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招应对老人常见的“脑供血不足”

 zjshzq 2020-09-07

有些中老年人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到医院进行如CT和MRI检查以及神经体征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其实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老年人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




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正常成年人平均脑血流量为每分钟100克脑组织4060毫升。值得注意的是,大脑对血液供应不足非常敏感。一般,脑血流量降到正常值的75%85%时,人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降到正常值的51%65%时,即可出现昏迷。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丧失知觉,几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若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换句话说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究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儿童时期脑血流量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成人约为50毫升(5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而健康老年人只约为35毫升(35毫升/100克脑组织/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防慢性脑供血不足学4招



 
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常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但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会延误治疗时机。其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常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很可能引起脑梗塞甚至痴呆。
 
对于已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人而言,找到病因并积极控制是关键。如:“三高”人群,应尽可能地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脑血管进一步病变,加重脑供血不足;心衰、房颤、颈椎病患者等也应积极治疗。而对于正常人而言,随着血管的老化也难免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积极预防是关键。
 

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

2注意合理饮食,平时常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4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应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平时适当看看电视、报纸或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

来 源 | 医药养生保健报

作 者 | 冯伟珍

编 辑 | 刘丹彤

审 校 | 丁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