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与父母有很大关系

 IF枕边育儿 2020-09-05

导读:作为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的人,如何教育孩子变成了这届父母最大的难题

曾经许多家庭的父母看着自家孩子小的时候聪明乖巧,觉得长大之后不会有什么问题。

经常迁就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后来不爱听父母的话,打架抽烟喝酒小小年纪就样样精通,家长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而有些家庭过分严格地要求孩子必须这样做那样做,从小就限制了孩子自我成长,自我探索的空间,长大成人后什么都不会,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最终顺着大众随波逐流,成了平庸无奇的普通人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对孩子成长影响力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同学,而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家长。


李玫瑾:教育趁早,青春期能少说就少说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仍需讨论的问题,擅长解决教育类问题的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上的发言,也为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作为父母时的观点和看法,供家长们参考。

第1, 教育从娃娃抓起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自理能力都缺乏,大脑也还没发育完全,没有办法学什么其他的东西。有的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要求他过早地开始学习,应该多体验一下快乐的童年时光。

但李玫瑾教授的想法却恰恰相反,她认为孩子学习就应当从小抓起,尤其是六岁之前的学习最为重要。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抓住了教育的契机,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便埋下了希望的种子。那些所谓的学霸并非比常人聪明千百倍,他们只是比别人先学了一步,也更愿意投入学习,热爱学习。

六岁之前的教育就像引导一个爬山虎的成长,只有在最初小苗冒出头时就给他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它今后的路程才不易偏离;如果任由小苗出土时自由生长,到时候再来纠正就已经来不及了。

很多研究都表明,孩子三岁之前的性格、行为很大程度关系到未来他会成为怎样的人,也为他后来的变化埋下了种子。

所以,父母们要把握这个关键的阶段,在最大程度上抓好孩子六岁之前的早期教育。孩子能自己带就自己带,亲自用心地教孩子,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第2, 叛逆时少说一些

孩子到了青春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叛逆的表现。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路程,有些家长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

一个人在青春期会稍稍变得敏感,也更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想法,有了更想表达自我的情绪。这个阶段身边的环境是最容易影响到孩子的。

孩子在青春期变得叛逆,不爱听父母唠叨,老和家里人唱反调,听不进去长辈说的道理,非得等自己吃亏了才知道做的不对。父母们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否也更喜欢坚持自己的想法呢?

李玫瑾教授认为在孩子12岁之后,就已经进入到了青春期的阶段,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的话没办法像小时候那样多了,能少说就少说一些,多给孩子一些自己成长的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再进行干涉。


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孩子那样需要父母过分地干涉生活,反而更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遇到问题时也会自己思考去如何解决渴望证明自己得到外界的认可,父母如果过分地干涉孩子,容易让孩子感到不适和反感。等到孩子真正长大成人,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第3, 懂得尊敬父母

为人父母都希望把所有的爱毫无保留地给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孩子能明白作为父母的良苦用心。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光有爱是不够的。在孩子做错事时,必须有一个可以让他怕的人教他做事,他从比较听得进去。一个家庭里只有孩子爱的人也应该有孩子怕的人,这样他才懂得对方是一个需要尊敬的人。

如果仅仅是依靠打孩子来让孩子改正错误,那只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讨厌父母,觉得父母无法沟通,更别说尊敬父母了。

第4, 与孩子有效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如果孩子相信父母,也会主动找父母谈心交流,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倾听孩子的烦恼,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出谋划策,做孩子最可靠的后盾。

枕边育儿寄语:


在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初为人母的我们可以听听前人的经验教训,为自己教育孩子选择一些可参考性的建议。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但教育孩子的原则是一致的,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选择。在家庭中,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在实际教育孩子时,遵循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你家孩子也曾在叛逆期令你感到困扰吗?看完这篇文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呢?


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