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 | 金秋时节话安全之鱼虾篇

 食品与生活 2020-09-05

文_马志英

金秋时节,蟹壮、鱼肥、虾鲜。每当食物收获上市季节,那些陈年老话的谣言又会修饰一番,加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在朋友圈中流传,如“大闸蟹是喂避孕药和激素长大的”、“千万别吃这种鱼,一吃就会得癌”等。真的是这样吗?

鱼虾总体合格率较高,但仍存在药物滥用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水产品的安全质量监控不断加强,总体质量安全指标在逐年提高,各地水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在90%以上,但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还是发现有少数违规使用药物的情况。例如,我国沿海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是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的对虾,随着对虾产业的迅速发展,病害问题也逐渐凸显,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虾病防治困难。在对虾养殖一线发生暴发性病毒束手无策时,有些养殖户往往“急病乱投医,急病乱用药”,不管是抗生素、消毒剂抑或中草药,甚至有一些禁用的、对人体有害的药物,不管有效与否,均大量使用。

2015年5月~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抽检水产品253批次,合格率为90.51%,其中不合格样品24批次。

要买到质量好又安全的水产品,应到规范的销售场所购买


五法挑好鱼

看眼睛

新鲜鱼的鱼眼稍向外凸出,澄清而透明,周围无充血及发红现象,而且形状很完整。若出水时间过长,鱼的眼睛会变灰暗,渐渐地混浊发白,多少有点塌陷。有的鱼眼由于内部溢血而发红,腐败的鱼眼则变白、瞎瘪、眼球破裂。

看鱼鳃

鱼鳃的鳃片中有许多完成气体交换的微血管,所以鱼鳃就是新鲜度的显示屏。活的鱼或死后不久的新鲜鱼鳃血中含氧气,呈现出有光泽的鲜红或粉红色,鳃盖紧闭,除了正常的鱼腥味没有其他异味。不新鲜的鱼鳃变成灰色或褐色。如果鱼鳃颜色是灰暗的白色,并发出难闻的异味,就是腐败的鱼。有不良商贩把猪血、红药水、红染料等涂在变质鱼鳃上,假冒新鲜鱼。可以拿张白纸巾擦擦鱼鳃,如红色很明显印到纸上,而且会扩散开来,那就是经过染色的;如纸上有绿色,则可能受到孔雀石绿一类化学药品污染。如果闻到鱼鳃有股煤油味、大蒜味、氨味、火药味等,且鱼鳃表面很粗糙,则这鱼很可能来自污染的水源环境或有其他污染问题。毒死的鱼从鱼鳃中能闻到一点农药味,千万别买。

看鱼皮、鱼鳞

新鲜鱼表皮上黏液较少且是透明的,鱼鳞紧密、完整而有光亮;新鲜度差的鱼黏液量增多,透明度下降,鱼鳞松弛,层次不明显且有脱片,没有光泽。鱼皮、鱼鳞是时装和护甲,时装鲜亮、清洁、完整是好鱼的外在表现。

看鱼体形

新鲜鱼体形对称,鱼肛门周围呈一圆坑形,硬实发白。注意不要挑腹部膨胀的鱼,除了产卵期的鱼外,可能是变质的鱼,肠内充满因细菌活动而产生的气体;也可能是腹中有寄生虫的鱼。

压鱼身

新鲜鱼的鱼肉组织很结实,用手指压一下松开,鱼身的凹陷马上复平;不新鲜的鱼肉质松软,用手压后凹陷处不能立即复平,失去弹性。


挑虾三部曲

一看

先看外形,新鲜的虾头尾完整,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有一定的弯曲度。不新鲜的虾,头与体、壳与肉相连松懈,头尾易脱落或分离,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如发现在虾头与身体相连处有胶体类透明异物,要进一步进行鉴别,可采取加热或水煮等方法鉴别虾中是否有非法添加物。用水煮后,如胶体溶解到热水中,虾头和身体分离,可基本确定是“注胶虾”。再看色泽,虾的种类不同,其颜色也略有差别。新鲜的明虾、罗氏虾、草虾发青,海捕对虾呈粉红色,竹节虾、基围虾有黑白色花纹略带粉红色。如果虾头发黑就是不新鲜的虾整只虾颜色较黑、不亮,也说明已经变质

二摸

新鲜的虾摸起来手感饱满,肉质坚实有弹性。如果摸上去虾体松软,没有弹性,就不新鲜了。鲜活的虾体外表洁净,用手摸有干燥感,当虾体死亡将近变质时,甲壳下一层分泌黏液的颗粒细胞崩解,大量黏液渗到体表,摸着就有滑腻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明虾已经变质。在虾头和虾身之间若摸到有些黏性的透明胶状物即可确定为“注胶虾”。

三闻

新鲜的虾闻上去有正常的虾腥气,没有异常的气味。死亡时间长的虾闻上去会有一股氨臭味,氨味越大越不新鲜,尤其在加热后更明显。还有一些虾是近海养殖的,打捞时受到渔船的柴油污染,闻起来会有柴油味,也不要购买。

应特别注意的是,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的鱼虾会出现变异,常有畸形,如头大尾小或头小尾大,腹部发涨发软,色泽发黄、发红或发青等,不可购买食用


2015年10月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专用查询设备查询水产品、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品、食用油以及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其他类别等总共10大类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


食品与生活
微信号:food_and_lif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