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正月十五闹元宵——上元节 迎紫姑

 食品与生活 2020-09-05


节气

正月十五闹元宵——上元节 迎紫姑

文_薛理勇

 要研究中国的岁时行事必须懂得中国的历法,以及由历法派生出来的事象。古人以为太阳是环地球运转的,日行一日为一日,日行一周为一年,一年约等于365 日,月亮绕地球自转,月相盈亏一个周期约29 天(即月亮从朔到上弦,再到望,再到下弦,再回到朔),12个月约354天,与一年相比差11天左右,于是历法以置闰月的方式使12个月等于一年。

  农历的正月是新年开始的第一个月,而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望日,即月圆之日,古人称之“上元”,并被寄寓了相应的风俗意义,形成相应的风俗活动。中国古代的阴阳术数理论定为太阳代表阳刚,代表男性,月亮又叫“太阴”,代表阴柔,代表女性,正月十五是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月亮的节日往往就是妇女的节日,于是元宵的风俗活动往往与妇女相关。

  正月十五迎紫姑是江南很普遍的风俗。传说紫姑姓何名媚,字丽娘,是南北朝时山东莱阳某大户人家之妾,她得不到大老婆的宽容,成天被罚作打扫厕所、猪圈等脏活苦活。一年元宵,一家人都在欢度节日时,紫姑仍在打扫厕所,还累死在厕所中。后来紫姑被人们尊为厕神,每年元宵,妇女们会进行“迎紫姑”的活动。

形式之一就是在元宵之夜,妇女们结伴来到猪栏前,各自暗中许一个愿,随后去拉猪耳朵,这样紫姑就会降灵,妇女们所许之愿也会梦想成真;而上海及江南地区把迎紫姑讲作“接坑三姑娘”,方式是:用一只竹簸箕倒覆过来,贴上红纸,在簸箕下悬一线,线下再挂一银针;再用一只方木盘,上面均匀铺上薄薄一层面粉;活动时,二妇女各以一食指托起簸箕,因为只有二个支点托起簸箕,妇女只能不断移动手的位置才能使簸箕不致跌落,当然,簸箕也不停晃动,而其下垂的针就会在地下木盘的面粉上划出不规则的“图案”或“文字”,这就是紫姑留给人们的预兆,人们就根据这预兆祈祷吉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