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302号 时间:周一闭馆,其余时间9:00--18:00(17:00停止售票) 门票:门票30元 行走时间:2021.2 行走方式:地铁2号线大行宫 这里用质朴木框架加上斗拱的建筑构建了犹如古代门阙一般的场景布局。中间的四个字“六朝风采”告知了我们这里的主题。 通过文字介绍和平面示意图知道二层展厅的布局就好似古代六朝女子化妆用的奁盒元素,大大小小的即独立又有联系的空间里分别展示了六朝的瓷器里的艺术,线条里的艺术和雕像里的艺术。 前言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在这个展厅中我们即将看到的精彩。 文字介绍第一单元:瓷器里的艺术 文字介绍了青瓷的诞生 “六朝风采”展出南京地区发现的六朝精品文物,用文物来诠释六朝人的美学观。 用木隔断分割空间,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感。 小展厅内展出了各种精品瓷器。 各种形状大小的青瓷盘口壶 各种形状大小的青瓷瓶和香炉 所有去往展品的路上都用竹影围成道路,加上昏黄色的幽静灯光,竹影缭绕,透过幕布展现的竹叶摇曳婆娑,耳边似乎还能传来竹林里竹叶的沙响,自有风情和韵味。 青瓷香薰 青瓷扁壶 大大的橱窗中展出了各种青瓷鸡首壶。 鸡首壶也称鸡头壶、天鸡壶,一般指壶身一侧贴有鸡首,另一侧带有把手的盘口壶,是六朝青瓷中的典型器型。这种器型的出现,为唐宋执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栖霞灵山出土的青瓷鸡首壶 青瓷狮形插器 青瓷马 馆藏青瓷虎子 青瓷莲花壶 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青瓷莲花尊,是南朝青瓷中的精品,堪称“青瓷之王”,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它1972年出土于东郊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青瓷质花尊,喇叭形敞口,高脖,圆腹,圈足,尊盖形似僧帽。装饰繁缛华丽,以莲花为主要装饰图案,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划等工艺手法,将莲花纹恰当地装饰在每个部位。莲瓣纹是南北朝瓷器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青瓷莲花尊通体莲花渗透着浓厚的佛教色彩。 这是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吴墓出土的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魂瓶又称“堆塑瓶”,“谷仓瓶”,是一种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专为陪葬烧制的明器。瓶子装饰内容十分丰富,成型工艺极为复杂。青瓷瓶肩部以上堆塑各种人物、飞鸟、楼阙、亭台,错落有致,姿态万千。腹部贴有简单的模印装饰。上繁下简的独特造型,体现了细节与整体的完美结合。这种集多种题材于一体的装饰风格与当时人们祈求灵魂升天的观念密切相关。 下关狮子山出土的西晋时期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 江宁上坊出土的三国时期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 青瓷以典雅的青色为时尚,但也是有色彩的变化的。 青瓷的色彩变幻 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点彩工艺。点彩是青瓷上以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 各种色彩的青瓷点彩器盖文物 用文字介绍了釉下彩是一种绘画的线条美 这个宝物是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出土的三国时期的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瓶子束颈,圆鼓腹,平底。圆弧形盖,盖钮作回首鸟形。瓷胎白中带灰,表面施青黄色釉。瓶上有排列整齐,间隔有序的羽人、仙草、比翼鸟、佛像等多种神异奇特的艺术形象,均以褐彩勾勒,釉下彩画和贴塑浑然一体。胎上通体绘有流畅的褐彩纹饰,气韵生动,是我国迄今所见以绘画技术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这件宝物是1983年出土的,精湛的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以前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 展厅曲折迂回、流觞曲水、景致丛生!展厅内几乎没有实墙,而是用竹子、木栏等置景进行隔断,再运用光影效果,使得馆内视觉通透、移步换景,置身其中,整个人的身心也在清雅静谧的氛围中得到了放松。 每一件展品都运用光影衬托,竹林围绕,灯光下的石柱也体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 竹叶光影摇曳,曲水流觞间有书法作品《兰亭序》,摆放的长方形矮座椅则是根据东晋墓葬内出土的陶榻设计制作。"兰亭雅集"的意境中一只石麒麟卧守在那里。 看完了瓷器,现在是“塑像”主题。 东晋时期的陶女俑 书法板块介绍了六朝时期的书法之美 石刻,书法的艺术之美 篆刻文章之美 人物纹砖
错版竹林七贤拼镶砖画 重量级的六朝文物——灵山南朝墓石门。石门柱的正面阴刻神兽及花草纹,内侧面阴刻花草纹与武士像。这是至今发掘的六朝墓葬中唯一保存有纹饰的石门。精美的墓壁展现了六朝的绘画与雕塑艺术。 墓室的后壁形状特殊,上部两侧向外突出,中部用画像砖及花纹砖砌成突出的成塔形的结构,中间则是一座楼阁。 展厅设计凸显园林风貌,通过竹,梅的布景让空间凸显优雅气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