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12期】一类特殊数列求和

 加倍数学 2020-09-05

滴水穿石,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在于坚持!

一类特殊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前面我们谈过一些规律性比较强的数列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适合对应的数列,只要其特点鲜明,就可以采用相应求和方法.实际中,为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列求和这一考点也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中出现了下面这道题:

     这是典型的递推数列问题,不能通过求通项来实现数列求和,题目中的系数变化为解题增加了难度,达到了压轴题的目的. 有些学生利用研究数列的基本方法,用特殊值逐步带入进行求和,最终求出答案,但是费时耗力,得不偿失.不过在利用特殊值的过程中如果能发现规律,将归纳推理用到了实处,必将使得解题效率提升.

这一结果的出现给了我们鼓励,但是其规律仍然不是很明显,此时我们可以继续特殊值验证,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寻更一般的规律,显然我们采用后一方法.

如果没有前面的分析,后面的答案就显得太突兀.一般情况下,答案比较简洁,对于答案背后的推理要自行弥补,同时也体现了解题过程中答案步骤的关键性.上面这道试题的出现,引起了一阵学习模仿,在昨天的检测中出现了下面两道题.

注意本题中的符号出现的位置.这里符号只是简单的影响到结果,对于求和中的项的符号并没有干扰,因此本题求解时只是找到相对应项进行求和即可.

这道题前面目是前面高考试题的变形,本质一样,不同的是变换了结果.当然这里的解法也可以起到对前面的补充说明.
至此,可以看到在递推关系中符号变化时,要注意符号变化的是项还是结果,类比例1和例2即可,将二者解法对比,不难发现解题时要特别留意项的符号变化,尽可能的由特殊到一般,先找规律后证明,然后在求和.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只为抛砖引玉,让我们的学习更高效!由于才疏学浅,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此外,公众号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得他用!

     【经典重现】

【第335期】等比数列一点通
【第384期】递推数列的冰山一角
【第387期】模型识别——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性质的应用
【第388期】等差数列求和中的最值问题
【第389期】重视通法,关注技巧——再谈数列求和
【第391期】等比数列运算中的几个小技巧
【第395期】数列求和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