久。青龙古庙1992年重建完成,1994年择良辰吉日请去新袍为安济圣王和二位夫人上装,1995年青龙古庙举行第一次神驾出游活动,游行线路由牌坊街华达大厦迎神驾到青龙古庙。安济圣王和二位夫人身着这三件神袍达八年之久,直至2003年才举行换新袍仪式。

在潮绣厂绣制成后放了5年,在老爷身上穿了8年,袍身早已浸透了青龙古庙的旺盛香火,连金线都被熏染的踪影难觅,李春亮带领两个助手小心翼翼地清濯修复,半个月后,神袍基本得到修缮(部分地方换了布料),重焕应有的光彩。

时代的前进发展让更好的保存这几件刺绣巨作成为可能。这三件神袍已在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物馆进行展示。如果说你对老爷袍或者潮绣感兴趣,那么机会来了。

名瑞-中国刺绣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


专注原创,独家视频

          直播时事,关注潮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