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闲骨格 2020-09-07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意为“出暑”,即暑天结束,炎热离开,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今年,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标志着今年的炎热暑天即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开始逐渐下降。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后气温下降,是因为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同时,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逐渐控制下,慢慢会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这宣告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所以处暑的降温,实际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南高海拔地区。在冷空气影响下,空气干燥的话,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就会形成秋雨,风雨过后降温更明显,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东汉《四民月令》也有“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之说,即处暑到了就开始进入秋天,人们需要准备换季的衣服了。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而在南方,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就是民间俗称的“秋老虎”。江南一带,有谚语“处暑十八盆”,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要洗一次澡才行。而到了两广地区,“秋老虎”持续的时间就更长了,当地人戏称“处暑八十盆”,调侃天气太热,每天要洗很多次澡。而这时,温差也会逐渐变大,白天热,早晚变凉,降水较少,空气湿度低。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即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等农作物开始成熟,进入收成时节。

所以在处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收割中稻的农忙时节,一些夏秋作物也即将成熟,农谚里有“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之说。在种植棉花的地区,处暑前后正是采摘头茬棉花的时候,所以也有“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的说法。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除了是丰收的时节,处暑也正是播种秋荞之时,因而有“处暑点荞”的谚语。荞麦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一般被认为是在唐朝得到普及,包括荞麦和鞑靼荞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处暑正是其下种的好时节。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同时,处暑也是养生的时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中,人们积累了很多处暑食补的经验。处暑送来一点秋凉,需要小补,但这时湿气还较重,不宜大补肉食贴秋膘,尤其是南方湿热交加,吃热量高、油腻的东西很难消化。而且经过一个炎夏的煎熬,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这个时节,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像小米绿豆南瓜粥,袪暑又补气血,养生健康。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之后降雨减少,天气变得比较干燥,有“秋燥”的说法,很多人都比较容易上火,这个季节适合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而石榴也到了成熟的季节,石榴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而且果粒酸甜可口多汁,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热量。中医也认为,石榴具清热、解毒、平肝、止血和止泻功效。秋季也是腹泻高发的季节,民间有煎制石榴皮止泻治痢疾的方子,据说效果不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也是采菱之时。每当新秋、处暑前后,民间便开始摘菱,深绛浅红,漂浮在水面之上,梁武帝有诗云:“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正是描写民间少女采菱的场面。处暑前后正好与中元节接近,所以民间会有祭祖、布施的活动,如“放河灯”,表达对已逝先人的思念,也有祈求幸福之意。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秋意渐浓,秋高气爽,亦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出游迎秋”是自古以来的一个风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处暑之后,随着暑气的消散,天上的云朵也不像夏季般浓厚,疏散自如的云朵格外好看,历代文人墨客对秋景的赞颂毫不吝啬。

关于文人骚客们对秋水之美的描述,可谓不胜枚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的阳光已不太灼热,夕阳黄昏下秋光清浅,秋水澄澈柔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则是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冲刷掉酷暑的烦躁疲惫。在酷暑后,大地开始显示出它温婉平和的美:高远的天,恬淡的云,柔情的水,美妙的雨……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陆游诗云:“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朋友们,一起踏入这个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