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秦国地位的商鞅, 为何被秦惠王车裂而百姓不怜? 一个原因

 人众众人 2020-09-05

商鞅,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卫鞅原本任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座病重时向魏惠王举荐卫鞅为国相,但魏惠王并没有采纳。后卫鞅逃至秦国,得秦孝公重用,全力支持卫鞅变法,企图变法图强,改变秦国此时弱势的地位。

关于商鞅变法的几个方面,其一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给组织了起来。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十家都受到牵连,这就叫做连坐。由此可见秦法到底有多严峻 百姓心中肯定是颇有微词的,但却不得不遵守。其二,废井田制,废分封,这种法律的实行,实在大大有利于农民,但却令土地贵族不高兴了,但在秦孝公的极力推动之下,贵族们也只能就着苦水往下咽。


我们都知道徙木立信的故事,这是商鞅为了在百姓里建立诚信,信服自己。而在秦法的实行过程中,为了确立秦法的威严,在太子嬴稷犯事之后,考虑到他年幼,而对他的老师进行了处罚,割了鼻子。而商鞅为了秦法的实施,杀鸡儆猴,极力决定处罚太子。这对以前"邢不上大夫"的传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也对秦律的奠定了威严。此外,当时孟白两大家族,私斗触犯了秦法,商鞅依秦法决然斩首了三百余人,可以说商鞅变法也是经过尸山血海的。


而在秦孝公死后,太子嬴稷继位,公子虔为首的贵族告发商鞅造反,商鞅得得到消息逃离并组织了兵力反抗,但最终被杀害,并处以车裂之邢。

商鞅变法得罪了贵族,对百姓也有利有弊,秦法过于严厉,稍有不慎可能人头落地,但长期来讲,秦人适应了秦法,自然也会遵纪守法了。何况商鞅还落下了造反的罪名,这对任何一个秦人都是不可原谅的。因此百姓不怜是情有可原的,但后世的我们看来秦国百姓如何"不识时务",仅仅所处的时空不同罢了。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这是对商君最好的描述,他一生为了秦法,为了证明以法治国才是最正确的碌碌一生。他虽身死,法可永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