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自内心的一句:老师好!就足够了。

 天圣我材 2020-09-07

曾记得1985年9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那天星期二,教师享受休息半天,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教室里安静的自修。据说那天有一位老师到医院检查身体,拿出教师证来意外地享受到了优待。不久之后,有一位重点中学的中年教师,无党派人士,一下子被任命为分管教科文卫的副县长,在无形之中,教师的形象陡然高大了起来。

教育跨越式发展,教师的作用居功至伟

教师节设立至今,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师范院校成了热门高校,教师成了不少高素质青年的就业首选。高考制度恢复后,高等教育迅速跨越了精英化教育阶段,在2002年迈进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教师的作用居功至伟。

按照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达到了2亿的总量。但在实际上,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跃过50%这一关键节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段”。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36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教师这个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一路走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可喜的变化:全国的民办教师早已经转成公办了;教师从业有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师范院校热门起来了,想当老师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师的职称评定变化更大,小学教师也可以评教授了;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得到了部分实现。

回过头来,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每年的教师节前后,社会上都掀起了各种各样的庆祝纪念活动,公开蔑视教师为“臭老九”的,已经成为过去式。尊称教师为“师父”,赞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把教师比拟为蜡烛、比拟成园丁、比拟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歌颂教师“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高贵精神,屡屡可见报端。社会已经形成一种氛围:对老师,再怎么赞扬都不为过。

教师节,存还是废

因为教师是弱势群体需要特别保护,所以才要单独设立一个节日,动用国家的力量,唤醒民众重视。本人认为,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设立教师节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教师节”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看当下,“教师节”确实给不少人增添了不少负担。每到教师节前夕,教育部门总要煞费苦心,组织开展大型活动,担心因被批评对教师教育不重视而担责;学生家长,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不断纠结于要送什么礼才能表达对教师的尊敬之情,担心礼节不到殃及池鱼;大中学校学生,对究竟要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茫然不知所措;而教师,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敬意时也有些迷茫了。社会上,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满怀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心里容不得一粒老鼠屎的心态,对教师队伍的个别现象喜欢添油加醋,是不是搅起一地鸡毛,令人心塞。

当然,问题还在于平头百姓担心节日的变味。有一些“老学生”,对曾经的老师的问候过于敷衍,“节日快乐”设置成群发,至于发给谁,收到没有,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已经无从知晓。

“教师节,存,还是废?”这个问题经不住讨论。教育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善待老师,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不能因在过教师节中碰到问题而因噎废食,更不能因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而变改初衷。让教师节成为中国人一个最尊贵的节日,不好吗?

怎样过好“教师节”?

回到主题,是应该把教师节的活动日常化、常态化了。广大教师的呼声是不要搞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教师需要的是要有一个让教师沉下心去的教书育人的环境,而不是让教师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的安排。实际上,过一个清净干净安静的教师节,该有多好!若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其实有一句暖人心房的话就足够了,那就是发自内心的“老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