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麻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changer 2020-09-06

麻黄性温,辛散苦泄,发表散寒,

平喘利水,表虚慎用,表实效良。

(一)传统用法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温通散寒,善开毛窍以发汗解表;宣泄肺气以平喘止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之功能。.应用如下:

1: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表实无汗,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2.水肿脚气如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而有热之证,可与生姜,石膏等配伍;若水肿病脉沉而有寒之证,则与附子等同用。

3.咳嗽气喘常与杏仁、甘草同用。若风寒外闭,内有寒饮者,可与干姜、半夏配伍;若风寒外袭,肺有郁热者,可与石膏、杏仁配位。

此外,还可以应用于风湿痹证,腰腹冷痛,疟疾寒热,疹出不畅,黄疸尿少,阴疽痰核等。

(二)用量标准

常用.量为2~9克,但用4~6克较普遍。虚弱者,用3~5克便可;体质较强者,用于发汗、平喘时,须用9~12克;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时,用量也较大。

(三)使用注意

1.麻黄发散力较强,为.发汗峻药。故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气虚哮喘者,均当慎用。

2.有高血压的患者,慎用或不用麻黄。如用于解表时,可以紫苏叶代替;如用于风湿关节病时,可以鹿含草代替。

麻黄.png-sy

3.麻黄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如用量较大,往往会引起过度兴奋而致失眠,故用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探索合适的剂量。4.麻黄虽有治喘作用,但连续长时间服用后,效力会大减。故慢性喘嗽不宜久服,可间竭服用。

(四)施治鉴别

1.生麻黄发汗力较强,蜜炙麻黄发汗力虽弱,但有润肺之功。故解表发汗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

2.仲景用麻黄有先煎去上沫之说,江苏名医李兰航认为,除治疗外感风寒病外,麻黄应先煎,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约30分钟。久煎后麻黄挥发油随水汽蒸发,长期服用或大剂量应用,并无汗出伤阳耗阴等不良反应。

3.麻黄与浮萍,二药均味辛,均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共同点。同中有异的是:麻黄性温味微苦,既能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又能平喘止咳;而浮萍性寒,既可用治外感风热和温病初起之发热无汗之证,或者外感风热兼有水肿,小便不利者,又能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及疥癣等证。

4.麻黄根,味甘性平,具有止汗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内服0.3~1..0克。表证忌用。

(五)名医绝招

秦亮甫(上海二医大教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气管炎、支气管性哮喘、感冒、风湿性关节炎。

麻黄6克,配款冬花、紫菀、黄芩、鱼腥草、浙贝母、杏仁、旋复花、枇杷叶各9克,治气管炎,支气管性哮喘。

麻黄6克,配.白花蛇、防风、防己、当归、海风藤、羌活、独活、制川乌、制草乌、秦艽各9克,桂枝6克,治关节炎,脊椎退行性病变。秦亮甫教授认为.,①在治疗气管炎,支气管性哮喘,风湿性关节炎时,麻黄不可缺。②患者极度虚弱,自汗盗汗者不可用,误用易致汗出虚脱;有严重心脏病者不可用,误用易致病情加重;血压高者不可用,用后血压更高。

董廷瑶(上海中医文献馆教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痹证、小儿急性肾炎。麻黄3克,配杏仁6克,桂枝、甘草各3克,治太阳伤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

麻黄3克,配生石膏30克,炙紫苏子10克,杏仁、款冬花各9克,紫菀6克,甘草3克,治肺热咳喘。

麻黄3克,配法半夏9克,杏仁6克,五味子、细辛、干姜、甘草各3克,治寒饮咳喘。

麻黄3克,配生石膏15克,姜半夏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治咳喘,目似脱状,脉浮大的患儿。

董廷瑶教授认为,发热无汗、头疼身痛、骨节疼痛、畏寒,或呛咳、气促、舌苔白、脉浮紧,为使用该药的临床指征。哮喘病发作期及急性肾炎水肿时,必定使用麻黄。外感时宜用生麻黄,以发汗解表;治咳喘用水炙麻黄或蜜炙麻黄,以宣肺平喘利水。夏令先热无汗不宜用。

马山(海军青岛疗养院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结肠溃疡、胃炎伴黏膜糜烂、幽门不完全性梗阻、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痔疮、腰椎间盘突出、痛风、非感染性尿频、宫颈糜烂等病。其指征必须是症状明显突出或急性发作者才可应用。急性充血水肿消失后不可用或少用。

麻黄10克,配蒲公英、泽泻、丹参、生石膏各30克,茯苓、王不留行各15克,金银花、白术、大黄、陈皮、厚朴、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各10克,治幽门不完全性梗阻。

麻黄10克,配黄芪30克,鱼腥草、款冬花各15克,防风12克,柴胡、五味子、乌梅、金银花、黄芩、紫菀、杏仁、厚朴、地鳖虫、地龙各10克,治慢性气管炎伴过敏。

麻黄10克,配薏苡仁、蒲公英各30克,生地黄20克,赤芍、白芷各15克,杏仁、金银花、蒲黄、五灵脂、当归各10克,黄芩8克,治胃黏膜糜烂。

麻黄10克,配生石膏40克,萹蓄、萆薢、白芍各30克,皂角刺18克,大黄、瞿麦、制草乌、白芷各.15克,蒲黄、五灵脂、制南星各10克,治痛风。

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肺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风水水肿、风疹瘙痒等病症。凡见风寒束表,肺闭咳喘者则用之。

麻黄应用指征为恶寒无汗、咳嗽气喘,脉紧,舌苔薄白。

凡有汗之外感证,体虚自汗、盗汗,阴虚火旺,眩晕头痛者不宜用,误用则伤人之元气,甚则能汗多亡阳。风水水肿属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压高者不宜用(可用紫背浮萍换麻黄,因麻黄能使血压升高)。

麻黄配伍用量为3~6克。

炙麻黄配杏仁、甘草等,治肺炎风寒闭肺。

麻黄配生石膏、杏仁、甘草(麻黄与生石膏用量,常为1:10),治肺炎脉浮有热。

炙麻黄配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杏仁、陈皮、法半夏,治咳嗽气喘,喉间痰声辘辘之小儿支气管炎。

麻黄配赤小豆、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治急性肾小球肾炎。如血压高者,麻黄要少用,或以紫背浮萍代用。

李乃庚主任医师认为,麻黄能解表发汗,开肺闭而定喘。若寒邪在表,无汗、发热、口不渴者当生用,发汗解表还可配桂枝或葛根,以助麻黄发汗之力;若表邪不甚,而咳喘明显且痰多者,可用炙麻黄,还可以配杏仁、紫苏子、厚朴等,以助麻黄温肺散寒,止咳定喘。

赵谦(芜湖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证、肺寒咳喘及寒邪咳喘、风水水肿、解?证。

虚型汗证及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忌用;少寐失眠者,慎用。麻黄配伍用量为1~10克。

麻黄配桂枝、杏仁各10克,甘草5克,治风寒感冒。

麻黄配白术、桂枝各10克,川芎5克,治风寒湿痹。

麻黄配千姜、杏仁各10克,细辛5克,治肺寒咳喘。

麻黄配石膏40克,杏仁、甘草各10克,治邪热郁肺之咳喘。麻黄配赤小豆20克,连翘10克,治湿热黄疸。

麻黄配白术20克,丹参、枸杞子各10克,治解你证。

赵谦主任医师认为,麻黄用量过大及配伍不当,用后可出现兴奋、失眠、不安,甚至震颤。

马新云(河北中医学院教授)

擅长用炙麻黄主治外感咳嗽属风热重症、肺炎喘嗽、气管炎咳喘较重,而伴有恶寒发热,支气管痉挛,久咳不愈,痰多喉鸣者。麻黄应用指征为咳嗽、气粗或喘促不足一息、喉鸣、痰声辘辘,听诊有干性啰音、痰鸣音、湿啰音。

麻黄配伍用量为2~6克。

没有明显喘促,外感初期咳嗽,热象明显而未用凉药时;患儿心率较快,心动过速的心肌炎时;血热妄行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齿龈出血、鼻出血、肌出血者不宜使用。误用后可以引起口干、心率快。

炙麻黄配炙枇杷叶10克,前胡9克,杏仁6~8克,治痰多的风热外感咳嗽。

炙麻黄配黄芩、冬瓜仁各10克,浙贝母8克,治支气管肺炎。炙麻黄4克,配款冬花、桑白皮各8克,葶苈子、地龙各6克,治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

炙麻黄4克,配五加皮,治急性肾炎初期、眼睑.冰肿、外感明显者。

梁冰(河北廊坊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脉管炎。

麻黄应用指征为咳喘属风寒、痰湿者多用。脉管炎属寒凝痰滞之阴证者。:

老人、小儿及体弱者慎用,阴虚者忌用。误用令汗多伤津。麻黄用量为6~15克。

麻黄配桂枝、杏仁、五味子各10克,细辛6克,治咳喘。

麻黄配肉桂.、鹿胶、红花、延胡索各10克,熟地黄20克,桃仁、赤芍各15克,川楝子12克,治脉管炎。

李世平(陕西榆林卫校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咳喘,关节冷痛、肿胀、麻木,以及阴疽、脑卒中、面瘫、水肿。

器质性心脏病脉数者不可用,误用心烦失眠、咳喘加重;咯血脉数者不可用,误用出血加重;脑卒中血压高者不用,误用加重病情;水肿病兼有咽痛发热者不用。

麻黄用量为5~10克。

炙麻黄10克,配五味子、杏仁各.10克,合六味地黄丸治阴虚喘咳。

炙麻黄·10克,配杏仁、款冬花各10克,合全真一气汤,治肺肾两虚咳喘。

麻黄10克i,配桂枝10克为基础组方,治风寒表证、脑卒中、面瘫、水肿、痹证。

李世平主任医师认为,麻黄为咳喘必用之品,不拘虚实。配清肺药,热证可用,配熟地黄:黄芪等虚证亦可用;不配桂枝则汗证也不忌,心脏病脉不数或脉数而心脏无病之咳均可用。

黄保中(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哮喘、肾炎、外感疾病、关节炎、皮肤病、阴疽等。

麻黄应用指证为恶寒、无汗、哮喘、身痛、脉浮紧及肿胀半身以上明显者。

麻黄配伍用量为6~30克。

麻黄配杏仁、薏苡仁、甘草、羌活、独活,治疗寒湿在表。

麻黄配射干、地龙、天竺黄、炒白芍、甘草,治哮喘。

麻黄配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附子、细辛,治疗肿胀。

黄保中主任医师认为,麻黄发散风寒,开发腠理,止咳平喘,宣肺利尿。但由于受传统理论的限制,麻黄的临床应用很难深化。

周楚良(重庆南岸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咳喘、水肿、皮肤瘙痒、湿疹。

麻黄应用指征为咳嗽哮喘、皮肤过敏或见疹子、急性肾炎水肿或原因不明水肿、感寒、头身痛、恶寒无汗。

麻黄用量为6~12克。

心悸、心动过速、高血压、汗多不宜,用后症状加剧。

麻黄6克,配石膏30克,桑白皮20克,黄芩、杏仁、款冬花各15克,白果仁、姜半夏、紫苏子各12克.,甘草10克,治哮喘。

炙麻黄6克,配石膏、芦根各30克,淡豆豉20克,杏仁、连翘、桔梗、牛蒡子各15克,金银花、荆芥穗各12克,甘草、薄荷各10克,治感冒发热咳喘。

麻黄6克,配生地黄、刺蒺藜、白鲜皮各20克,当归、赤芍、牡丹皮各15克,防风12克,川芎、甘草、苦参、青黛各10克,治皮肤瘙痒、皮疹。

炙麻黄8克,配冬瓜皮30克,桑白皮、五加皮各20克,大腹皮、陈皮、牵牛子各15克,甘草10克,治水肿原因不明者。

麻黄8克,配黄芪40克,赤小豆、党参各30克,桑白皮、牵牛子各20克,连翘、杏仁、大枣各15克,甘草10克,治风水(急性肾炎)。

周楚云主任医师认为,麻黄是发表药,体虚人用需配党参、黄芪,有汗必重用石膏,久咳口干少津者,加清燥救肺汤。

郑惠伯(重庆三峡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喘咳、水肿、重症肌无力、面神经麻痹、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遗尿。

高血压患者慎用。

麻黄用量为3~10克,水煎服。

麻黄6克,配石膏30克,金银花.鱼腥草各20克,虎杖、大青叶、柴胡、黄芩、青蒿、贯众、野菊花各15克,紫河车12克,杏仁、地龙、僵蚕各10克,甘草6克,治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辨证为肺热喘咳者。

麻黄6克,配赤小豆30克,白茅根、益母草各20克,连翘、大蓟、小蓟、石韦各15克,蝉蜕10克,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麻黄6克,配黄芪30克,党参、白术、仙灵脾、当归各15克,川芎12克,附子、仙茅各10克,治重症肌无力。

麻黄6克,配葛根30克,白芍15克,桂枝、僵蚕各10克,白附子6克,全蝎、甘草各5克,蜈蚣1条,治面神经麻痹。

麻黄4克,配淮山药15克,桑螵蛸、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各10克,台乌药、五味子各5克,治小儿遗尿。

胡毓恒(湖南马王堆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麻黄主治外感咳嗽、痹证、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水肿、急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

出汗较多者,有高血压者,慎用或不用。否则可致病情加重。麻黄用量为2~10克,一般量5克。

麻黄配桑叶、菊花、杏仁、连翘、桔梗、芦根、薄荷、甘草,治寒温两感的外感咳嗽病。

麻黄配熟附子、细辛、白参、黄芪、麦门冬、五味子、当归、丹参、枳壳、炙甘草,治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

胡毓恒主任医师认为,麻黄用于四时外感,冬季常配伍桂枝、细辛之品;春夏秋则配伍辛凉解表之药。他体会感冒之病多为寒邪温邪合感,即细菌、病毒合并感染,故西医单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难以奏效。他常用麻黄配辛凉解表药效果特佳,2~3剂可愈。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曾.用麻黄、熟地黄、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

麻黄配熟地黄、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癥结。

麻黄配干姜,还可以祛除深入肌腠的风寒之邪,常在治疗风寒痹证肢体疼痛时使用。

麻黄的用量一般为2~9克,治疗水肿时常较一般用量大,可用10~15克,个别情况还用到20~25克,这时要配用生石膏25~45克(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3:1),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起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焦树德教授认为,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纯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宋一亭(内蒙古中蒙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咳嗽、喘息、水肿、外感无汗,凡上述病证,无高血压病,心率在80次/分以下者,均可使用。

麻黄用量为3~15克。配炒杏仁,止咳平喘。配车前子,治肾炎水肿。配蝉蜕,治过敏性皮炎。配桂枝、紫苏,治外感风寒无汗。配地龙、苍耳子,治过敏性哮喘。

宋一亭教授认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率快、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不宜使用。如误用可能升高血压,加快心率,诱发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等。

周跃庭(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教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风寒外束或外寒里热所致的咳喘,风邪引起的水肿(风水),脾肾阳虚所致的水肿(阴水),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皮疹,痹证。

麻黄配秦艽、威灵仙,治痹证。

麻黄配杏仁、紫苏子、葶苈子,治咳喘。

麻黄配生黄芪、干姜、淡附片,治脾肾阳虚阴水。

麻黄配杏仁或苍术、生薏苡仁(发热加生石膏),治风水水肿。周跃庭教授认为,历来麻黄属发汗峻剂,但麻黄发汗之强弱,决定于配伍。如与桂枝、生姜、细辛等辛温发散药配伍,则发汗力强;如与生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清热药相配则发汗力弱,甚至不发汗,但仍保持较强的止咳定喘之功用。故急性外感咳喘(如小儿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用之。

洪作范(开远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感受外邪,肺气不宣之咳嗽、咳痰不爽、气喘、胸闷。

麻黄用量为7.5~15.0克。

麻黄配生石膏、杏仁各20克,治疗肺热咳嗽。

麻黄配杏仁、苏子各20克,治疗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麻黄配法半夏15·克,五味子.7.5克,治疗外有寒邪,内有痰饮之证。

于凯成(长春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脉迟及畏寒等阳虚证者,凡心率在40次/分以下者必用。

表虚自汗,阳虚盗汗,或脉象数疾者不用。

麻黄用量为5~20克。

麻黄配黄芪、桂枝、甘松、甘草、淫羊藿,治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传导阻滞。

于凯成主任医师认为,应用麻黄时,应从小量逐渐增量,宜先煎去沫(武火沸腾后文火久煎),可使麻黄的发汗作用减弱或消失,从而避免伤阴损阳之弊。

朱秀峰(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风寒表证、哮喘、痹痛、阴疽、水肿等证,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必用。

麻黄应用指征:①支气管哮喘,以肺部哮鸣音,过敏皮试阳性者。②支气管炎、肺炎见咳嗽气逆,胸闷者。③痹痛、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红肿,疼痛呈游走性,发热,抗“O”高,血沉快。④阴疽,漫肿不红,不发热,血常规正常。

麻黄最大用量9~10克治哮喘;最小用量3~5克治咳嗽、风水水肿、痹痛、阴疽等。

麻黄配杏仁、桂枝、甘草,治风寒表实证之无汗、恶寒、身痛、脉浮紧。

麻黄配生石膏、杏仁、金荞麦、甘草,治肺炎发热咳喘,苔黄脉数。

麻黄配石膏、白术、荔枝核、生姜、大枣,治风水水肿,肾炎初期。

麻黄配石膏、白术、生姜、大枣,治热痹、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麻黄配乌梅、杏仁、防风、甘草,治哮喘发作期。

麻黄配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治阴疽,漫肿不红。

朱秀峰主任医师认为,病邪在表、在肺,有从表解可能,可用麻黄因势利导。

禁忌:①表虚,动则汗出,脉虚者不用,误用可致亡阳。②大出‘血后,虽发热无汗者不用,恐其耗阴动血。③虚喘,动则气短,为肺气阻滞,久用反益其喘。④原发性高血压、心动过速者慎用,恐增其疾。

汪履秋(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麻黄主治哮喘、肺炎、痹证、心动过缓。适用于①哮喘发作时,肺炎早期,风寒闭阻,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②心动过缓,心率在50次以下。③痹证寒象明显者。

麻黄用量为3~10克。

麻黄配桂枝以助发汗。

麻黄配苍术以除湿止痛。

麻黄6克,配生石膏60克,以解表清里热。

麻黄5克,配熟附子10克,细辛3克,以治心动过缓。

汪履秋主任医师认为,麻黄属峻药,辨证准确,效果很好,否则有汗出亡阳之弊,但临床并不多见,仅个别用后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一经停用或少用即可恢复。

陈益群(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慢性腰病(劳损、风寒湿痹)、关节痹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凡是久病不愈,酸楚持久,肢体麻木,尤其是肢体麻木不仁,腰背肌肉僵凝,压痛,有时痛引下肢,皆可应用。

麻黄5克,配寻骨风15克,桑寄生、独活、制川乌、制草乌、川续断、杜仲各10克,炙全蝎8克,细辛3克。

麻黄具有疏风通络作用,使久瘀凝阻的经脉得以流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孙恩泽(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麻黄主治感冒、咳嗽、哮喘、水肿。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头痛、骨关节疼痛、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苔白或黄腻,脉浮紧。

麻黄15克,配葛根、桔梗、杏仁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治风寒感冒之表实证。

麻黄15克,配白术、射干各20克,法半夏、紫菀各1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细辛5克,治支气管哮喘。

麻黄10克,配生石膏、金银花各25克,板蓝根、前胡、连翘各20克,甘草10克,治外寒内热,肺气不宣之咳嗽。

麻黄10克,配瓜蒌、桑白皮、川贝母、知母、连翘、鱼腥草各20克,杏仁、黄芩、桔梗各15克,治肺炎喘咳。

麻黄为治疗咳喘之要药,对鼻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疗效显著。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何绍奇(著名中医学家)

绍奇先生在《麻黄浅识》一文中称,“麻黄”为“外感第一药”。他说,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外感第一要药”。名之为“第一药”者,则其他药不可替代之谓也。

何先生擅长以麻黄配伍治疗:①咳喘,称之为“咳喘圣药”。②宣通肺气,治疗风寒外束,肺失宣散,痰热内蕴,积而化火之“寒包火”。③消肾炎水肿。他说:“我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初起,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者,恒用麻黄。因为麻黄既能开鬼门以发汗,又能洁净府以利小便,故向来为实证水肿初起之要药。由于用药时间不是很长,且有是证用是药,因此对急性肾炎有高血压者,麻黄也不必避忌、”④麻黄为痹证要药,仲景的几个治痹名方(如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等)都用麻黄……取其开达腠理、温阳散寒、通畅经络。⑤麻黄常用于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患,可祛风止痒。⑥用于治疗肺有痰热者之遗尿,用之确实有效;而无肺热证象者,用麻黄、甘草各30克,蜂房6克,共碎细末,和匀,1日3次,每次4克,亦效。①麻黄与附子、细辛、干姜、肉桂、丹参、红参等配伍,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之属心阳虚者,确有温振心阳的作用,能迅速增加心率,改善心脏之功能。⑧麻黄能破癥结积聚。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用阳和汤治疗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等。多年来,用阳和汤治疗中老年乳腺增生屡屡得效。

(六)临床妙验

低血压症,

茹十眉老师的低血压基本方(麻黄6克,配黄芪15克,川芎、炙升麻、白芷各9克,当归10克)治疗头晕目眩,乏力,时有恶心,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血压低。阴虚加桑椹子12克,阳虚加补骨脂12克.。

咳嗽喘息

孔炳耀老师的麻杏地鱼汤(麻黄3~4克,杏仁、地龙各6~12克,鱼腥草12~15克)治疗咳嗽100例,总有效率为92%;向培福老师的麻杏二陈汤(炙麻黄、杏仁、二陈汤、紫菀、款冬花、薄荷各2~8克,甘草1~5克)治疗小儿咳嗽105例,总有效率为89.5%;陈晓龙师的麻石葶苈泻肺汤(麻黄、石膏、葶苈子、桑白皮、青礞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有效率97%;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重症咳嗽在3日左右明显减轻;冯益真师的麻地定喘汤(炙麻黄3克,银杏、紫苏子各4克,地龙、黄芪、连翘、当归、川芎、射干各6克),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200例,总有效率为93%。

肾炎水肿

贡沁燕、吴龄、吴全亮、傅丽红等老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克,赤小豆30克,车前子20克,赤苓、泽泻、败酱草各15克,连翘12克,蝉蜕、黄柏、知母各10克)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治愈30例;治疗阳水45例,痊愈37例,显效4例;以麻黄3克,泽兰、泽泻、茯苓、猪苓各15克,附子、白术各10克,桂枝9克,细辛3克,治愈水肿。

感冒发热

李风林、陈曙晖、孙海龙、衡炳芳等老师,用麻黄汤治小儿太阳伤寒发热292例(其中有上感者178例,扁桃体发炎者114例)痊愈282例,显效5例,有效率为98.2%;或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生石膏45克,板蓝根30克,炒牛蒡子、前胡、荆芥、羌活、杏仁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治疗风热感冒152例,痊愈141例;或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暑季发热50例,一般服:3~8剂药后症状消失,治疗流行性感冒有效。

皮肤瘙痒

朱国平、张树军、曹云等老师,分别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9克,赤小豆30~60克,地肤子30克,桑白皮15~30克,连翘、荆芥、防风各15克,杏仁12克,甘草6~30克,生姜6.克)治疗瘙痒性皮肤病130例,痊愈78例,好转49例;或以麻黄12克,地肤子、白鲜皮各30克,附子、苍术各15克,细辛12克,蝉蜕6克,治疗隐疹瘙痒,时发时止;或以麻杏石甘汤加味(生石膏15克,地肤子12克,紫草10克,麻黄、杏仁、蚕砂各9克,全蝎4克,甘草3.克)治疗荨麻疹痊愈;或用炙麻黄5克,附子、苍术各15克,蛇床子12克,细辛6克,治疗慢性阴囊湿疹痊愈。

急性痛风关节炎

肖佐桃、邹高祈老师以炙麻黄6克,配赤小豆、生地黄各30克,白茅根20克,连翘、牛膝各15克,地龙10克,甘草5克,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28例,3日内症状完全消失者16例,好转者8例,疗效不明显者4例。

酒糟鼻

张和平老师以生麻黄节、生麻黄根各80克,浸白酒1500毫升,分次煎服,治疗酒糟鼻18例,治愈15例,好转3例。

天行赤眼、暴盲

陈宝明、陈肇发老师分别以麻夏石甘汤(麻黄6克,生石膏15克,夏枯草20克,生甘草3克)治疗天行赤眼.103例,95例痊愈;以自拟方(麻黄、附子各12克,细辛10克,蝉蜕6克,熟地黄30克,枸杞子、菟丝子各15克)治愈暴盲病人1例。

慢性咽炎

王继仙老师以麻辛附二陈汤(麻黄、甘草各8克,附子30克,细辛、蝉蜕各5克,法半夏、陈皮、桑白皮、桔梗、射干各12克,茯苓20克,泽兰10克,板蓝根15克,生姜1片),治疗慢性咽炎102例,疗效显著,痊愈51例,显效40例。

口疮

汤于嘉、阳道和老师分别以麻杏石甘汤(麻黄3克,杏仁、生甘草各6克,石膏30克)加知母10克,青黛3克,治疗口疮52例,显效4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3%;以自拟方(麻黄绒、盐附子各3克,细辛2克,黄柏5克,知母7克)治疗口疮痊愈。

肾结石

汤淳康、洪智林老师分别自拟方(麻黄10克,金钱草60克,赤小豆、海金沙、黄芪各30克,茯苓、猪苓各15克,木贼12克,鸡内金6克)治疗右输尿管下端结石显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肾结石疼痛,1小时内疼痛消失。

小儿肺炎

据介绍,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36例,其中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方法:以麻黄绒4克为主,配生石膏、杏仁各10克,甘草5.克。如有咳逆加法半夏4克,痰多加川贝母5克,咳重加矮地茶10克,热重加黄芩8克。一般2~6剂见效,连服10日。X线照片肺炎病灶消失者为显效,仅症状消失者为有效。

鼻炎

据介绍,采用宣肺饮治疗16例,效果显著。方法:麻黄绒、辛夷各10克,水煎分2次服。服药前先将药液倒人碗内,患者将面部垂于碗上,使药热气直接吸人鼻内,药冷后再服药,每日2次,每次2~3分钟。如属慢性病者,加桑白皮、野菊花各20克;头痛者加白芷10克,每日1剂,一直到症状消失为止。所治慢性鼻炎10例均有效。

扁平疣·

据介绍,以麻黄9克为主,配杏仁、薏苡仁、苍术各10克,板蓝根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治扁平疣33例全部有效(录自《本草新用途》)。

(七)麻黄举隅小结

麻黄的用药指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肺系病症为鼻塞、流涕、咳嗽、气喘、咳痰、胸闷。

2.水肿为肾炎的水肿,胃肠道黏膜的水肿,痔核的肿胀,关节的肿胀。

3.全身症状为恶寒、无汗、身痛。

4.舌脉征象为舌淡苔白,脉浮紧。

在禁忌方面,多数医家认为体虚、汗多、高血压、脉数者禁用麻黄。

在用量上,最少每剂小儿用1克,大人1.5克,最多达30克,多数人用5~9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