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南京,吃一趟,看一遭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9-04

厚重的六朝古都气息包围着南京这座城市,这也是大部分人对南京的第一印象。

有人说,南京是极具历史感的城市,金陵、建康、应天,都是他的“曾用名”;

图源:@光影剑客N

有人说,南京少了点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多了丝直率飒爽;

图源:@光影剑客N

有人说,南京是吃货的天堂,烤鸭盐水鸭、汤包皮肚面、甜滋滋的糕团小点……


古往今来,有人望着连绵的山峰和起伏的江潮,留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图源:@光影剑客N

有人拾阶而上,眺望吴越,在月下沉吟,可惜却“古来相接眼中稀”,令人长忆不已。

图源:@光影剑客N

走在南京的路上,如今还可以看到斑驳的古都痕迹,一砖一瓦都流淌着光阴的故事。

香火鼎盛的古寺巍峨庄严,推开沉重的寺门,耳边似乎响起僧人的低吟与木鱼的敲打声。


经过阵雨洗礼的瓦片被阳光扫过,发出闪烁的光芒,空气的味道也变得清甜。

图源:@光影剑客N

这里有厚重的历史加持的独特风景,也有熙熙攘攘的八方来客,等你来体味南京这座城市。



信步登上阅江楼,能够重现诗中之景:

“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

图源:@光影剑客N

阅江楼的大美之处在于,不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只能慨叹相机无法抓住眼中它典雅的古香韵味。

登高向下眺望,滚滚长江水自南向北奔涌而来,又自西向东向着茫茫天际滔滔而去。

图源:@光影剑客N

从阅江楼的南面看过去,紫峰、德基、电视塔...这座城市的繁华早早地进入了阅江楼的眼界。

图源:@光影剑客N

属实是“若天霁登峰,使神驰四极,无所不览,金陵故迹,一目盈怀,无有掩者。”


历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老门东则再现了传统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的风貌。

图源:@光影剑客N

黑铜色的瓦片铺满房顶,灰白的牌坊,雕刻着白象与花纹,尽显六朝之繁华。

春天拍蔷薇花,夏天拍凌霄花,老门东的一年到头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图源:@光影剑客N

古色古香的壁灯,花朵与生俱来的浪漫色彩和老门东青砖灰瓦的墙壁相映成趣,别具一番风味。

图源:@光影剑客N

“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也怪不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儿的老南京人说:「老城南,才是最南京的地方」。

图源:@光影剑客N

如果你来南京,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眼六朝博物馆。


那是一座直接建在六朝遗迹上的博物馆,能够清晰直接地传达给你南京城的千年历史。

博物馆的大厅十分简洁,贝氏月亮门的设计将楼梯点缀的恰到好处,写着六朝名称的飘带垂挂下来,像是回到了旌旗飘摇的战场。


二楼的展厅布景区别于其他的博物馆,很少有墙体,而是运用翠竹、纱幔、屏风等景观元素作为分隔空间的载体。


过道旁以白布为纸,竹子倒影为画,简单的道具组成了颇具艺术感的内涵。


多个朝代、多种姿态的文物被保留在六朝博物馆中,等待来南京的你前去探寻。



南京是一座只来吃一天就走,都值得的城市。

大名鼎鼎的南京大牌档,在其他店铺都打烊了以后,还依然收容着不甘寂寞的灵魂。

图源:南京零距离

在“夜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夜市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都可能藏着人间美味。 


而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也在吃饭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干的稀的甜的咸的辣的素的荤的,南北融合,新旧碰撞,塑造出南京如今极富特色的美食江湖。


除了众所周知的鸭子汤包小馄饨,南京人从不掩饰对皮肚面的热爱。

一勺浓郁的高汤,一把细细的面条,混合着金黄的皮肚、鲜嫩的猪肝、细长的肉丝一起在大铁锅里烹煮,发出让南京人此生难忘的香气。


要说皮肚面的点睛之笔,那肯定是红亮亮的辣油了,面馆里总能听到那句地道南京话,“辣油多搁der”。


南方人喜甜,南京传统甜品糖芋苗,伴随了南京人的童年时代。


桂花糖浆煮过后加入菱角粉和藕粉的汤汁浓稠滑嫩,小芋头块细密绵软,带着一点桂花清香。


回家的路上再顺便捎上一盒糕团点心,甜而不腻,一口满足甜食胃!

无论你的早餐选择了宠幸哪家鸭血粉丝汤,大多数南京人多半会搭上一块或圆或方的烧饼。



鸭油的、葱油的、肉馅的、芝麻馅的……烧饼对南京人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存在。


金灿灿的烧饼烘烤起酥之后,表面一层青葱也十分焦脆,撕开后的烧饼内部,层次分明,还有韧劲。


无论你嗜甜还是喜辣,南京这片美食江湖,时刻接招。


生活在南京,或者还未来过南京,都等你把南京吃遍走遍,来好好体会这座城。

✍️ 编辑 / 一只小羊
📝素材来源 / 网络
📷 图源 / 见文中图源以及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