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简评数语: 刘立志 一篇《虚空漂者龚立人其评其诗其文──深邃、磅礴与真挚》,洋洋洒洒,气势如虹,凸显其非凡的诗学、美学、哲学理论的功底,犀利独特的视角,具有深度穿透的洞察力。他的评论与他的诗歌一样具有开拓性,与他的长篇小说一样有着抛却世俗的求索。从他的身上我们知道,一个诗人必须博识,才能把人类最先进的知识和精神,溶入自己的作品。 善于从最平常的事物中发掘出高尚的境界。 在含蓄中,折射出社会的阴暗和诗人的忧虑。 她的诗读起来很有味;内容上的情味、意味,形式上的韵味、兴味在诗中流淌;真挚细腻的情感洋溢在诗行间。 诗歌的语言中有出彩、出格的惊人之语,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 她的诗充满优雅、朦胧、蜃幻的色彩,把你引领到一种含蓄蜃幻的美境之中,尽情地享受甘美。 她的散文诗有着朴素美、平淡美和清新美,反复视读愈加有味;真的“秦诗文华夏留香”。 一个喜欢写反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含蓄风格的诗人。读他的诗,你要努力发掘隐藏在诗行背后的强烈的思想感受,因为他往往极力拔高或贬低事物的真实,用超级表至极,从人们意想不到处达到艺术的真实,加强诗的感情色彩,给人以震撼。 诗歌是智慧之花,只有创意新颖,才能激活诗歌的创意思维,形成很好的意境。 情、形、理的统一构成诗的内容,感情是内容的主体,而感情又必须是真实的。 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看似没有关联的景象巧妙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是高超的技巧。 诗是最高的的语言艺术,其特征之一是语言的高度精炼性。 诗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浸透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标准。 从本无人情的山水花草中悟出诗来,取决于诗人对社会、对自然了解的广度和深度。 诗,展示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对现实的审美评价,诗品与人品统一的。 诗中的比喻要奇,诗人善于从看似水火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通处,是诗人的真功夫。 诗人要敢为最基层的劳动者说话。 诗人的使命在于为人民说话,表达他们的欢乐、痛苦,不满、愤怒,希望、理想。 北京为背景的诗,大多是如今人们关注的问题,且创意新颖,颇有意趣,余味包曲,弦外有音。 诗的语言精炼程度在一切语言艺术中是最高的。诗的语言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摘自龚立人撰写的诗评:《华南群虎六月诗歌简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