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包中的陷阱你踩了吗?

 逐梦经典 2020-09-05

原标题:分包中的陷阱你踩了吗?
  来源:第十三届科学仪器原创大赛
  作者:仪器社区 检测老菜鸟

前几天在环境群里遇到一种群友在讨论分包的问题,分包中还是有很多陷阱的,需要特别注意。这一张图是根据讨论画出来比较适合理解的,如图所示:

有几个问题:

什么是分包和转包?

什么是二次分包?

分包管理程序应该怎么规范化?如何建立和保持?

我们先看前两个问题:

分包:检验检测机构A从甲方拿到检验检测项目后,因不可预见的原因不能承担全部检测项目,而分包给有资质且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测机构B或者C,或者B和C。

二次分包:检验检测机构B从分包方处A拿到检验检测项目,将其中部分分包给其他检验检测机构C。

转包:检验检测机构A从甲方处拿到检验检测项目,然后将其全部转给检验检测机构B。

由上述几条可得,图一不允许,图二是允许的,当然前提是分包方必须有资质,分包必须取得客户同意。

另外还有一条叫非法分包,除了违反上面两个必须条件的分包,非法分包还有两种,一种是检测主体分包,检验检测机构不应将检测主体分包出去。意思是分包的检测项目虽然表面上没有比例限制,但不应该超过50%,超过了就叫主体分包,具体参考工程分包的相关法律条例。

一种是法律或技术文件禁止的分包,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比如环评验收中的一些项目,参考环保局相关文件。

分包方的管理

我们接下来谈一谈对分包方的管理。

对于检测机构A来说,项目分包出去了,对于样品、数据、质控的管理力度明显没有自己实验室的强。有些公司甚至没有拿到分包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和资质能力附表,附表中有否包含分包的项目,这就是欠缺对分包方的管理,缺少对分包方资质能力的评价。

然后是对于分包方的检测质量的监督和验证,这个是个难点。对于分包,不可能每个项目都要求做盲样之类的,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仍然是查能力,分包方进行检测项目的人员的授权书,使用的大型仪器的证明(实际照片、发票或者台帐、实地考察),关键试剂尤其是不方便购买的试剂的相关证明。

第二要求分包方在某些项目中加入质控手段,无论是空白,平行还是回收,必要的时候要求原始记录和质控记录的留存。

第三要求分包方提供实际检测时部分项目的前处理或者上机照片或者实地考察。

总之,要先确定分包方对于分包项目中人机料法环的能力,然后确定分包方的检测过程是否合理合规。

最后提醒大家,分包有风险,分包需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