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辣椒、玉米、烟草和白银—美洲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

 heros8888 2020-09-07

本文作者:张晨松

 综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演进一直受到内生性动力和外来性动力两种力量的左右,其中内生性动力往往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量变过程,而外来性动力则不仅仅会带来文明的量变,更会带来文明的质变,这种质变既可能是区域文明的巨大飞跃,也可能是土著文明的灭顶之灾。在上一篇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印迹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是外来性动力对各自文明一次次震荡与冲击的明证。

本文将进一步扩展视野,从全球范围和历史高度,了解500年前与中国远隔重洋、相距万里的美洲地理大发现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类文明的演进离不开交流,即使远古的人类被崇山峻岭分隔也未能阻止文明之间的交流。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这种交流也正变得越来紧密与频繁。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最主要的形式是贸易,同时也包括文化与宗教的交流,甚至战争也是一种交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最年轻的中国,在文明的早期通过与其他三大文明的交流,掌握了小麦的种植和青铜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明巅峰时期的宋代,也向世界输出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黑火药等技术。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路,对于来往的商人随意盘剥,东西方的贸易基本阻断了。但欧洲中上层社会已经把那些来自亚洲的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作为了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急需开辟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于是人类文明演进史进入了最为绚丽的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是哥伦布,哥伦布是出生在热那亚的意大利人,信奉地圆说,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在哥伦布的年代,《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传甚广,书中马可·波罗对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很多夸张的描写,把中国形容为一个铺满黄金的国家。马可·波罗的夸张式描述,深深打动了哥伦布,对中国和印度充满了向往,对曾在热那亚坐过牢的马可·波罗充满了崇拜,于是他成功说服西班牙国王资助他开辟向西的新航路。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3艘大帆船,从西班牙出发经70昼夜的艰苦航行,于1492年10月12日凌晨发现了新大陆。此后哥伦布又三次抵达美洲,但他至死都认为到达的地方是印度。美洲地理大发现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的积累,加快了欧洲经贸的升级从而使欧洲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美洲地理大发现客观上促进了人种的交流和融合,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新的农作物,大大丰富了食品种类。中国虽然不是美洲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参与国,但通过贸易,美洲地理大发现也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辣椒

辣椒原产于墨西哥,1493年哥伦布将辣椒带到欧洲,开始人们误认为这就是印度的胡椒。辣椒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至今不过400年的历史。

辣椒进入中国最初并不是食用作物,而是观赏植物。清乾隆年间,少盐地区贵州开始把辣椒作为盐的替代品大量食用,此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开始作为蔬菜大量种植。

辣椒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餐饮革命,甚至彻底改变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饮食习惯,并迅速取代传统辛辣调料:花椒、生姜、茱萸。当今天听到“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古诗时,我们几乎不知道茱萸是什么。八大菜系的湘菜、川菜主要原料都是辣椒。如今全国人民都越来越喜欢吃辣椒,原因可能是因为辣本身的机理。我们常说五种味觉:酸、甜、苦、辣、咸。其实严格地说,辣不是一种味觉。辣椒对人的皮肤黏膜会造成灼热感,是一种痛觉。为了对抗痛觉,人脑会分泌内啡肽来止痛。内啡肽在止痛的同时会让人兴奋、愉快,甚至让人上瘾。

玉米

哥伦布在古巴发现了玉米,此后传遍全世界,现在玉米也成为世界上总产量最高的粮食。明代末年玉米通过海路和陆路两线传入中国,很快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米成为大米、小米、黄米、小麦和大豆——中国传统五谷以外的第六谷。

玉米本身需要的耕种条件很低,同时又非常高产,而且还可以与其他作物轮番种植。在明朝以前中国人口上限是6000万,但即使经历了明清小冰河期以及明末和太平天国两次大战乱,清朝末年仍然达到了4亿人口。以玉米为代表的美洲粮食作物的引种起了关键作用。

明末清初,地球曾出现一个气温骤降、极端灾害层出不穷、粮食大幅减产、社会极具动荡的小冰河期。根据历史记载,这一时期广东地区频繁降雪,甚至海南也出现了降雪纪录。小冰河期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第一次小冰河期出现在商末周初,虽然缺乏人口变动数据,但一部《封神演艺》向我们展示了那一段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却又神话传说般绚丽的时代长卷。

第二次是汉末、三国、晋初,东汉末年人口大约5600万,到西晋初期只有1600万人,人口锐减70%多。第三次是唐末、五代、宋初。唐玄宗时人口再次达到5300万人,而到宋初太宗时期,人口只有2400万人,人口锐减一半以上。第四次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由于引入来自美洲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等耐寒、耐旱的粮食作物。在这时期虽有战乱,但没有出现巨幅的人口减少,反而当气候转暖、社会稳定后出现了中国人口历史性的突破。

烟草

烟草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第一次看到印第安人吸烟,发现烟草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公元1558年,葡萄牙水手第一次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葡萄牙人占领南洋群岛后,烟草即在这些地区流行。西班牙人侵占菲律宾群岛,也把烟草带到了那里。烟草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明末吸烟之风已经非常盛行,崇祯皇帝还曾下令禁烟。到清朝烟草种植不断扩大,产量也大大提高,出现了旱烟、鼻烟、水烟和卷烟等多个种类。

随着烟草在东南亚种植与流行,本来传统上一直作为药用的鸦片,其用途也开始改变。17世纪,苏门答腊人发明了服食熟鸦片的方法。此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开始把鸦片混入烟草吸食以及直接吸食鸦片。从此,原来在药房中药品鸦片成为了“大烟”。因为大烟的盛行,当时的国民体质被讥讽为“东亚病夫”,迫使清道光帝不得不下令查处鸦片走私,并派钦差大臣林则徐负责此事。林则徐勒令英国人交出所有鸦片,并全部销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从此开始了晚清政府割地和赔款的耻辱历史,清朝国运也因鸦片战争而由康乾盛世急转直下直至灭亡。

白银

16世纪40年代,西班牙人在秘鲁和墨西哥先后发现了非常丰富的银矿。1570年以后,这些新大陆开采的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流通领域,当时世界白银80%来自于美洲。白银成为国际主要流通货币,奥斯曼帝国、明朝中国和印度等很多国家,都开始使用白银来作为本国货币。中国金银的矿藏并不丰富,因此历史上基本使用铜作为主要货币,宋代以后开始有少量白银进入通货体系,但这些银大部分来自日本和琉球。宋代还曾因为金属货币的短缺而发明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但由于金融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纸币的滥发和通货膨胀而废止。中国古代的出口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等为主,其实当时这些都是奢侈品,只有国外少数富有的中上阶层才可能使用到。宋元时期出口最终目的国基本都是亚洲,但随着欧洲经济的崛起,明代中期开始以欧洲为主要出口目的国。据估计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3乃至1/2流入了中国,其中主要是源于美洲的白银。

当时中国主要流通货币成为了白银,但却严重依赖美洲白银,这其实是有很大金融风险的,这相当于货币供给基本依靠海外贸易。一开始这个问题并不突出,而且大体可以做到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因为中国经济虽然体量很大,大概占当时世界经济的1/4到1/3,但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业并不发达,所需货币量有限。同时由于明清时期长期的贸易顺差,基本没有出现过货币短缺。进入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销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并没有开放,同时中国对英贸易还保持了巨大的顺差。为了改变这种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而打破了中国贸易的优势,并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1699年牛顿在担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时,分析了世界各国的白银供需,提出由于英国的白银短缺不可逆转,应该放弃白银改用黄金作为主要货币。19世纪后多数欧洲国家开始效仿英国建立金本位制,引起金银比价差距越来越大。当时,中国的赔款都是按金本位的英镑计价,但用本国货币白银来偿还,从而造成“镑亏”。“镑亏”加重了中国偿付赔款的负担,致使晚清的财政陷入绝境。

结语

美洲地理大发现引入中国新食品多达三十余种。这里既有玉米、红薯、土豆等粮食,也有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既有花生,葵花籽等坚果,也有菠萝、木瓜等水果。这是继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又一次食品大引进。这些食品的引进极大地改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巨大增长。但烟草的传播启发了过去长期作为药品的鸦片成为毒品,不仅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美洲丰富的银矿储量让白银成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货币,由于贸易的长期顺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贸易与货币的不平衡成为引发了鸦片战争的潜在诱因。鸦片战争开启了列强一系列侵华战争,所带来巨大的赔款与耻辱让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华文明开始反思和觉醒,从此走上一条自强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张晨松先生,鸿儒智库专家,北美精算师,英国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北美风险师,毕业于南开大学,目前担任光大永明人寿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中国精算师协会理事。热爱历史研究,尤其关注少数民族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