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纪事:那些年,村里人喇叭里听到这三个字,不吃饭也要往地里跑!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9-06

文:张克习

图:来自网络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是东方人哲学思维方式的体现。这在生产队时期,每当上工,特别是抢收抢种时期,队长用铁皮喇叭筒子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吆喝催赶着上工,更能体现这一点。可是,有时则不尽然。

在麦收季节,每当几个连片地块的麦子收割已至尾声,腾出的地块又不急着播种时,这时队长站在村头的高处,手持铁皮喇叭筒只一声吆喝:“放行了!”立马就能看到社员们迈着急匆匆的脚步,满脸喜悦地从村口出来,向放行的地块蜂拥而去。

到了地里,人们手疾眼快地捡拾撒落在地上的以及躲过镰刀一劫仍然突兀站立在麦垅间的一些麦穗。刚一到地里,人们的精神比较亢奋,说话时气喘吁吁,眼神活力四射地盯着地上的麦穗;老手们带着攫取的目光,走一步看三眼,不停地搜寻着麦穗。不一会儿,地里的麦穗没有一开始那么多了,人们的精神也渐渐地平复下来了,抢拾麦穗的紧张气氛也趋缓下来。

这时,小孩们则满地里乱窜,看似在捡拾麦穗,实则在嬉戏打闹。小孩们的率性举动,遭到大人的训斥和恫吓:“不好好捡拾麦穗,回家不但挨揍,也别想吃饭!”

那时候,为了高产,生产队大多种植粗粮作物,因此小麦是比较稀罕的粮食,人们以能吃到麦子煎饼或白面馍馍而感到自豪和幸运。人们对捡拾有限的麦穗格外珍惜,他们回到家里,把拾到的麦穗小心地进行分类,把穗头放进簸箕里晒,把带杆子的扎成把,并排斜靠在窗户边上晒。

有的干脆立即徒手把拾来的麦穗脱粒干净,把新麦粒放进碓窝里舂碎或和着清水用拐磨磨成糊状,烧上一大锅麦仁稀饭,全家人围坐在灯光下,呼呼啦啦地喝着,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劳动果实。灯光在农家小院里弥漫,麦香在唇齿间漫溢,其情其景,很是温馨迷人,这就是劳累并快乐着最应景的写照。

捡拾完了麦穗,老人和孩子又拿起镢头,不惧骄阳,到地里去刨麦茬,以解决家里缺柴之急。这是经过春天的青黄不接艰难的日子后,农民迎来的一年中第一个辉煌的日子——麦子熟了,粮柴都有了,庄户人家心里就不慌了。麦茬刨掉了,地也变得容易耕种了,这可能是生产队长宣布“放行了”的一个意外的收获。

最让社员期盼的莫过于花生地的“放行”。等到花生收得差不多了,社员们都在内心暗暗等待,都想洗耳恭听生产队长什么时候爽快地宣布那三个字:“放行了!”因为花生长在土里,个头又小,外表颜色又与土壤颜色接近,所以花生不容易收干净,遗留在地里的比较多。

一旦生产队长宣布花生地放行,妇女、老人、孩子最忙活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拥到花生地里,先捡拾遗留在表面上的花生,谁收获的多,就看谁的眼明手快了。地面上捡拾完了,就用镢头沿着花生垅刨,把落在土层里的花生刨出来,这称之为捞花生。捞花生需要蹲在地上,一边刨一边往前挪步,时间长了,就坐在地上捞,这活又累又脏,还熬时间,只有妇女和老年人才干。

花生地放行的时间比较长,只要不急着耕种,就一直放行下去。后来,各家各户索性把自家养的猪也放到花生地里,让猪去土里拱,寻觅落在土里的花生吃。猪既逃离了骚臭气熏天的猪圈,还能吃到香喷喷的花生,所以猪们也是乐此不疲地满地拱。

最接地气和最应时的放行,还是过年前几天山上放行了——允许社员们进山拾柴火。当时政府要求封山育林,不许任何人进山割草拾柴火。在立秋前后,山上的草已经由生产队集中收割过了,这次放行拾的柴火就是当时割草剩下的难以收割一小部分和秋后又长出的山草。

当年,物资匮乏,农村家家户户缺粮少柴是常态。但是,在那种情况下,生产队为了让社员群众欢度春节,还是每户分五斤花生、每人分五斤小麦,有条件的生产队还会杀几头肥猪,每人分上斤把肉。过年吃的有了,没有柴火烧,连生活的烟火气都没有,何谈营造节日气氛!再说,天寒地冻的,老人孩子取暖也需要柴火。

眼看就要到年关了,经大队绿化队同意后,生产队长象得了个宝贝似的,手持铁皮喇叭筒子高兴地宣布:“山上放行两天,请兄弟爷们上山拾柴火过年!”

可能是年底了,队长心里没有什么压力,抑或为了把好事情办好,让好消息人人尽知,这次队长不象往常那样只宣布一声:”放行了!”就了事,而是围着村子转了一圈,不停地大声宣布:“山上放行两天,请老少爷们到山上拾柴火过年!”……

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村,一下子把山村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社员们个个拿着拾柴火的家什,怀着兴奋异常的心情,成群结队地向村子西面的山上走去,尽管凛冽的山风吹在脸上,让人有种寒冷难耐的感觉,但是,社员们的心里却热乎乎的。

回望当年,放行——允许到收获的后庄稼地里,去捡拾落下的麦穗、花生……以及允许到山上拾柴火过年,仍然让我激情满怀。因为那是丰收嘉年华和节日狂欢的雏形,虽然有些拙朴、平淡、平常,甚至有些苦涩记忆。但是,那些点点滴滴,都曾激起我们生活的浪花、给我们的精神注入活力。

在那种生存状态下,人们欲望寡淡、容易满足,特别懂得珍惜和感恩,稍微有点获得,就欣喜若狂。那种善于感恩、对美好生活充满强烈向往的精气神,仍然给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以向上、向前的促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