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里的性、爱、陪伴、钱,你会怎么排序?” | 李银河专访,谈性比陪伴重要

 阴影中游动的鱼 2020-09-07

崔璀:

最近见缝插针做了个新节目,叫做《你好,不同》,请不同嘉宾来聊天。

这么多年,Momself一直在探索每个人的独特,追求真实而不是正确,关注个体而不是群体,也是这个播客节目想传达的:「你好,不同;你,好不同。」

第一期嘉宾,请到了李银河老师——大家知道的是她是王小波的太太,更需要知道的是,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一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在女性主义这件事上,李银河老师是我,和我们很多同事的启蒙老师之一。

我们聊了关于爱、性、独立的话题,今天的文章会摘要出来其中一部分。

有个细节挺想跟大家多聊一句,李银河老师关于独立女性的那个问题(见下方原文),让部分读者不舒服了,这个我特别想跟大家说,每个嘉宾都会带来属于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我单纯地只是想把更多声音展现在大家面前,不代表真理,也没有什么「绝对正确」。

这个世界本身就由无数声音组成,听到不同的声音,遇见不同的人,喜欢的就拥抱,对自己有用的就留下,不认同的,笑笑过。

遇见不同,还能保持自己,也许是最大的自由。


Q1:婚内遇见真爱

  崔 璀:

我记得很年轻时看《廊桥遗梦》,里面女主遇到了自己的情人,在犹豫着要不要跟情人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

婚姻意味着,责任,忠诚,规则。那如果婚姻内遇到Mr.Right,怎么办?

  李银河:

如果在婚姻之内遇到了真爱,第一,离婚比搞婚外恋要好。

即使是真爱,因为有婚姻在前,你还是违背了忠诚承诺的,所以最好遇到了真爱和原来配偶离婚,离婚以后再发展真爱,去建立一个新的亲密关系。 

第二,如果你是没法离婚,或者说还没有真正到想离婚的程度,那么你和你真爱保持精神恋爱的关系就可以了。

你们只是在精神上做一个灵魂伴侣,在精神上互相爱慕对方,有这么一种灵魂的交流,可以不必伤害目前的婚姻。 

Q2:婚姻排序

  崔  璀:

我最近看完了您的新书《活过爱过写过》,里面有个男生,说自己是大龄剩男,跟你探讨伴侣问题,他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女生的话要「食东家,宿西家」。

说这是婚姻四元素:男生娶一个贤惠的妻子,但是要有性感的小三二奶,女人要有很有钱的丈夫,但是得有情夫解决性欲。

但你觉得幸福的婚姻,是妻子漂亮又贤惠,丈夫有钱又有爱。

很多用户很羡慕这种状态,但是也觉得这个回答基本否定了大多数的婚姻,那在你认为的最好的关系里,如果要排序,性、爱、陪伴,钱,这些怎么排序。

  李银河:

我的排序是这样的:第一是爱,第二是性,第三是陪伴,第四是钱。

为什么这么排?我觉得爱这个东西特别美好,特别罕见,如果能够遇到爱情的话当然是最好的,但不是很轻易的就能碰上,对吧?

但爱是能够给人带来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的东西,当然是排第一位。

第二位性,它也有很多功能对吧?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第三陪伴,因为一般人就可以了,比如像亲情,也属于陪伴,从亲密程度上来说比爱和性的关系又降了一级。

最后是钱,我认为它没什么重要性,能够维持起码的生存就可以了。如果说太过看重钱而忽略其他那些因素,人是不容易得到幸福和快乐的。 

Q3:无性婚姻

  崔 璀:

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在2009年曾调查中国人婚内性生活。结果显示,每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为28.7%。2016年日本有一个数据,47.2% 、比12年前多了15.3% 。

李老师对现在这种占比不断提高的无性婚姻是怎么看的?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吗?您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李银河:

我们对无性婚姻的定义,是说一年性活动不超过10次。

每月一次都不到的,根据调查,中国是接近三成,日本是接近五成。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婚姻、不喜欢性了?

我认为原因有很多种。

第一是,性的确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都会觉得夫妻伴侣什么的,生活中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比如共同的生活、共同的事业、共同养孩子,而性本身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尤其是无性婚姻中的夫妻而言,就不那么重要。

而中国现在无性婚姻比例还不那么高,是因为和日本不同。

日本人对性是一点压力都没有的,片子到处都是,很容易得到,然后大家自己就能解决,就不那么需要在现实中做。

相比而言,中国人还比较喜欢性这件事儿的。一是过去太压抑,另外从人口上看,中国比日本多那么多,我们的生育率还算高的,好像中国人也是更喜欢生孩子,所以无性婚姻就不会像日本那么严重。

我想给大家一个规劝:性活动实际上还算挺好的一个活动,是吧? 

它有很多功能,最主要的又两个,一个是生孩子,一个是多一项快乐。

生活中性快感、性愉悦,是能让人快乐的,所以大家即使是不想生孩子,也可以做性游戏,从中获得一点快乐。

我觉得大家这方面可以积极一点,不应该那么消极。 

Q4:女性成长

  崔 璀:

我自己关注女性群体这些,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这个群体的自我认知在变化。

6年前我生孩子的时候,大家对于「妈妈」这个词有很强的固化印象,比如一切要为了孩子,如果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这几年,明显感觉越来越多声音在支持女性平衡事业家庭,活出自己的气象。

你在新书《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里也写到,一个人只有做到独立支撑,才有资格为人,才有资格为人,也才能够活得更加快乐。

我观察到的是,虽然有这样的声音,但很多女性的束缚是自己给自己的,比如事业家庭优先家庭,比如事业想要更多时觉得愧疚,觉得自己当妻子当妈妈不称职,比如压抑自己的欲望,生理或者心理的。

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

  李银河:

第一,我建议一定要争取让男人分担家务。

这也是妇联特别提出来的,我们两个人都有工作,都有事业,为什么家务就锁定给了女人?女人才要碰到家庭事业平衡,男人为什么就不碰到这个问题?男人也要一块儿带孩子,一块儿做家务,要分担是吧?

所以我们要争取,这样就能更容易平衡一点。 

第二,女人只要尽了力就行了。

你不要否定自己,比如你说在工作上投入太多就很愧疚,不必要,尽力而为就好,自己能做到做多少。

为什么男人就不该愧疚?他们没有把精力的一半投在家庭里面,他们也应该啊!

  崔 璀:

特别同意李老师的观点,这也是Momself这几年一直提倡的,就是不管在什么事儿上,男女平等。

昨天发生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我儿子小学老师来家访,聊到最后,问说那孩子如果在学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联系谁,我想也没想,指了指我老公,我老公也说,联系我吧。

没想到的是,两个老师都愣了一下。

搞得我还挺不好意思的,说,是不是这情况挺少见的。老师说是的,大多数家庭,问到这个问题时,爸爸都会一甩手,说,联系妈妈。

当时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就是下意识地还找补了一句,说因为我创业,平常微信回复不太及时。

老师说,理解理解。

后来我就在想,如果说联系妈妈,爸爸需要解释吗?不需要。

但虽然我意识上还是会收那么一下,不过还是坚持住了,家长会什么的,都是爸爸去开。

从我做起吧。

Q5:全职妈妈算独立女性吗?

  崔  璀:

前段时间电视剧《三十而已》大火的时候,微博有个热搜问题是关于「独立女性」的。

提问的是一个全职妈妈,为了照顾家庭,生娃后就在家照顾孩子,她问一个情感博主,像她这样的全职妈妈是不是独立女性?

饰演顾佳的女主角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复了这个问题,她觉得「算」。

但大量留言都对此进行了抨击,大部分人都不认可「全职妈妈是独立女性」这个观点,最直接的反驳依据是「女性独立包含经济独立,但大部分全职妈妈都是做不到经济独立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全职妈妈在家庭中的付出也是一种劳动,只是这种劳动付出没有被算进GDP,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偿的劳动。

就是这种不被社会价值认可的劳动,让全职妈妈失去了说自己是「独立女性」的底气。

针对这个普遍的矛盾点,李银河老师是怎么看待的呢?

  李银河:

全职妈妈非常辛苦,首先全职妈妈他们是劳动者,他们是创造价值的,但是他们的劳动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家务劳动,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是在私领域,不是在公领域,有这样的区别,所以全职妈妈没有工资。

但是没有工资,也不能够认为家务劳动就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其实非常容易量化,就相当于月嫂、小时工或者保姆的工资,月嫂一个月1万2万的活是妻子来做的,妻子他就相当于创造了1万2万的价值。

首先全职妈妈的劳动也是劳动,第二,全职妈妈不能算独立女性。

在经济上不独立,你就不能算是独立女性。因为家里的所有收入都是男人挣来的,你虽然也劳动了,但是你并没有挣钱,你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如果说这个男的移情别恋,他要抛弃你,你马上就陷入了无依无靠这样的一个境地。

那怎么能算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呢?

  崔  璀:

这个问题争议非常大,前几天连岳老师有篇文章,讲的是「宁作社畜,不作家畜,女性不宜中断职业生涯。」

哪怕把自己的工资都给了家教和保姆,也不能中断,因为职业生涯一中断,有些机会就没有了。

我自己当然是一直坚持说要在职场中,因为我有很多想实现的东西,这些是家庭没有办法完全满足我的。

我这些年做Momself,也深知其中的一些纠结。

一定会有人问,那这不是因为社会制度的缺失导致的吗?!既然全职妈妈是在劳动,那为什么不给予一定报酬呢?如果我想实现的就是在家庭里能全都实现呢?等等。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试图解答,但始终觉得很难。

Q6:冠夫姓和性别歧视

  崔  璀:

前段时间Papi酱(一位很优秀的短视频博主)因为冠夫姓的事情,被骂上了热搜,大批网友说她以前以女权为话题获得了很多支持,现在有了孩子还不是不跟自己姓,并以此来攻击她,大量评论都在批评她是伪女权,讨好男性。

您怎么看待「冠夫姓」这个现象?您觉得大众非常激烈的情绪背后是什么?

  李银河:

从当时公众的反应来看,我想讲两点。

第一,大家对传统习俗的反感。

虽然我们现在婚姻法上都规定可以随母姓,也可以随父姓,可是大多数的孩子还都是随了父亲的性,这肯定算是男权制的痕迹,是几千年形成的习俗。

它当然是一个不好的习俗,大家批评的点是,即使Papi酱这么成功的女人,也仍然不能摆脱男权的习俗,所以大家就很失望。

这是我觉得这件事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

但我想讲的第二点就是,公众在「冠夫姓」这个问题上,有「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偏颇。

我认为,孩子随父姓随母姓只是一个芝麻,是件非常小的事情

西瓜是什么呢?西瓜就是整个社会的性别歧视。各种我们碰到的比如就业歧视、女性在职场遇到的玻璃天花板,等等。

大家抓住一个没有随母性这样的芝麻粒儿大的事情,大闹特闹,但我觉得其实更值得闹的是「西瓜」。

我们要反对的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包括家庭暴力等等,这是「西瓜」。

Q7:人生信念

  崔 璀:

最后,想问一个关于人生信念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是李老师曾与王小波老师相伴,后遇到大侠,学术上一直保持创作,现在从您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平静平淡丰富的生活状态。

这对很多人来说,既羡慕,又觉得太好了,好到自己很难达到。甚至有用户会问,那因为那是李银河老师啊,我也没读过那么多书,我也遇不到这么好的感情。

很多人其实是很难走出人生困境的。

李老师一定也是跟生活真刀实枪碰撞过的,也一定是从低谷走过,您有什么样的人生理念吗?我想这部分可能就是每个人跟别人不同的那一点。

  李银河:

我的建议是,你要非常郑重其事地、非常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

比如我想要钱、想要权力还是想要出名?还是说想要爱、想要一个温暖的小家庭、想要一个孩子?

你要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今年我要考上大学、今年我要把我的工资争取从3000涨到4000……这些都是一个小目标。

然后再给自己的生活定一个中期目标、一个远的大目标,并且一步步地去实现。

我会建议大家去看看「吸引力原理」,意思是,当你特别渴望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向周围的环境散发这个信息,如果你的愿望特别强烈,比如想要爱,那么和爱有关的那个人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如果你到最后还是没碰上你的爱人、没有摆脱经济困境、没有实现目标,也许就是你的愿望还不够强烈,没有把这个东西吸引来。

因为如果你的愿望足够强烈,你一定会去做各种各样的努力,这样的话你就能够走出困境了。 

  崔 璀:

「一个人走不开,不过因为他不想走开;一个人失约,还不是因为他不想赴约,一切借口均属废话,都是用以掩饰不愿牺牲。」

这是我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看亦舒,抄写过的笔记。

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好,并不真的懂。后面的十几年,生活教会了我,去懂这些道理。

人生的困境,说具体,就是拆分出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说大一点,是你是不是真的想跳出困境。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算障碍重重,你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到它。

但若是你不是真心的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纵使前方道路平坦,你也会想尽一切理由阻止自己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