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出来了!两味药,治脚趾“长瘊子”,50年老方子,治法要求严格

 呵呵8909 2020-09-07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这几年,我研究总结中医药的单验方,成效斐然。周围的一圈人,不少都知道我。

这不嘛,大概一个月以前,我一个搞中医皮肤科的同学问我,说他听说一个老办法,治疗跖疣效果较好。

但是这个办法比较老,迄今为止快40年了。其中有一个药,是板蓝根,另一个药材是什么,就实在记不得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就是这两味药,泡脚。

他想找这个资料,实在找不到。他问我有没有方法能帮助他考证出来。

我觉得,这个事儿应该做啊。因为脚底下长瘊子,这个事儿在不少人身上都出现过。如果我能找到,并且作以研究,加上我同学的实践,这不又是一件有利于读者和百姓的事情吗?

于是,我一头扎进书房。

功夫不有心人。半个月前,我找到了这个办法。随后,我同学拿去尝试。结果证实,确实有一定效果。

我说一下这个方法吧。

准备中药山豆根和板蓝根各6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10分钟,然后等药液稍微凉下来,泡脚半小时。每日一次。

如果这个疣体较大,或者说伴随严重疼痛,那就艾灸它,每次10分钟。

这个办法,到底源于哪里呢?我告诉你,是《广西中医药》于1983年8月29日刊发出来的,就在当期的第15页右下角位置。这办法的创制者姓李。

其实,这个办法,从1972年就开始实践于临床了,迄今快50年了。此法治疗54例患者,治愈43例,其余无效。治愈者用药3到9剂。治愈的标准是疣体变软、枯萎、脱落。所有患者里头,疣体最多的27个,最少的5个。

我把这个结果告诉给我同学。他显得十分兴奋,连说对对,就是板蓝根加上一个山豆根。他也是听一个前辈说的。但具体的,他无从知晓了。

其实,这个办法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山豆根,为豆科蔓生性矮小灌木植物柔枝槐的根。这个东西是传统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材,对咽喉肿痛治疗效果不错。板蓝根,我们都很熟悉,它是十字花科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或者爵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马蓝的根茎。它也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品,善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毛病。

跖疣,即脚趾、脚底下长的寻常疣,这玩意儿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板蓝根有明确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单味药治疗寻常疣。山豆根也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所以说,两味药配合起来,应该是比较不错的,完全合乎道理。而根据李氏的解读,之所以用这两味药,源于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以及山豆根的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

其实啊,这个老方子,如果不去挖掘,还真就挺难找出来,差不多快要被人忘记了。毕竟,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50年了。这说明,很多中医的老办法,应该注意抢救和整理了。在这方面,我愿意继续做一些工作。同时,也得指出来,并不是所有的单验方,都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向读者科普的。毕竟,这里涉及到一个用药安全的问题。不过像上文所述的泡脚外洗之法,是相对安全可靠的,所以,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写出来。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这篇文说,能帮助到那些脚下生瘊子的,有难言之隐的朋友们。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