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爬行迷】龟类究竟好不好养?我们该不该养野生龟呢?

 rlyl的自然世界 2020-09-04

龟在地球存活了2.28亿年,由于认识不足,我国境内所有土著龟鳖均濒临灭绝,有些种类甚至已经变成“僵尸物种”,保护野生龟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龟往往被很多人视为卑微之物,为一些人所忌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摆脱世俗的偏见,开始把龟做为宠物来饲养(从古代到宋代的数千年中,人们崇拜龟,把龟视为逢凶化吉,赈灾辟邪的神灵;中华民族的图腾,并把龟与龙、凤、麒麟并称为“四灵”),他们是一个视龟为仁者的群体,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多年来一直在野生动物救护站从事世界各地龟鳖的救护、驯养和繁育工作。

随着我国养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众多爱好者中,有的人家中“龟丁兴旺”,有的人家中则“全龟覆没”。很多人肯定会问:“龟究竟好不好养?”

就本人多年对龟进行救护、驯养、繁育工作的经历而言:

“龟是地球上的长寿公民,似乎是一种很容易饲养的动物。实际情况则恰恰相反,原本强健的龟却变成很娇气,这是由于食物、水质、空气、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错误的饲养环境布置和驯养方法所导致的。

有的不自觉的爱好者缺乏保护意识,一味的追求野生龟,不能否认野生龟品相的确优于外塘和温室由人工培育出的龟,野生龟的皮肤和甲壳上会有一些野外受伤留下的疤痕,更有沧桑感,从内到外透露者一股浓重的野性美。其实,野生龟在没有专业技术做指导,丰富经验做支持的情况下是很难被驯化的。相反,人工繁育的龟能在短期内适应新环境,更适合最为宠物,拒绝选购野生龟也是保护它们的一种善举。”

从古至今一直以来人们把龟视为长寿的象征,但我国人工训养环境下活过20年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多数5年以内,甚至有的几天便上“天堂”了,主要存在以下四点原因:

🐢一.部分爱好者不了解所养龟种的生活习性,造成错误的训养方法;

🐢二.训养环境布置不合理,空间狭小,温度、湿度、水质变化剧烈;

🐢三.龟胆小怕人,生病很难发现,被发现者多数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加之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兽医及医院极少,龟一旦生病,爱好者便不知到何处就诊,更无法对症治疗,结果导致治愈率大大降低;

🐢四.部分人缺乏责任心,目的不明确,盲目养龟,如:有的只是因为龟可爱、温顺而训养;有的仅仅是为逗孩子玩;有的倒买倒卖仅仅是为了赚钱,并不关注龟的健康状况;还有把小龟养大后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甚至有的人这样认为:“这玩意儿好养、禁活、给点水半年不管都死不了”。

可想而知,上述这些人的龟受到长此以往的“精心照料”,命运往往是:精神紧张→食欲废绝→体制虚弱→病魔缠身→内脏受损→器官衰竭→痛苦挣扎→走向死亡。

龟种类繁多,除极端环境外,几乎遍布全球,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安静的环境、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充足的阳光、清洁的水源、适宜的食物及较大的生存空间,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健康成长。

总结了一点点经验,希望能对龟鳖地救护、驯养、繁育方面有所帮助,仅限个人经验,如有不妥请龟友、专家们多多批评,指正。

如果想养好一只龟,必须先了解龟种所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水质和土壤的酸碱度、季节差异和生活习性等因素。另外,科学训养非常重要。

下面简单谈谈龟鳖驯养中四点基础知识:

🐢一.学习相关知识

必须通过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了解所训养龟鳖的生活习性

▲错误的混养要不得

🐢二.环境布置

饲养空间必须宽敞,通风良好,环境按照龟鳖的生活习性布置。顶部要安装UVA灯、UVB灯、夜灯和陶瓷放热气等;外置一个电子控温仪等设备;内部设置两个以上的温、湿度计;底部铺垫物尽量模仿原生环境,铺垫物要定期全部更换或彻底消毒;给龟提供一个遮蔽物;有条件种植一些无毒花草,可以吸附土壤和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增加环境湿度,做到仿自然的生态环境,为成功训养打下基础。

🐢三.水质和食物

如果你所处的地区水质污染较严重(例如:北京城、近郊区),最好用暴晒2~3天后的水(主要为沉淀和除氯气),将PH值控制在6.5左右。目前,发现的龟种多达14科330种,素食、肉食和杂食的种类均有,甚至食性特化,例如:马来龟几乎只捕食软体动物。根据龟的种类,切忌单一投喂食物,要多种食物搭配,每周都要往食物中加2~3次爬行动物专用营养添加剂和钙粉,以保证龟各方面营养均衡,保持健康体质,将发病率降至最低。要总结、研究如何让龟不得病,而不是如何给龟治病

🐢四.冬眠

生活在温带的龟鳖虽有冬眠习性,但为保证成活率同样要加温饲养,正常管理。如果驯养的龟是产自温带,并是准备做繁殖的亲龟,夏、秋两季要加强营养和投喂量,储存足够的脂肪,在冬季根据龟的种类,控制好龟舍内的温、湿度让其正常冬眠,冬眠是龟性腺发育的重要阶段,龟冬眠质量越高,性腺发育越成熟和强健。对于生活在热带的龟冬天必须加温饲养,正常管理,因为它们没有冬眠习性,如果强行冬眠,最终会以龟死亡的“悲剧”收场。

龟在中生代曾与恐龙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由于恐龙不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生存法则最终灭绝。龟却一直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超强的适应能力,不仅熬过了6500万年前那场翻天覆地的劫难,还顶住了哺乳动物繁盛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又历经了多次不同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没有被淘汰,继续顽强的生息繁衍至今,这不得不说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龟不同于其它被人类长期驯化的猫、狗、金鱼等动物,能完全适应人工饲养环境。我们必须遵循它们历经了2亿多年之久形成的生活习性,布置适宜的生活环境,为日后的训养它们打下根基,慢慢使龟完全适应人工训养环境,在人造环境下繁殖后代,这对拯救一些濒危龟鳖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如果能大量人工繁殖它们,满足人们日常之需,还能达到保护和研究野生龟鳖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训养环境布置合理,方法得当,完全能让它们健康成长。反之,它们则只能在痛苦中挣扎,一步步走向“天堂”。

由于人类多年对龟类的过度捕猎和对栖息地的破坏,以海南省为例:非自然保护区的龟类已经极度稀少,几乎绝迹。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我国龟鳖目动物已从2003年的18种增加到目前的33种(小鳖、砂鳖、大头乌龟均为我国特有种,但国外学者对它们的有效性产生质疑,被认为是同种异名或变异个体,同样岌岌可危),其中受附录Ⅰ保护的5种,附录Ⅱ保护的18种,附录Ⅲ保护的10种;中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16种为濒危;4种为易危;1种为近危;9种为极危;6种为未予评估。20世纪50~70年代在湿地、河流、湖边常见的乌龟已成为濒危动物;昔日做为经济动物的中华鳖变成了易危动物。

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我国通过科研人员和养殖企业的合作,并借鉴台湾的训养经验,龟鳖养殖技术不断完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龟鳖养殖种类已达123种,其中中国原产的中华鳖、山瑞鳖、乌龟、中华花龟、黄喉拟水龟、三线闭壳龟、黄缘闭壳龟已建立了稳定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不在依赖捕捉野生种群,也可以完全满足人们的日常之需。

但所有原生龟鳖的野生种群依然濒危,中国做为国际龟鳖多样性保护的“重中之重”,野生原生龟鳖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并制定恢复其种群数量的计划做为科研项目,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我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应经责任和义务,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

养龟没有什么不对,购买人工繁育的龟,它们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并且不会带有任何疾病和寄生虫。我在工作中曾经救护过很多罚没的野生龟,发现它们不仅胆小畏人,并且难以短期内适应新环境,长期拒食;有的甚至直接撞死在笼舍中;野生龟的运输环境脏乱差,有非常多的个体死在途中,活下来的多数也感染了疾病,并伴随各种并发症,大部分已经积重难返;即使健康的野生龟在经验不足的爱好者手中暴毙的也是屡见不鲜

野生龟会从野外携带蜱虫、螨虫、跳蚤、蚂蝗、蛔虫、绦虫、蛲虫、盾腹吸虫、血簇虫、锥体虫、吊钟虫、隐孢球虫、线虫、棘头虫等多种寄生虫及虫卵,体表和粪便含有大量沙门氏菌,存在多种未被科研人员了解和认识的病原体。还有一个存疑的科学研究表明:野生龟是SARS冠状病毒携带者。对于食用野生龟的人我表示很无语和愤慨。

最后,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应该选择选择人工龟,还是野生龟做为我们的宠物呢?”

rlyl


小动物是一条生命,要养就必须是喜欢再去养,而不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养,这是最基本的。喜欢一朵花会掐她下来,但爱一朵花则是会给她浇水的

Author:爬行迷

Editor:rlyl

 更多文章看这里查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