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刊速览 | 2020年第8期内容预览(附全文目录)

 369蓝田书院 2020-09-05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肺痹疫”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证论治

张锦峰,段淑琴,梁瑞敏

梁瑞敏主任医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气候及患者体质虚弱有关,致病因素为湿热疫毒,主要病机为疫毒蕴结、气机失常。病变损伤中心在肺,可影响脾胃,重症患者常多脏受损。治疗以祛毒、保肺、护脾胃为关键,以升降散为基础方临证加减治疗。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中药联合免疫球蛋白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型1例临床报道

张小飞,张彩萍,王耀勇

该研究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型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胸部CT显示肺部阴影明显吸收,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隔离后出院,疗效良好。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自拟宣透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4则

刘姗,鲁奇亮,黄慧,孟小勤,彭霞

田和炳主任中医师在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重视病证结合,抓住疠犯膜原、气机壅塞的病机总纲,将“宣畅气机,透解疠毒”贯穿于治疗全程,并自拟宣透汤,以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较好疗效。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学术探讨

小建中汤联合四逆散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理论探析

李建国,王茹茹,席岚岚

该文结合小建中汤、四逆散的作用机制,认为顽固性便秘与肝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小建中汤联合四逆散具有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之功,可有效治疗肝郁脾虚型顽固性便秘。

名医传承

李鲤治疗眩晕临床经验

常学辉,李元正,姬文摇

李鲤教授认为,眩晕多由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病性多虚中夹实,以虚者居多,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李鲤教授治疗眩晕时常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风动、清阳不升、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上犯清窍证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郑亮运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治疗口疮临床经验

沈雨妍,郑亮

郑亮教授认为口疮发病本质为内有积热,病变部位涉及心、脾、胃,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多见反复发作而难以根治。该文介绍郑亮教授运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治疗口疮临床经验。

高怀林运用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冯帅东,高怀林

根据络病理论,高怀林教授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分为虚、瘀两大类,因虚而致络脉失荣,因瘀而致络脉通行不畅;治疗遵循“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分别给予虚以补之、瘀邪除之的治疗大法。该思路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

康志媛运用归肾丸治疗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经验

张晓宇,康志媛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窦卵泡数(AFC)显著减少,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影响月经及生育功能,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后期、闭经等。归肾丸有滋先天、补后天、补肝肾、养血益精的功效。该文总结了康志媛教授运用归肾丸治疗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经验。

特色疗法

郑魁山针刺风池穴的手法操作及临床应用配伍特点浅析

郑嘉太,胥莹,刘阳阳,郭永明,陈波

该文介绍郑魁山教授针刺风池穴的手法操作及临床应用配伍特点,其对风池穴的运用强调双手配合,重视补泻手法,选穴精简,效强力专。

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疗阴虚肠燥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闫梦寒,梁奕轩

合谷穴位于第2掌骨桡侧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润肠通便、清热泻火、增液润燥之功。从神经反射弧理论及全息理论来看,皮部推拿可刺激患者末梢神经触觉,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排便反射;全息理论中,第2掌骨桡侧为胃肠部反射区,刺激此区域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本文作者结合中医经络学中的皮部理论,通过推拿合谷穴的皮部区域,以增强润肠通便的功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止痛化痰穴位贴辅助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

闫梦寒,梁奕轩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外治法,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本研究所用止痛化痰穴位贴选取栀子、苦杏仁、大黄3味中药,辅助治疗慢性咽炎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缓解临床症状,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话医案

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脓疱型银屑病伴发Kaposi水痘样疹1例

吴明明,肖晶,王建青,杜桂营,陈战,凌晓燕

红皮病型银屑病和脓疱型银屑病均属银屑病重症,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治疗困难,而同时患有2种重症银屑病的治疗尤为棘手。该文介绍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脓疱型银屑病同时伴发Kaposi水痘样疹患者的诊治过程。

蜡疗联合通补宗气法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验案

魏瑞丰,牛志健,马学芹,郝舒,窦中伟,李永春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本案例以宗气理论为主线,应用针刺、麦粒灸及蜡疗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例,取得满意疗效。

针药结合治疗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1例

方超君,姚楚芳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运动神经元病。该文根据1例SBMA患者的主诉、症状等情况,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1例肩胛背神经卡压误诊病例分析

王海强,张忠忍,段丽芸

肩胛背神经卡压是由于前中斜角肌的急慢性损伤导致穿行其中的肩胛背神经受到压迫,神经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所支配区域疼痛不适的症状,是临床常见病。但对解剖不熟悉者容易误诊,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腰背肌筋膜炎等混淆,所以精确的评估、问诊、查体是关键。笔者希望通过本病例的分享,能够引起临床重视,找准病因,对症治疗。

附2020年第8期目录

通知

紧急征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