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lyl物种说】今日--赤魟(Red stingray)

 rlyl的自然世界 2020-09-04

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

(总第894篇)

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超目:板鳃类 Elasmobranchii

目:燕目 Myliobatiformes

科:科 Dasyatidae

属:属 Dasyatis

种:赤魟 D. akajei 


▲赤魟背面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赤魟(拼音:chì hóng )

英文名:Red stingray


学名:Dasyatis akajei 
(Muller et Henle,1841)


赤魟属软骨鱼纲,下孔总目,燕魟目,魟科,魟属。是沿海一带常见鱼类,有的地方称黄鲼、黄鲂,舟山沿海渔民称黄花。此鱼体盘上、下平扁,尾部细长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蜇后引起剧烈肿痛,因此垂钓者必须特别提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列为:未予评估(NE)

赤魟腹面

栖息深度5~100米

有毒鱼类:是 

经济性:否 

科号科名:F055 Dasyatidae 

食用鱼类:是

▲赤魟头部

最大体长:2m

其他中文名:赤土魟、红鲂、牛尾鲂、黄貂鱼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台湾分布:东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东北部、澎湖、小琉球、兰屿、绿岛   

栖息环境: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泻湖、 礁沙混合区

模式种产地:日本西南海岸

▲浅水区的赤魟

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赤魟体盘菱形,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度;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2倍。 吻端较短而呈圆锥状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4,约比眼间隔大1.8-2倍。 眼颇小,稍突起;眼径几与喷水孔等大。 口小,口前吻长比口宽大2.3-2.5倍。 口底中央具显著乳突3个,两侧各另具细小乳突1个。 尾细长如鞭,尾长比体盘长大2-2.7倍;在尾刺后方的背侧面具一低的皮褶,约与吻长相等,而腹侧面则有比较明显延长的皮褶,比背面皮褶长有1倍余。 幼体完全光滑,或头后正中肩带上具一平扁棘。 成体头后至尾刺前具一列小棘疏散排列,尾上几个棘较大,平扁延长而尖利,尾刺之后没有细小棘,若有也很稀疏;肩区内外具棘2短行,眼后具小刺1小群。 体赤褐色,大者较深,体盘边缘浅淡;眼前和眼下、喷水孔上侧和后部及尾的两侧则为赤黄色。 腹面近边缘区橙黄色,中央区淡黄色。


▲赤魟腹部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

赤魟是卵胎生的鱼类,春季交配,秋季产卵,每产7、8个,最多可一次生10尾小魟,母鱼有护仔现象。母鱼在交配后,可将异性精液在体内储藏数年之久,并在需要的时候才“自我受孕”。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因此种群数量不详。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赤魟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南部、中国沿海至泰国。香港主要分布于西部近珠江河口至大屿山以南海域,在南至东部各内湾亦有栖息。台湾分布于周缘各海域。

物种故事 Story Of The Species

赤魟(Dasyatis akajei),是在1841年,由德国鱼类学家及生理学教授米勒(Johannes Peter Müller,1801-1858)与德国医生、病理学家及解剖学家亨勒(Friedrich Gustav Jakob Henle,1809-1885),在横嘴属的系统描述(Systematische Beschreibung der Plagiostomen)中,根据採自日本西南沿海的个体,以赤三角魟(Trygon akajei)之学名首次被记载。赤魟学名的由源,属名「Dasyatis」是希腊语「dasys」的拉丁语「dasy」及希腊语「atis = batis」的拉丁语「batis」的併合,意思是「多毛」的「鳐」,而种名「akajei」则是日语「赤(あか,发音:aka)」及「鲼/鳐(えい,发音:ei)」的拉丁语化名。

中国赤魟的最早文献,见于1881年法国鱼类学家索瓦热(Henri Émile Sauvage,1842-1917),巴黎学者会学报(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philomathique de Paris)第7系列第5期上的报告「有关汕头鱼类的採集品(Sur une collection de poissons de Swatow (S. China).)」中,採自汕头,以Trygon akajei的学名记载的为首个记录。

香港有关赤魟的最早记录,见于著者1990年代于香港西部海域考察纪绿。魟属(Dasyatis),是在1810年,由美国著名博物学家拉菲内斯克─施马尔茨(Constantine Samuel Rafinesque-Schmaltz,1783-1840),在「西西里岛的一些新属及新种动植物的特徵(Caratteri di alcuni nuovi generi e nuove specie di animali e piante della Sicilia)」中,以同著中发表的「魟(Dasyatis ujo = D. pastinaca;蓝纹魟)」作模式种(type species)而建立。本种的先定同物异名(senior synonym)为Dasyatis akajei、Trygon akajei,暂无次定同物异名(junior synonym)。

▲赤魟的生活环境其一

文化资料 Cultural Information

赤魟现在产量不多,在内陆见于沿岸浅海及河口,分布华东至华南沿岸,是常见廉价经济鱼类之一。香港及广东与各近缘种混称作「鯆鱼」或「魔鬼鱼」。汉方入药,《本草纲目》【海鹞鱼】: 「肉甘咸平无毒……男子白浊膏淋……」。性格温顺,常单独游动,平日缓慢匍匐滑爬水底,多数在黄昏至夜间活动,怯羞易受惊,游速可快,主要摄食水底生物,由于体形较大,游动范围广濶,若非幼鱼及未成鱼,否则不适在家中水族箱饲养。野外观察宜于夏秋季,在潮退时沿岸浅海内湾及河口红树林等可见鱼影,由于尾部长有毒刺,虽然绝不会主动攻击,入门观察者也不宜太接近,若以手尝试按紧或踏上,赤魟就会借力将尾反向倒刺,必须小心。

▲赤魟游泳

生态档案 Ecological File

赤魟属华南沿岸水域的野生物种,为沿岸海域至河口咸淡水鱼类,成鱼最大者达约2米。在香港的鱼类相生态组成中,属沿岸及河口的底层鱼类,主要以满布于头部表皮的电感受器捕食各类底栖动物,除此还摄食各类大小生物的遗骸,在海床及河床担任清理腐肉的重要功能。因也属广盐性(euryhaline),不但能进入河口咸淡水及下游潮水上限水域,在广西属珠江西江支流的左江上游也有分布,国内现己被列入二级保护动物。

本港沿岸浅海内湾及河口均有栖息。在珠江河口孵出的幼鱼在香港西部沿海发育,昔日深圳河口亦是重要育幼场,仍谨希望香港可多作努力,做好各类水环境的恢复工作。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