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三

 光明在前dkytwa 2020-09-04
 

三十三

吴醴泉是吴承恩在河下的一个朋友,平时和吴承恩也有业务上的往来,主要帮吴承恩联络写祭文寿幛的人,相当于是吴承恩的经纪人。可笑的是当吴醴泉死后,吴承恩连为他写了三篇祭文,一篇以自己的口吻写的,另两篇是收人家钱替顾客写的。

吴醴泉和吴承恩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吴醴泉的爷爷和吴承恩的夫人叶九妹的爷爷,两个淮安老乡一起在北京当过官,一起被诬下狱,蹲过同一间牢房。从这个关系上讲吴醴泉和吴承恩也算是世交了。

吴醴泉家祖上有幅珍贵的名画《二朗搜山图》,丢失了五十年,又重新找到了,兴奋之余,他喊来了好友吴承恩来一起欣赏。画面上画的是作为英雄形象出现的二朗神正带着他的猎狗和猎鹰围剿着一批妖魔鬼怪,画面上的妖魔鬼怪或被狗咬,或被鹰啄,显得无处可逃,狼狈万分的模样。看这幅画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二朗神的崇拜。而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三只眼的二朗神都是以反面人物的形象出现的。如在《西游记》中放狗咬孙悟空,在《宝莲灯》中的坏舅舅形象。(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是二朗神舅舅,从小玉帝对二朗神也不好,所以他对自己的外甥沉香不好倒正应了淮安的那句古话“外甥象舅舅(从性格到长相)”

此时,正对朝廷的一些丑恶现象看不惯的吴承恩,久久的盯着这幅画看,画面上的一些人物也就鲜活了起来,群魔妖怪也就变成了当朝的奸官污吏。二郎神自然就是代表大英雄的形象了,他越看越激动,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就这样汹涌而出:

 

我闻古圣开鴻檬,命官绝地天之通。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后来群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终南进士老钟馗,空向宫闱啖虚耗。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这首诗很不好懂,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很复杂,用的典故也很多,象什么轩辕造镜,大禹铸鼎,真宗封禅都是现代普通人根本不了解的典故。但就是这首诗被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是吴承恩一生中最杰出的一首诗,凡是吴承恩和《西游记》的研究者都回避不了它。原因在于这首写在《西游记》就要创作前的诗,集中的体现了吴承恩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愤懑,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对民情的体察,对民生的关注。实际上也就反映了稍后他创作《西游记》时的思想脉搏和政治倾向。《西游记》也就因此在政治上站住了脚,想当初“文革”时,很多如《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小说都被当作封建毒草来批判,惟独《西游记》一只独秀,靠的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闯劲和吴承恩的“人民立场”。

我们来一起细品一下这首诗。

前几句主要是描绘画面上的形象,后面的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这几句表面上是在骂宋真宗昏庸,其实吴承恩也太不含蓄,这种指着和尚骂秃驴的手法也太明显,连我们都可以轻易的看出他是在指桑骂槐,骂嘉靖帝在制造民灾,而他手下的那些贪官污吏们个个衣冠禽兽,不但不阻止还助纣为虐。不愿当君子,专门做小人,乘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是说,“象我吴承恩这样的人只能无用的在这里感叹,可惜没有机会亲自去,铲灭这些害人的东西,如果这时有个英雄人物出现的话,我一定追随着他一起努力,来把我们这个国家建设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这其中特别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真正的体现了吴承恩忧国忧民,要为百姓斩尽杀绝妖魔鬼怪的决心。

阅读了吴承恩上面文章,如果就此认定吴承恩是个反封建的斗士,是不准确的,至少是偏颇的,这些言论毕竟是纸上文章,当时又没有博客,传播的范围也很小,写出来主要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扔进大河里是一个泡都翻不起来的。他一个秀才,造反还三年不成呢。这些文章其实最能说明的问题是,吴承恩是关心时政的,遇到不满的事情要发两句牢骚的,在笔头和心头掀起一点波澜的。

吴承恩对嘉靖帝批判也批了,骂也骂了,但要说吴承恩就此想推翻嘉靖,反对君权,这未免高估了他。在文人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反对君权还要算比吴承恩小一百多岁的明末的黄宗羲。吴承恩的这些文章更象是在撒娇,向皇帝撒娇,向朝廷撒娇。就象孩子常常会向高高在上的父母表示不满一样,期望着父母在有些方面有所改进一样。同时,封建的伦理道德也鼓励读书人和臣子向皇帝提建议,哪怕被杀头也在所不惜,这也是进一个读书人和臣子的“道”。

其实吴承恩和他身边的那些封建官僚的关系相处的是非常好的。曾经在淮安任过漕运总督的唐龙,后来到北京任刑部尚书(类似于今天的公安部长),以母亲年岁大了向朝廷提出辞职回家服侍母亲的请求(这在过去是个很正当的辞职理由,可见封建社会的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在淮安的吴承恩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写信给唐龙,夸赞他在做刑部尚书期间“帮助国家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边防政策,而在公正执法上更是有口皆碑。”并大力的劝唐部长“为了国家和朝廷的利益,就暂时委屈一下自己,不要辞职了吧。”(雄风共仰安边策,文斗遥明执法光”;希望唐龙“肯为乾坤出野堂”,)当然,唐龙的辞职书已经递上去了,后面等着接班的年轻人一大摞呢,下是肯定下了,但吴承恩的话让他听着舒服。

嘉靖十七年,淮安知府孙继鲁(这是个个性比吴承恩倔强的多读书人,后来因为和皇帝意见相左,直接抵触皇帝,被下狱,在狱中,因无纸笔,遂用破碗片将所作诗赋刻题于牢房墙壁,共百余首,取名《破碗集》。其中《狱中》一首写道:“忧国忧民意自深,谏章一上泪满襟;男子至死心无愧,留取芳名照古今。”可谓是愚忠。)在淮安任职期满调任,吴承恩作为他在淮安的乡绅朋友,写《留思录》挽留他,一再强调“淮安人民舍不得你走啊,就象当年邠地的人舍不得周文王离开一样啊。” (而民之歌之,犹邠人之思古公也”。)

其实这些事例倒不是说明了吴承恩的圆滑,能和这些高级干部的和谐相处,恰恰反映了中年吴承恩外圆内方,不偏执、不狂妄的成熟个性,能搞好自己周围的环境,以一颗平和稳定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真正的大作家就应该是这样的,那些留着长发,整天和社会上大多数人搞对立,一味的追求对生命的深刻理解的,动不动就玩裸奔和割腕的作家是永远和“伟大”无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