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传习所之中医临床 ||发热的中医治疗(2)外感高热常用方

 为什么73 2020-06-02

本篇导读

上篇分享了西医体系下发热的治疗方式,我个人治疗发热的总体思维方式,是“中西并用”、“用中参西”。

而高热的中医治疗,分为“外感高热”和“非外感高热”两部分,这篇先说一下“外感高热”的治疗判断外感属于风寒还是风热,一个核心标志就是有没有咽痛


面对发热,中医有辨证论治体系。“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即根据病邪和身体当前状态的一种总结。

比如观察舌苔是否厚,判断有多少湿,再根据寒热情况辨别。比如“往来寒热”,首选就是小柴胡汤的证。

所以,中医永远不会遇到发热,开不出方子,除非真的是学得非常差,看到发热才会两眼一黑开不出方子。

以前的中医,面对发热百分百不会有开不出方子的情况,但是现在中医临床能力日渐衰弱,这种情况就会很多。

我个人治疗发热的总体思维方式,是“中西并用”、“用中参西”。既要考虑西医的诊断,也要考虑中医的辨证,在两者之间做权衡。

高热的中医治疗

从西医的角度讲,常见的高热,主要是两种:一是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二非感染。
我的老师沈丕安教授,是全国风湿免疫病的顶级教授,在他那里,我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高热,包括红斑狼疮、小儿斯蒂尔病、川崎病的高热,这些高热肯定是属于非感染性。
外感发热,主要是有“表热”。因此首先要分寒热,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然后有风寒的退热和风热的退热治疗;非外感高热,也分为两种:一是感染,二是非感染。

外感高热的中医治疗


风寒、风热外感的核心判断方法

外感高热分为风寒和风热。如何最简单、最迅速、最直观地判断到底是属于伤寒病,还是温病?
今年有关新冠疫情的中医专业著述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熊继柏教授的论述堪称为一本教科书,它直接从内经、伤寒、温病这几个角度来判断。
他的观点:今年的新冠疫情,从中医的传统划分,应该属于温病而不属于伤寒,而我的观点是属于伤寒。
因为要看依据,病邪到底是从皮毛入还是从口鼻入?因为是呼吸道的传染病,所以他认为病邪是从口鼻入,从这个角度认为是温病。
但是,中医没有呼吸道传染病这个概念,中国古代中医判断病邪是从皮毛入,还是从口鼻入,是通过症状判断的。
因为口鼻的交汇点是咽喉,所以判断外感属于风寒还是风热,一个核心标志就是有没有咽痛如果有咽痛,病邪就是从口鼻入。如果没有咽痛,病邪就是从皮毛入。
今年的新冠,第一,没有明确的咽喉疼痛的症状;第二,初始症状基本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从这两点看,新冠属于从皮毛入,是属于伤寒的范畴。
所以,区分外感病是风寒还是风热的一个交界点,就是看是否有咽喉肿痛的症状。

外感风寒高热的常用方

如果没有咽喉肿痛,就属于风寒。要用麻黄汤、桂枝汤,当然如果更谨慎一点,就可以用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羌活渗湿汤这类的方子。

我第一次使用麻黄汤,是遇到一个老年男患者,他是外感邪气后,全身怕冷、酸痛,这个症状就是麻黄汤证,于是用麻黄汤加羌活,三剂后,病去十之七八,再用荆防败毒散祛除风寒,彻底治愈。

外感风寒的高热,多用荆防败毒散。如果是风寒湿邪化热,出现咽喉痛,就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牛蒡子、板蓝根、鱼腥草、黄芩等,效果很好。


外感风热高热的常用方

如果有咽喉痛,就属于风热。直接用风热方子,比如银翘散、桑菊饮这一类。我个人很少用银翘散和桑菊饮,因为用药太轻。通常会直接用板蓝根、大青叶、黄芩清热解毒,如果再高热,就用白虎汤。

对生石膏的使用,一般2岁小朋友是从30g或60g起,成年人用150g、200g。这是借鉴张锡纯的经验,他用生石膏清热时,剂量都很大。

清热的药物主要有:
(1)柴胡。它的清热效果很好,通常剂量为15g、20g、30g。30g以上可能会有点腹泻,不过影响不大。
(2)大黄。如果是温病,直接用大黄。温病用大黄宜早,伤寒用大黄宜迟,这是温病和伤寒用药很重要的原则。
(3)黄芩。咽喉肿痛,清肺热效果最好的是黄芩,通常用30g。我的老师沈丕安教授的每张方子用黄芩都是30g,效果非常好。

用柴胡、青蒿、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这些清热,效果很好。其实有些传统中成药并不比现在的新药差。
比如银翘片就很好,后来推出双黄连、蓝芩口服液、蒲地蓝,其实药物组成还是板蓝根、大青叶、黄芩。
如果患者高热,咽痛,舌苔腻,比如这次新冠的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舌苔腻,就可以用霍朴苓夏汤、藿香正气、达原饮,再加柴胡、黄芩、大黄。
如果是风热感冒,看舌苔是否腻,如果舌苔腻,要化湿;如果舌苔不腻,就用白虎汤清热。


小儿外感高热常用方

用于小儿外感高热,病毒性感染的方子:五根汤。它的组成为葛根6g、板蓝根6g、山豆根6g、芦根6g、白茅根6g、藿香6g、红花3g、大黄2g。

这个方子效果很好,唯一的缺点是山豆根有点苦,小儿怕苦。针对小儿患者,一般用山豆根不超3g,一旦超过6g就有点苦。

山豆根虽然苦,但清咽喉热非常有效。如果碰到病毒性感染高热不退,配3~5付,两小时喝半付,一直喝到退烧。如果还不能退烧,再用一点点美林,就会马上退烧。

因为有中药打底,再用一点西药,效果比纯用西药好。如果只用西药美林,退烧后两个小时又会发烧,到时是否继续用药,很考验医生的临床功力。

以上,从风寒和风热两部分来讲了外感高热。教科书上关于区分风寒和风热的方法比较难以应用,因为临床上没有办法以发热轻重来判断。

通常,在临床中,风寒风热可以根据是否咽喉痛判断,有咽喉痛从风热考虑,没有咽喉痛从风寒考虑


(本文根据方震宇老师讲课录音整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