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厌一个人,用不着翻脸!

  平凡的人 2020-09-07

文 | 有书洛水汉宫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清朝末期,在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不仅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状元傅善祥,还有一位极为出色的女将领洪宣娇。

她不仅在太平天国中地位崇高,且作战极为勇猛,曾枪杀清军猛将、刀劈西洋大兵。

太平天国失败后,洪宣娇的结局也成了历史谜团,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洪宣娇的故事。
公元1853年3月末的一天,咸丰帝坐在御书房里,看着刚到的急报:“贼陷镇江、扬州。”

咸丰帝用手揉了揉正疼得厉害的头,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大清在“毛贼”手中丢失的第几个城池了,他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正规部队,连女“毛贼”都打不过。

他更不知道,就连此次带领女“毛贼”攻陷镇江的统帅,也是名女将。

这名女将,正是太平军的巾帼英雄、“天父”之女,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



洪宣娇原名杨云娇,是西王萧朝贵之妻。

洪宣娇她自小性格豪爽,像个男孩儿一样,喜欢舞枪弄棒,直到现在,洪宣娇的出生地花县,都还流传着她偷学习武的故事。

一天,洪宣娇对父亲说,自己想去习武,可她父亲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并再三告诫洪宣娇,女孩子在家学学绣花就可以了,舞枪弄棒是男孩子的事,让她想都不要想。

见父亲不同意,洪宣娇就假装去邻村一个姐姐家学绣花,实则半路上到会馆偷学武艺。

没过多久,偷学武艺的事就被洪宣娇的父亲知道了,她父亲大发雷霆,当着全家人的面斥责洪宣娇。

不想,洪宣娇的三个哥哥听后,反而劝父亲:

“男女都是人,男子可以学武,女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学武呢?

有了武艺,不仅可以防身,有机会还可以为国效力!”

见儿子们都支持女儿习武,洪宣娇的父亲又说:
“会馆里都是男子,且从来没有女子习武的先例,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去干什么?”
洪宣娇的哥哥们见父亲有松口的意思,于是连忙说:

“我们可以在家里教她习武。”

就这样,在三个哥哥的指点下,洪宣娇秘密地学习了武艺。

渐渐地,洪宣娇不仅拳脚功夫了得,就是双刀、双剑也是舞得水泼不进。

一次,村里的两个流氓想调戏洪宣娇,不想洪宣娇提起竹杠,劈将下来,只听“啪”的一声,就将那两个小流氓给打趴下了。

洪宣娇不仅武功了得,还有侠义心肠。

她看到清廷腐败无能,对外讨好巴结,割地求荣,对内欺辱百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内心十分痛恨。

在听说拜上帝会“凡会中人,男称兄弟,女称姊妹,人皆平等”后,洪宣娇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独木易折,成林难摧。

洪宣娇决定随冯云山从广东远赴广西开展传教工作。

她在广西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地宣传教义,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遇见疾苦就倾囊相助。


很快,洪宣娇就与当地的贫苦妇女们打成一片,深受她们的爱戴。

人们甚至还给洪宣娇编了一首歌谣:

“桃树开花花结桃,人人爱跟洪宣娇,一年三百六十日,歌声不断乐陶陶。”

据《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洪宣娇“很快在女教徒中至为著名”,成为女教徒的首领。

不仅如此,洪宣娇还召集数百名贫苦妇女,自成一军,并带领她们对抗清军围剿,多次取得胜利。

洪宣娇以她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尊重,紫荆山区甚至流传着一个口号,那就是“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



虽然身为红颜,但洪宣娇却有着不输须眉的志气和谋略。

1850年,洪秀全决定反清,洪宣娇随其赴广西团营,积极准备起义事宜。

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洪宣娇为女营将领。

在洪宣娇的率领下,女营众人个个身手矫健,训练有素。

“当腰横长刀,窄袖短衣裳,骑马能怒驰,黄巾赤其足。”说的就是洪宣娇带领的女营将士们的风貌。

金田起义后,清军对起义军大肆反扑,洪宣娇带领女营众将士们,骁勇善战,屡建奇功。

1852年春天,东王杨秀清会师郴州,檄福王洪仁达为前部,令萧朝贵、洪宣娇为后应,李开芳屯兵西北小山,规西门。

不料,攻城的义军差点被清廷提督向荣带领的清兵绞杀。

洪宣娇知道后,立即帅兵驰援,兵分五路击败向荣带领的清兵,义军这才解围,而洪宣娇也在此战中一战成名。

不久,萧朝贵在攻占长沙时不幸身亡,洪宣娇知道后,率领女营将士飞赴长沙,重挫向荣、张亮基率领的清军。

随后,洪宣娇又跟随义军征战武昌、安庆,每次征战,洪宣娇都身先士卒,屡破敌军。

特别是在攻打镇江的时候,洪宣娇主动请缨,说:
“我三月不临战阵,筋骨且酸矣!”

于是,她和萧三娘率领五千女兵,领前阵,疾驰至镇江,围攻西门,对清军开展猛烈攻击。

因为攻击的势头太强劲了,以至于镇江都司李守仪都吓傻了。

不久,镇江攻克。

可以说,在太平天国的创业初期,洪宣娇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天字旗号当空飘,天国出了女英豪,你要问她名和字,天王妹妹洪宣娇。

妇女去跟洪宣娇,会打火枪会耍刀,牛排岭前摆大阵,杀得清军跑断腰。” 

这首当时传唱颇广的歌谣,不正是洪宣娇赫赫战功的另一种反映吗?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发起狠来,连男儿都要逊色三分。




1853年,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南京。

不久,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建立太平天国。

随着太平天国的军事全盛期的到来,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清廷对太平天国发起了疯狂围剿,因而两人的矛盾并未彻底激化。

直至1856年,清军劲旅向荣死,南京解围,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

他们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不可避免。

这就是后来的“天京事变”。

据说,在天京事变中,洪秀全能够全胜而归,洪宣娇功不可没。

当时,杨秀清大权独揽,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很多将领都对他心存不满。

于是,洪宣娇就联合一批反杨势力,同时鼓动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回京,共图大事。

期间,洪宣娇主动结交东王府,极力说服杨秀清在东王府大摆宴席,为北王韦昌辉接风。

杨秀清以为洪宣娇不计前嫌,放下对自己的仇恨了,十分开心,于是听从了建议。

杨秀清与洪宣娇之间有什么大仇呢?

原来,洪宣娇曾经也做过一次“灵魂升天”的事,即代“天父”传言。

以前,“代天父传言”是杨秀清的事,洪宣娇这样做无疑会降低杨秀清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因此,事后,杨秀清以天父的名义,严厉地批评了洪宣娇。
但洪宣娇不以为然,于是杨秀清又代天父杖责了洪宣娇六十大板。

洪宣娇被杖责后,此事似乎就此揭过,但杨秀清却一直担心洪宣娇心怀怨恨。

此次,洪宣娇主动来东王府求和,杨秀清大感意外,开心之下,就同意了洪宣娇的提议。

1856年9月2日,就在东王府为北王接风时,反杨势力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东王幕府部属和其家人,以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被杀。

如此大的杀戮,恐怕是洪宣娇当初未料想到的吧。

当日,东王府血流成河,而天平天国的事业,也在这鲜血中与日下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任后人评说去。

洪宣娇的最终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在清军攻克天京后,乔装成难民逃了出来;

也有人说她在清军破城之时,被清军俘虏了;

更有人说,她看太平天国内部斗争不断,心生失望,早早就隐退不知所踪了。

也许,对洪宣娇来说,梦想过,尽全力奋斗过就已经足够了,其他的别人怎么说都已经无所谓了。

毕竟,曾经的巾帼英雄,说到底,也只是人,不是神。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2. 《洪宣娇的来历及事迹考辨》
3.《再探“洪宣娇”》
4.《中华历史文化人物读本》
5.《洪宣娇新传》
6.《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故事(丛书)》
7.《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