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道德经》,比古老的《黄帝金人铭》,更有实用性

 心慧文化 2020-09-04

作者:张松法

有人说,老子的《道德经》来源于古老的《黄帝金人铭》,因为《道德经》中有几句话,是跟《黄帝金人铭》上的语句差不多的,而《黄帝金人铭》比老子的《道德经》更早,于是就断定老子的思想就出自《黄帝金人铭》。

在中国的古书中,如同《黄帝金人铭》这样托名黄帝的书籍还是比较多的,最有名的当属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另外还有《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针灸甲乙经》、《黄帝阴符经》,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黄帝四经》,而《道藏》中托名黄帝的道家经书就更多了。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就喜欢把中国传统文化一杆子打死,以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为快事,对老子、孔子也直呼其为“李耳”、“孔老二”,甚至还有谩骂,对于托名黄帝的书籍更是直接斥之为伪书而完全否定其价值。

但不可否认的是,《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这三本书至今仍是中医学的经典,其地位无可撼动。对《黄帝阴符经》的学术尽管还有争议,但其对道家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黄帝四经》这本书就更值得研究了,因为这本书上的有些语句,多次出现在商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如果再从行文的连贯性来看,也有可能是商周青铜器引用了《黄帝四经》中的语句,如果再从春秋、战国、两汉期间写成的各类书籍来看,引用过《黄帝四经》的书籍至少有十几本,引用的语句至少有一百条以上,可见这本书在当时是颇有影响力的。


所以,对于《黄帝金人铭》来说,就算是托名的作品,也不能就此而否定其价值。

关于《黄帝金人铭》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说苑》和《孔子家语》这两本书上,内容大同小异,而以《说苑》的记载较为完整。

《说苑》是西汉刘向所写的杂史兼小说集,根据《说苑·敬慎篇》: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左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以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这是《说苑》版的铭文,如果以《孔子家语》版与之对照,则可以看出《孔子家语》版铭文的修改痕迹还是非常明显的,以至于不少学者认为,其极有可能是抄自《说苑》,并在抄录过程中给予了修正润色。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刘向在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以光禄大夫的职务,奉成帝诏书校对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得以遍览皇家藏书。所以,刘向所写的《说苑》,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

在1973年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的一批先秦竹简中,有一本《儒家者言》的书上,就有许多内容跟《说苑》是相同的,这就足以说明《说苑》所记载的《黄帝金人铭》是真实可信的。

《黄帝金人铭》的意思还是很简单的,意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说话要慎重,不要多讲话,不要多生事,否则会招祸。平时就要谨慎,不要以为多言多事没有什么伤害,其实伤害是很厉害的,因为小小的苗头,终会酿成大祸。若不能慎之,就是埋下祸根。祸从口出,争强好胜更会招来灾祸。盗贼会嫉妒主人的财富,普通人会嫉妒君王的显贵。所以,君子对普通人也会谦逊,若能谦逊做人,就不会有人与之相争。别人都喜欢显示自己,而我独坚守谦逊,虽然我懂的比别人多,也不跟别人一较长短。若能这样,即使我身处高位,别人也不会来害我。江河比溪谷更大,是因为江河能够谦卑。能做到上述的谦逊卑下,就是个善人,而老天爷是不论亲疏,只保佑善人的。


总的来说,《黄帝金人铭》就是提倡少说话、不生事、不争强好胜,再概括一下说,就是做人要谦卑。

很显然,《黄帝金人铭》是把少说话、不生事、不争强好胜,当成了实际生活中的方法,强调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就要谦逊卑下。

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只用一个方法,就想一招鲜吃遍天是不可能的,最美味的菜肴,也会有人不喜欢,毕竟众口难调嘛。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一个方法,对有些人有用,对另一些人可能就没用,甚至还会被歹人钻了空子。就拿少生事这个方法来说,在平安无事的时候当然不要去生事,但当看到有人做坏事的时候,你也会少说话不生事吗?至少我相信你不会,我相信你肯定会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所以,仅凭少说话、不生事、不争强好胜、谦逊卑下这几点,就指望在现实社会中有所成就,真的是不可能的。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可以翻遍《道德经》五千多字,就能发现原来老子所说的上德若谷、知足、生而不有、大国以下小国、柔弱、不争等等,并不是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样,老子是要我们通过上德若谷、柔弱不争等修养,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而无我的境界就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自动想出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来应对一切。

对于应对种种事情所采用的方法,老子认为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该不说话就不说话,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谦卑时就谦卑,该争强时就争强。

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孔子对老子的这一番赞叹,就很清楚的说明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老子列传》: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由此可见,在孔子眼里,老子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的,就好比水无常形一样,不像《黄帝金人铭》一味的提倡少说话、少生事、谦逊卑下,如果把一个人的言行固定在少说话、少生事、谦逊卑下这些方面,那歹人就可以找他的空子来对付他了,就像鸟能飞可以用矰,鱼能游可以用纶,兽能走可以用罔。


而老子就像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连孔子都不能确定老子会用什么方法,也就根本没有办法能把老子怎么样了。

如果我们也能像老子一样,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该怎么做就这么做,这对于我们来说,该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