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张仲景的“脏躁”古方--甘麦大枣汤

 盛行图书馆 2020-09-06

秋天正是红枣大量上市的季节。红枣药食兼用,更是名医所创治疗“脏躁”的古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味。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是妇女脏躁病的常用方,专为治“脏躁”而设:“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藏躁(脏躁),指因情志不舒,郁火内扰,或天癸将绝之时,阴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心神不宁,所致的一种情志疾病。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临床上以精神抑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哈欠连连等,为主要表现。

方剂分析:脏躁一病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遵《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及《灵枢·五味》“心病者,宜食麦”之旨。

方中用小麦为君药,取其甘凉之性,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为臣药。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药。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

此方组成简单,药仅三味,全是平常可食之物,充分体现了药食两用的精髓,功能为养心安神、甘缓和中。常用剂量:小麦15克~30克,甘草9克,大枣7枚~9枚。水煎成汤,饮汤食枣即可。大枣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方中重要的药味,所以古代医生有时干脆简称此方为“大枣汤”。

南宋名医许叔微(1080年~1154年)遇到一位妇女患了脏躁病,“悲泣不止”。他想到了大枣汤这一古方,于是备好了药给她服用,还真灵验,“尽剂而愈”。他将这一成功案例载于《普济本事方》中。

还有一位叫程虎卿的,其妇人在妊娠四五个月时得了脏躁病,“惨戚悲伤泪下”,求医拜神都治不好。朋友管周伯告诉他说,我家先人曾经告诉我,治这种病用大枣汤就行。程虎卿把方子抄来,“借方治药”,竟然“一投而愈”。妇科名医陈自明(1190年~1270年)得知后,就收录在了《妇人大全良方》中。甘麦大枣汤主治的这两则病案很有代表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二十九卷论述大枣时,一并收录。

从张仲景创制到今天,此方一直是中医治疗“脏躁”常用的方剂。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扩大了应用范围,凡神不守舍、情志抑郁属于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所致者,都可以在本方基础上加减。

若失眠、舌红少苔、心阴虚的症状较明显者,可酌加百合、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若脉弦细,属肝血虚所致的失眠、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以养肝安神;

若大便干燥,属血少津亏者,可加黑芝麻、何首乌以养血润燥通便;

若心悸、脉促,属心经气阴两伤者,可酌加党参、紫石英,以益气镇心。

动辄大怒者,是肝气郁甚,加川芎、香附、枳壳或枳实;

时常叹息者,是肝气不舒,加香附;

情绪低迷者,是木气不升,加柴胡;

周身酸困者,是筋失血养,加白芍;

胸闷气憋者,是气机不利,加苏梗;

空虚胆怯者,是肝阳妄动,加珍珠母;

不思饮食者,是中焦不利,加厚朴;

舌苔滑腻者,是脾失健运,加半夏、陈皮;

急怒易晕者,是气逆上冲,加代赭、旋覆。

今日医话

本方药仅三味,且多既是食品,亦为药品,取材容易,烹制简便,经济实惠,服用方便,口感好,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这种把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寓于日常生活当中,寓治疗于享受之中的治疗方法应该提倡,只要药证合拍,连续服用,久之必能收到良好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