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工茶概念下的岩茶,究竟还有几个人会做手工茶?三分钟道出真相

 小陈茶事 2020-09-0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此次去武夷山,恰好观摩了一个小茶厂拍摄宣传视频的经过,让我陷入沉思,究竟现在还有多少武夷山人会做手工茶?

事情是这样的,要说是茶厂,但也不算大,应该是家族作坊式的茶厂,请了个小团队拍摄短视频。

摄影师说了构思,需要还原整个岩茶手工制作过程,越是复古拍摄起来越有感觉。

因为现在不是做茶季,多少需要些摆拍作秀的成分,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到了摇青时,年轻的厂长先上阵端起水筛摇了几下,动作有些生涩,摄影师就让家族里的老老少少全部上场试试。

结果是厂长的母亲摇得最好,水筛上的青叶全部都能漂亮地弹起落下,摇青的动作娴熟,速度也快。

拍摄的时间不短,从远景拍到近景,还有细节拍摄,厂长的母亲一口气摇下来,水筛上的青叶一根不掉!

《2》

到了炒茶环节,年轻的厂长连试一下都没有,直接让他的父亲母亲上了。

旁边有人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要不继承这手工制茶技艺,恐怕要失传了!”

倒是厂长的孩子在一旁看他奶奶炒茶,也伸手去试试,奶奶在一旁看着很紧张,反复强调说,“手一定要搭着茶叶,不然要被烫。”

炒锅是倾斜的,手搭在青叶上顺着锅滑下来,再把青叶抓起来,抖回到锅的上面。炒茶就是在反复这样的动作,但是一不小心手指触碰到锅底,就会被烫伤。

放在竹匾上揉茶时,厂长索性就一旁泡起了茶,揉茶是非常考验体力的,他的父亲一边卖力揉茶,一边大汗淋漓,那个摄影师见状,让老人家自然地用袖口擦擦汗,也算是设计的小动作。

除了采茶环节,其他岩茶手作部分都是老人更擅长,他们那个年代做茶,确实是赤手空拳把茶一点一点做出来。

年轻一辈有制茶机器可以依赖,便没有学习手工做茶的动力了。

《3》

近几年,越来越多茶友开始关注岩茶,做茶季他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武夷山凑热闹,那段时间武夷山的酒店民宿基本都是客满。

可是新茶初制,他们去武夷山尝不到鲜,隔年茶基本喝不到好的茶,他们如此兴致勃勃去武夷山,主要是去看那些岩茶大师们手工制茶表演。

毕竟那么大老远赶到武夷山,谁也不乐意去看那一堆没有感情的机器轰隆隆地制茶。

去年跟一个茶农聊天,他提起自己正在建造的手工制茶坊,他说,“很多茶友来要看我们做手工,可是没有场地和设备,现在要趁着4月份前建好,可以赶上5月份使用。”

但是据我所知,他也是年轻一辈的茶农,刚接父辈的班做茶,而且接班前他都在外地开店做销售,应该是没有学过全手工制茶。

他倒也坦诚,手工制茶坊主要是请师傅来做一些高端茶,当然更是可以配合茶友的参观与拍摄需求。

《4》

遇到岩茶制茶季,我们的朋友圈就特别活跃,到武夷山看做茶的茶友都赶着晒手工制茶的照片。

这两年,我们还发现了,那些忙碌在朋友圈照片里的茶农们,都穿起了统一服装,衣服上印着某某品牌某某茶厂的名字。

秀手工艺的时候,还不忘要宣传自己,茶农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包装自己,但是,我认为最好的包装方式就是认真做茶,学好制茶的基本功。

听武夷山茶农说,现在年轻人学做岩茶是可以速成的。

前年,茶农朋友跟我说,她的孩子二十多岁了,想送他去学做茶,已经帮他物色好了师傅。

今年应该是她孩子学做茶的第三个年头,我遇到这个茶农,顺便问了问她孩子的情况。

她说,“今年学完,明年就是师傅,可以独当一面做茶了。”

啊?学做茶这么简单吗?也许用了机器设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学不会做茶了!”

只要跟着师傅学会控制做茶机器设备,摇青桶设置好时间长度,杀青机设置好温度和时间,还有揉捻机、烘干机,都只需要一键设置。

最多就是偷师些经验,比如水仙与肉桂制作上的区别,雨水青如何处理,嫩采喝老采的茶要怎么对待等,脑子好的人很快就融会贯通,脑子差些的写写笔记也基本跑不偏。

《5》

结束了拍摄,有个摄影师找我聊天,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这些武夷山人要抛弃手工做茶?”

我回答他,“如果手工制茶技术不足,还不如用机器,至少不容易毁掉一泡好茶。”

摄影师是个刚毕业两年的小伙子,他接了电话回来找我加了好友,他说,“我师妹看到我发的朋友圈,看我在武夷山拍摄制茶,她就有事拜托。”

原来他的师妹要参加学校的传统文化拍摄视频大赛,也想来武夷山了解传统制茶技艺,她们觉得这不仅是一项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很值得被影像记录。

是啊,武夷山制茶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多人听说它的神奇和绝妙,太多人对它肃然起敬,太多人想要一睹风采,可是偏偏武夷山人在慢慢抛弃它。

前一阵子我想找几个茶农了解全手工制茶,他们都摇摇头表示不太会,推荐给我的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师傅。

现在武夷山茶叶的体量大,确实是非机器不可了,我也跟茶友们一遍遍解释,说服自己并说服他们,要接受生产力的变革和进步。

不过遇上这几位年轻的摄影师,看到不会手工制茶技艺的年轻厂长,不禁联想了许多,抑制不住内心的遗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20),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