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 | 从无数种可能性中爱上土耳其(二)

 食品与生活 2020-09-05

文、图_皮皮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便相信我的世界存在着一些我看不到的东西: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的某个地方,在一栋跟我们家相似的房子里……”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自传性作品《伊斯坦布尔——座城市的记忆》的开篇。这本书留在我脑海里的,除了这个印象深刻的开篇,还有一个词——呼愁,以及那份对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公元537年完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时期最具有代表的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神庙改建为教堂而后又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大教堂,以其创造性的建筑形式、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非凡之美超越了其他遗迹。千余年之后建成的蓝色清真寺优雅地屹立在广场的另一侧,拱顶和半拱顶朝向天空,层层叠叠,宛如绽放的一簇鲜花。这座清真寺的装饰使用了大量伊兹尼克生产的蓝色瓷砖,蓝色清真寺这一常用的非官方名即由此而来。需要提醒的是,女士进入清真寺必须用围巾包裹头发,穿长裙或长裤,不能露肩。

你还可以去地下水宫,探秘查士丁尼大帝于532年修建的拜占庭时期的宏大蓄水池;去大皇宫镶嵌画博物馆,观看拜占庭时期田园牧歌风格的华丽人行道。如果你是博物馆控,这个区域还有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坐两站地铁,你将来到著名的大巴扎,砍砍价不失为土耳其独有的一种乐趣。大巴扎旁边的山坡上是伊斯坦布尔大学,以及高贵优雅的苏莱曼清真寺。

如果历史古迹看到审美疲劳,不妨去加拉塔大桥对岸的贝伊奥卢区,这里不仅有众多的精品购物中心,有各地美食,还有包括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ARTER美术馆、萨特艺术中心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场馆,向世界展现了土耳其现代艺术的成就和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魅力。


喜爱阳光、草地、郊游的土耳其人

在伊斯坦布尔,有一件事是必须做的,那就是畅游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土耳其语里,“博斯普鲁斯”与“咽喉”是同一个词语。奥斯曼帝国盛起后,贵族名流乐于沿着海峡建造夏日别墅与宫殿,注定了此次航行是一场建筑的视觉盛宴。穿过整个海峡,就进入了黑海。这条见证过时间洪流中不复再来的旧日繁华的海峡,如今写满由日常悲欢离合谱写的诗句。傍晚时分,坐船出海赏完两岸美景,吹着海风悠闲地吃顿晚餐,饭后沿加拉塔大桥漫步,暮色中发现很多人像我们一样放弃了赶路,坐下来看海。垂钓的当地人拉上来一串小鱼,尖叫的海鸥在人们头顶不停盘旋,山丘上的清真寺成了美丽的剪影,白日的喧闹就这样慢慢归于宁静。


唯有时间不再重要,旅行才真正开始。

上期内容

游记 | 从无数种可能性中爱上土耳其(一)


食品与生活
微信号:food_and_lif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