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代不分家,一家即一村,到太行山腹地探访“一门柳”传奇

 王浩然 2020-09-07

这是一个直逼好莱坞大片的历史故事,里面全是机关算尽的面孔、险象环生的、朝不保夕的杀伐以及惊心动魄的逃亡……

男主角初始登场的时候,志得意满,英气逼人,他站在国家权力的最高层,直接同皇帝接洽。

这时的他深受器重,如鱼得水,同时,他所在的政治集团配合默契,为革除弊政,大家手起刀落,改制税法、整顿官僚、抑制藩镇、加强集权……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一张阴谋网却也在悄悄编织,如毒蛇般阴森地窥视着此刻站在聚光灯下的胜利者。



三个月后,皇帝被逼退位,黑暗来得猝不及防。

新的政治集团迅速占据各个权力角落,并对男主角所在的圈子展开致命打击。先前的位高权重者或被诛杀,或意外死亡,危险步步紧逼,千钧一发之际,男主角向家族秘密传递了一条消息:

“全家分开,朝不同方向逃走!房子车子都不要了,赶紧跑!从今以后,隐姓埋名,不要向任何人提起我的名字,就算日后有人出人头地,也不要宣扬门庭。”

发出信息以后,男主角放下一颗心,从此远走天涯……并在漂泊的路上写下了这么一首苍凉至极、孤独到无以复加的诗句:

你没有看错,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就是


经历了

电影似乎就该差不多在这个灰暗的定格里,用一张撒手人寰的黑白照映上剧终的字幕。

不不,这样太凄凉了,我们也可以切换一个结局,把镜头推向男主角逃走的家人们,他们为躲避政敌的迫害,克服重重困难,奔向陌生的山岭。忽然天空放晴,眼前一片草长莺飞,崭新的日子开始了……

这样散场,心头才不堵。




我看过很多美好的故事,最幸福的结局,也不过是王子和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没人会想到,有一些幸福的奇迹,可以等待五百年,再忽然向世间宣告。

柳宗元躺在病榻上,在斑驳的窗影下,在最后的一丝平静中,他会想什么呢?或许想象家人儿孙们躲过一劫,终究在某个地方得以幸存,便生出了从容和满足吧。

他可知这帮儿孙们有多争气,定会在天上笑出声来。


柳宗元本是名门之后,早在他出生的一千多年前,他的先祖——春秋时期“坐怀不乱”的

柳宗元的祖籍在


随着柳宗元的去世,以及河东柳氏匆匆忙忙举族搬迁,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藏身何处,这一名门望族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似乎历史长河里,人们能记住柳宗元是

不料,越过了宋元的沉寂,到了明清,忽然有柳姓人在名利场上大展头角,耀目一方。并正大光明地向世人宣告,他们正是来自河东柳氏这个大家族。

是的,五百年了,这个家族一直都在。

因此,柳氏民居绝对值得我们翻山越岭去抵达,不管千山万水也要一睹风采。

毕竟,这个叫做



耕读为本,族产勿分,合族聚居,勿宣门庭。

读到河东柳氏这样的祖训,就不难理解这个家族为何可以坚持数百年不分家,世代居住在一起,繁衍生息,人丁逐日增多,直至聚集成一个村落。

家和万事兴的终极含义,也不过如此吧。

最难的地方在于,当家族壮大,子女儿孙组建新的家庭,小至夫妻矛盾、大至财产分配,往往都会导致一个家族落个分崩离析的下场。

但是河东柳氏,仅用十六个字就预见并解决了所有问题。


耕读为本,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却不囹圄于生活,家族世代坚持读书,德行教化从不断层,族人都有较好的文化修养,优则进取仕途,平凡者也知书达理,宽厚仁义,有了这个基础这个家就会更生和气,欣欣向荣。

族产勿分则明确宣告:子孙后人,不可为财产起纷争,祖上基业属于柳氏的每一个人。齐家之道,在于“合”,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才能做大事、成大业。而合族聚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一个家族在乱世中的薪火相传。

所以,即使五百年不宣门庭,这个古老的家族依然显露着德高望重的身份。即使到今天,河东柳氏的后裔虽然不是个个都昌隆显达,但因有着柳氏宗谱的明确记载,往往使闻听者肃然起敬,也算是备受这份福泽。


柳氏民居所在的西文兴村比地图上的标识显得要远很多。

从阳城也不过三十公里的路,但好像无论是从哪条路走,我们都不得不在山峦间上上下下地盘行。

不难理解,西文兴村深藏在太行山中,越是沿着山路蜿蜒颠簸,越是能感受到当年河东柳氏四散流亡时心中的千回百转。

从长安出发,渡过黄河就进入了山西,距离老家也就不远了,但是过了夏县以后,他们并没有轻易停下来,而是继续往太行腹地奔波,最终择一处山坳,安顿了下来。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根据考证,西文兴村是在明朝时,到了柳琛一代才从翼城县搬迁而至。

柳琛定下村子的名字时,就有这样的宏愿:

能有这样的境界高度,说明这位老祖宗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在明永乐四年中进士,为光宗耀祖,开始在西文兴村动工修建文庙、祠堂和关帝庙,这个名门之家,由此而开始逐步释放其内敛的张力。

当然,文兴,也主要是指考取功名,在仕途上的显达。

不负众望的是,步柳琛之后,明成化、明嘉靖年间,河东柳氏连出了几位进士,整个家族大有书香相继、蝉联不绝的光彩。

柳氏民居中题写有“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的两块石牌坊就是为柳遇春的祖父与其本人所立。

柳遇春与同辈兄弟富春、逢春、方春齐心协力,共同操持家族事务,这一时期,柳氏家族格外兴旺发达,柳家人也开始触及商业,田产,随着财富的累积,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

清朝时,善于经商的柳春芳和柳茂中,在盐业与典当业为柳家赚取了巨大的利润,殷实的家境让柳氏声名显赫。柳春芳的孙子柳琳又高中状元,始建于明朝的司马第再度更新门庭,门端之上全国独一无二的


除了司马第,在柳氏民居的十三所院落中,还有一个叫“堂构攸昭”的院子格外惹人注目。“堂”是指房子,“构”也即构陷、陷阱,“攸昭”则是一把宝剑的名字。嘉庆年间,柳春芳率领柳家用捐出大量金银财宝支持朝廷镇压白莲教起义,此后,朝廷赐下“攸昭”宝剑一把,以示嘉奖。那时流寇横行,为了存放宝剑,柳氏专门改造了这个院子,布下“天罗地网”来保护这件器物。


如今,罗网犹在,剑阁内已无宝剑踪影,柳氏民居中的百余间屋子也都空空如也。但行走其中,仍然能被厚重的青砖古瓦、精美的雕梁画柱和密集的牌匾碑刻所深深震撼。而更让人万分惊讶的是,这个偏僻的角落里竟然还收藏着朱熹、王阳明和吴道子的书法、绘画碑,西文兴柳氏一脉根基之深厚可见一斑。


离开的时候,我们在魁星楼下的石墙边停歇了很久,不知该找出柳宗元的诗词回味,还是应该翻一本晋商传奇来用以纪念,最后我还是觉得都不是,而是在想,身在一个家族中,我们可以得到和赋予的一切是什么?

柳氏民居里面原本还有不少人居住,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他们就全部搬迁了出来,就近安置,房子是新修的,十分整齐划一。在古民居里转悠的时候,刚好看到一只喜鹊从屋檐上跳下来,忽然又扑腾而起,从打开的木窗飞了进去。这座庄园,果真是空了呀。


可惜我们没能遇见一位当地的柳宗元后人,可是就算遇见,我们又能说什么呢,会不会脱口一句:你家祖先真棒啊。不过,我们倒是看到了一张现在的柳氏后代名人录,从省部级领导到民族企业家,从劳动模范到散打冠军,从诗人到影星……河东柳氏的家族实力果真叫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河东柳氏门第不衰、声望不坠有什么机密的话,或许还得要追溯到他们举家迁徙的那天。慌乱之间,家当、田产都舍弃了,但唯独把家训牢牢攥在手中:

家法一丝不苟地传承,每一个深夜与黎明,子孙后人细细诵读,牢记于心,祖上圣贤的亮光始终在提醒他们,铭记并遵从祖训就是家业振兴的开始。但凡有这样的凝聚与坚持,即使远走他乡,也从来不会远离一个家族最殷切的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