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现代文盲余某说说什么叫做信息

 君临天下100 2020-09-07
给现代文盲余某说说什么叫做信息

   余秋雨在多次归隐后依然活跃在各类场所,继续着自己命定的文人生涯。这次是在“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读书月”开幕式上,余说自己“我没有手机,不会上网,不看报纸,只看央视新闻频道,但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东西”,然后一个转折,云云。“在我看来,现在我们接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无用的文化垃圾,我们没必要知道这么多,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虽然我总是把调戏余大师作为一种休闲活动,但这次要很正经说一句,余这话说得也不算错。信息这种东西确实有一过度泛滥的可能,尤其我们进入到互联网-新媒体的现代社会以来,信息泛滥已经成为一种让有识之士担忧的问题。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其实很多情况下某些信息确实是不必要的,正如江湖河海里面有许多东西“是不必要的”一样。而且若不经过某种程度的筛选,人们会因为信息的泛滥而无所适从。俗话说“大海捞针”就是一个恰当的比喻。选择的范围过多而手足失措,就相当于没有选择,这是每个学习过传播学知识的人都应该懂的道理。

   但信息这个东西并不是泛滥了好多年,而是成为这样的态势并没有多少年。

引用并改写自五岳散人博文 

   在远古,知识信息量很少、长知识的人也很少。人类最早的知识信息如同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小溪流;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信息开始大范围流动是从中国唐宋的印刷术普及并流传到欧洲,以及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开始的。信息在那个时代里,交流汇合成大湖巨川洪流,更多的代表着知识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

   经过了好多年之后,世界上又出现了许多式样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伴随着这些信息的载体,各种信息更多的为人所知。而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地方变得更加公平、更加文明。千流百川滚滚而来溶入大海……

   这并非是偶然的巧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权柄者最不喜欢的就是信息大量的、自由的流动,在古代是因为他们要掌握知识的权力,只有他们可以获得理解与解释知识的权力,而在靠近现代社会的时间段里,信息又会带来真相,从而导致民智已开的民众们有所觉悟与反抗。

   对于个人来说,在这个时代里面对信息泛滥的江河湖海,如果不进行自我有效选择的话,将会是比较危险的状态。但对于一个日趋价值多元、关注多元的社会来说,信息的泛滥并非是坏事,这只能让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信息的数量越大,就越能代表一个社会在多元化方面的进步。

  当代信息已经成为环绕着、包围着我们的巨大的海洋,将全世界联合成一片。信息泛滥如同大海大洋的巨流洪涛,不可阻挡。

   就选择信息而言,余大师的话是有些道理的,必须要经过自己有意识的筛选,最终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读书是如此、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新媒体上的信息也是如此。比如余大师的“自我筛选”就是看央视的新闻,从而广种薄收、知识何以能够博大精深?别人可从其他方面达到同样甚至更大的效果,最终的知识结构与余大师迥异。

   所以,重点不是信息过多会导致什么,而是有无能力进行这种选择,以及谁、怎样来进行这种选择?这就要问问我们的教育是否承担了这个指路与辅导的责任了,估计这个答案大家各不相同,这就是信息多元化的好处。另一个就是最好让我们大家自己选择适合的信息去进行接受,不用别人嚼过的馍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点是不是做到了也很难说,至少对于余大师来说就很不好说了。

  21世纪谁不懂电脑、不会上网,谁就是现代文盲。因此你余某乃可归入现代文盲的行列。你的呱呱叫乃是旱鸭子一个,此言不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