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是亘古不变的准则。诗歌,是以歌的形式先于语言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在兴盛、衰落的过程中演变着。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真实、形象地概括了诗歌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所以说,只要人们还用语言表情达意,诗歌就不会消失,而且会在近民声,达民意的过程中再度辉煌。 一,诗歌的价值观和诗人的家国情怀。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义,远之事君”。孔子这样说,意在告诉诗人,诗歌是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在一起的。 诗歌的最高成就,是能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创作出具有民族精神,时代面貌的史诗性的作品。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诗人家国情怀的体现。如果一位诗人没有这种修养和情怀,最终也是昙花一现。 唐朝诗人数不胜数,他们铸造了唐诗的辉煌成就,如果少却十位诗人,还能再言辉煌吗?所以说,诗歌的辉煌,是诗人辈出的结果。如果诗人不能和大众打成一片,是不可能创作出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诗歌的。 当诗歌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形成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诗歌话语的时候,就是诗歌又一次辉煌灿烂的时候。 二,诗歌的语言和感情。诗是语言的精华,诗歌没有形象传神,含蓄隽永,凝练简洁的语言,不可能为读者所喜爱。 现代汉语在演变过程中,终于有了它的行文规则。而当代诗歌,却始终没有形成能彰显汉语语言魅力,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当诗歌失去了语言之美,也就失去了民族特色,同时也失去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情色彩。这不是大众不喜欢诗歌,而是诗歌背离了大众。 语言和感情,一如组成诗歌的血肉之躯,只有血肉相融,才能完美地体现。当诗歌的血肉之躯丰满了的时候,就是诗歌又一次辉煌灿烂的时候。 诗歌的未来,一定会迎来再度辉煌。“否极泰来”,就是当诸多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以饱满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的形式表达了民众的心声,就是诗歌再度辉煌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