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奈良回忆 | 国宝栄山寺八角堂

 Michael430 2020-09-04


荣山寺位置图
栄山寺位于奈良县五条市东三公里处。寺中有国宝建筑八角堂,建造于奈良时代。之前曾经介绍过奈良时期的26座国宝建筑,栄山寺八角堂即是其中之一。寺院的创建时间推断在元正天皇养老三年(公元719年,唐开元七年)。去年(2019年)正是栄山寺建造1300年纪念,可惜没来得及写任何文章,今年补写一下。延伸阅读:《二十六座飞鸟奈良时期国宝建造物》
荣山寺八角堂近景
 寺院   学晶山栄山寺 
 时代   奈良时代  
 地点   奈良县五条市小岛町503 
 宗派   真言宗豊山派  
 本尊   药师如来「重要文化财」
 创建   公元719年 
 开基   藤原武智麻吕 
栄山寺的创立者是藤原武智麻吕。他的爷爷非常有名,叫做藤原镰足。藤原镰足原名中臣镰足,因参与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立下功劳,死后被赐姓藤原。他的父亲是藤原不比等,在飞鸟时代末期权倾朝野。武智麻吕作为不比等的长子,在世时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政敌“长屋王”,也就是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那个长屋王。自此在日本列岛上再也没有能够与藤原氏相抗衡的势力存在。藤原武智麻吕还有一个妹妹叫做藤原光明子,她后来嫁给了圣武天皇,成为了光明皇后。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藤原武智麻吕为悼念自己死去的父母而创建栄山寺,自己死后也葬于寺院北面不远的前山。栄山寺最早的名字就叫前山寺,平安时代以后才改为现在的名字。

荣山寺GOOGLE卫星图

补一张栄山寺的谷歌卫星图,寺院位于吉野川边,整体呈现东西走向。进入寺院后能看到颇多宝物。首先是梵钟(国宝),是平安时代的作品。高157.4cm,直径89cm,体量并不算巨大,但能够感受到一种平衡的美感。栄山寺梵钟与京都神护寺梵钟、宇治平等院梵钟一起被称为“平安三绝之钟”。

栄山寺钟亭

梵钟 平安时代

塔之堂又名“大日堂”,虽然叫这名字,堂内却没有大日如来。内部供奉弘法大师(空海)像、观音像、不动明王像。塔之堂大门紧锁,作者当时没能进入偷拍。不过在塔之堂旁边有一处容易忽略的七重石塔(重要文化财),是奈良时代的作品,十分珍贵,随便拍。

塔之堂(大日堂)室町时代
七重石塔 奈良时代

栄山寺本堂是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建筑,重建于1553年(室町时代)。堂内文物包括1431年(室町时代)造的本尊药师如来像(重要文化财)。1451年(室町时代)造的药师十二神将像(重要文化财)。现仅有六个为原物,其余为后期补做。本堂前有石灯笼(重要文化财),高243cm,造于1284年(镰仓时代)。

本堂 室町时代晚期
石灯笼 镰仓时代

栄山寺的核心建筑物是八角堂,二十六座飞鸟奈良时期国宝建筑之一,其价值无需赘述。八角堂建造时间推断在天平宝字年间(757年-765年),这个时间相当于中国唐肃宗至唐代宗的这段时间。中国目前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重建于公元782年,八角堂的年纪要比它早约二十年。寺院内的殿宇在战国时期全部烧尽,只有八角堂存留下来。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公元782年

八角堂的基本构造形式为八角圆堂,一重,本瓦葺。虽称为圆堂,但在日本圆堂一般都指八角形的殿宇。最著名的要数同样建于奈良时代的法隆寺东院梦殿。栄山寺八角堂与法隆寺梦殿都是八角形佛殿建筑,外阵均有八根八棱柱。不同之处在于荣山寺八角堂内阵柱子为四根,而法隆寺梦殿内阵柱子仍然为八根。

栄山寺八角堂平面柱网布局
法隆寺梦殿平面柱网布局

八角堂的八根外檐柱柱头卷杀圆润,栌斗直接坐于其上,阑额过柱不出头,无普拍方。整座殿堂枓栱结构并不复杂,柱头铺作向外出一跳华栱。柱头铺作之间仅用枓子蜀柱加以支撑,无补间铺作。椽子和飞子撑起了深远的出檐,很显然在这里仅出一跳的枓栱并没起到决定作用。

八角堂主体木结构
八角堂柱头铺作
八角堂飞檐
八角堂近景
八角堂底视

八角堂纵剖

中国唐代遗留下来的木建筑已经没有八角形的了,但是砖石结构的建筑中却可以寻找到八角形建筑的身影,并且有一座和栄山寺八角堂较为相似。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建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从时间上看和栄山寺八角堂比较接近,造型也有类似之处。

净藏禅师塔
净藏禅师塔近景
净藏禅师塔人字补间

净藏禅师塔为八角形仿木结构佛塔,塔身可见八根八棱柱,柱头卷杀,无普拍方,柱之间由阑额相连,使用破子棂窗。在这些特征上,两座八角形建筑基本一致。八角堂自下而上共使用三道长押,分别为地长押、腰长押、内法长押。净藏禅师塔上则出现了疑似腰长押。


八角堂三道长押结构示意图

八角堂三道长押近景示意图
净藏禅师塔腰长押示意图

长押是古建筑柱网外围对柱进行拉结的构件,在日本比较常见。由于日本地震频繁,长押能够对柱与柱进行有效联系,稳定整体建筑框架。从功能上看,长押与我们熟知的阑额有些类似,但阑额与柱之间有非常直接的榫卯关系。长押是固定在柱子外围并钉在柱子上的。净藏禅师塔的长押图像仅为推断,目前国内其它唐代砖石结构建筑上还没有看到明确可以认定为长押的东西。

日本室生寺五重塔上的长押

撇开唐代的话,国内早期木建筑中仍然有八角形建筑存世。中国仅剩的两座木结构佛塔“佛宫寺释迦塔”与“老君堂慈氏塔”均为八角形。佛宫寺释迦塔是目前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老君堂慈氏塔则是一座小巧的土木混合单层佛塔。不过,栄山寺八角堂并非佛塔,而是一座佛殿。国内目前没有这样的佛殿留存下来,我们仅能从敦煌壁画以及日本目前现存的一些八角佛殿建筑中推测中国过去同类建筑的样貌。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敦煌莫高窟老君堂慈氏塔

大概罗列下,除梦殿外,日本较为著名的八角形佛殿建筑还有兴福寺北圆堂、法隆寺西圆堂、广隆寺桂宫院、高野山木造八角圆堂纳骨殿等。

兴福寺北圆堂
法隆寺西圆堂

广隆寺桂宫院本堂

敦煌壁画中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八角形建筑(个人猜测,如有错误恳请指正)是莫高窟隋代206窟西壁维摩诘经变中的的一座八角佛堂,位于文殊菩萨身后。此画经西夏重涂色彩有所改变,但细节并未丧失。《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建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古今”。足见当时技术的进步。

莫高窟隋代206窟西壁八角殿宇

莫高窟初唐341窟北壁上出现了一座非常特殊的八角殿,也是建筑画中出现较早的一座八角殿堂。这座殿位于天宫之上,两侧有连廊,画师只表现出三个面(也有六角建筑的可能吧)。按照常规思路,这样的建筑应做攒尖顶,但是画中建筑上部却出现了一条正脊,正脊两端立一对鸱尾。

莫高窟初唐341窟北壁八角殿宇
日本加守废寺六角堂复原案

这样的建筑形式在日本加守废寺的考古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加守废寺六角堂遗址经复原后呈现出和341窟八角佛殿相似的特征。看来这种形式的建筑在唐代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莫高窟五代61窟五台山图中的八角形殿宇

五台山图八角形殿宇与院落放大图
法隆寺东院GOOGLE卫星图

莫高窟五代61窟五台山图中有一座以八角形佛殿为中心的院落。这个院落位于大佛光之寺与大法华之寺中间,并没有标注任何名称,据推测应与大法华之寺有很密切的联系。这座八角殿堂是整个院落的正殿,四周围以回廊。看来正殿也并非必须是四四方方的。再回想下,法隆寺梦殿也是法隆寺东院的正殿。我们由此将远隔万里的一幅壁画和一座佛殿联系了起来。在千年前的中国,也许大量的寺院选择八角形的佛堂作为自己的正殿。

高句丽定陵寺遗址

高句丽清岩里废寺遗址-左
高句丽土城里废寺遗址-右
南汉二陵博物馆藏南朝青瓷八角三重小塔

八角形殿、塔源于中国,后经朝鲜半岛传往日本。今天在半岛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寺院遗迹中仍然能看到八角形建筑的身影。上世纪进行的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使得数座大型八角佛塔遗迹展露在世人面前。它们包括平壤定陵寺塔、平壤清岩里废寺塔、黄海北道土城里废寺塔等。这些高句丽时期寺院从布局上呈现出一塔三金堂的态势。这中间的一塔即是让人振奋的八角形佛塔。它们规模庞大,并且早于敦煌壁画中的任何八角形建筑图像。今天我们仅能从一些南朝青瓷小塔中一窥当年宏伟伽蓝的面貌。

明治大修前的八角堂
明治大修前的八角堂
明治大修完成后的八角堂

明治时期,大量日本高古建筑都经历了解体大修,栄山寺八角堂也不例外,其解体时间大概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八角堂在解体前后,样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原屋顶为茅草顶,但经仔细的鉴定后,当时的学者认为在建筑之初屋面应布满瓦片。故今天我们看到的瓦顶为明治那次大修之后的结果。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八角堂再次大修,主要维修了天井以上的部分木构件。

八角堂内部佛造像


八角堂至今仍存放部分佛造像,内中央南向安置着阿弥陀如来像,背后有半跏地藏像,还有释伽牟尼像与梵天像。本文不继续详述。

八角堂内部佛造像与彩绘
如是云提供照片
八角堂天井彩绘
如是云提供照片

八角堂屹立千年而不倒,是佛教美术史上的奇迹。它除了建筑价值极高外,堂内木柱与天井上还残存着天平时代的彩绘,极为珍贵。经过询问得知,这些彩绘的脱落比较严重,保护作业直至现在还持续进行着。作者走访寺院时八角堂内阵并不允许进入,从外向里看,彩绘极难辨认。在2019年末闲逛东京神保町时,偶然购得一本八角堂的画册,1949年出版,画面非常脆弱。忍痛扫描了几页,供大家欣赏,作为文章的结尾。

书籍封面

木结构部分


八角堂外立面
外檐柱头铺作

外檐柱头铺作、椽子、飞子
八角堂破子棂窗
内檐西侧柱头铺作
八角堂天井及内部梁架
八角堂西北侧天井
角堂西侧梁架

彩绘部分


八角堂南侧阑额下彩绘-演奏箜篌
东北柱西南面
西北柱
西北柱上段-击鼓

西北柱东面上段-吹笙
西北柱西面上段-吹笛
东南柱西北面-不确定乐器种类
内阵西南角
内东北柱西北面上段-飞禽
东南柱西北面上部-宝相花唐草纹
天井

上期文章错误更正

飞鸟寺文管所上一篇文章《 特别篇 | 湾漳北朝壁画墓鸱尾图像 》在文章的编辑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图5缺失。本文将图5补上并致以歉意。上一篇文章链接:特别篇 | 湾漳北朝壁画墓鸱尾图像

图-5 壁画中的鸱尾图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